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损伤激发内源性GAP-43和Bcl-2间接地介导海马缺血半影区的修复

刘广义;刘梦阳;曹文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半影区, 神经元轴突再生, GAP-43, Bcl-2,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激发内源性GAP-43和Bcl-2促进凋亡神经元可塑性再生并介导海马缺血半影区代偿性修复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再灌注组80只.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细分为再灌注2、6、12、24、48 h及3、7和14 d 8个时间点各10只,缺血时间均为1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UNEL、GAP-43和Bcl-2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用TTC法观察海马梗死灶的改变.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偶见TUNEL阳性细胞.再灌注组与前2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 h点TUNEL阳性细胞增加,48 h达高峰,14 d时降至低;神经元GAP-43缺血再灌注2 h点呈基础表达,3~7 d达高峰,14 d时降至低;神经元Bcl-2表达缺血再灌注2 h点增加,7 d达高峰,14 d降至低;梗死灶于再灌注2 h点开始逐渐形成,48 h点梗死面积大,以后梗死面积逐渐减少,至14 d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后激发内源性GAP-43和Bcl-2表达可能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神经元凋亡可能参与内源性相关凋亡基因激活途径.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与地塞米松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后应用依达拉奉及地塞米松抗自由基治疗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 d;B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每日1次,连续3 d后逐日递减,1周内停用.治疗1周内2组均进行血清胃泌素对比,评价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个月后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7 d时A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B组仍处于高水平(P<0.01);1个月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是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作者:高晨;刘耀明;程刚;周敏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采用肠梗阻松解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康复干预.结果:治疗7~10 d后,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及伤口的愈合,降低肺部及尿路感染率.

    作者:王良琼;陈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护臀液治疗新生儿红臀

    目的:观察中药护臀液对新生儿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红臀100例,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中药组采用中药制作的护臀液涂抹患儿的臀部和会阴部;对照组使用红汞和鱼肝油的混合液涂抹患处,2组均每日2次,并观察疗效.结果:2组比较,轻型和中型患儿1 d及2 d治愈率中药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80.0%与58.9%、33.3%,P<0.01),且中药组的治愈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d、8d,P<0.01).结论:中药护臀液治疗新生儿红臀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作者:战晓凤;白丽湘;赵桂英;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阻滞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评分相近, 治疗20 d后吞咽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丽宏;邓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推拿在军事体能训练中的抗疲劳作用

    目的:研究推拿在军事体能训练中的抗疲劳作用,为完成军事训练提供依据.方法:某部队训练队员19例,随机分为推拿组10例和对照组9例,2组均进行3 km跑步的军事体能训练,每天1次,其饮食及作息时间均一致.推拿组队员每天训练后另加以20 min的推拿.结果:军事体能训练15 d后,推拿组和对照组3 km跑步速度的平均成绩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推拿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体能训练成绩,对基层部队训练人员的身体有帮助.

    作者:丁原全;张瑞民;赵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仰卧位与坐位牵引治疗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坐位牵引治疗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60例颈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采取仰卧位牵引治疗;B组取坐位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前屈、中立、后伸动态体位下的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管壁厚度、回声、血流等变化,并评定其疗效. 结果:治疗前患者双侧椎动脉异常率为83.7%,其中A组54例血管中血流异常46条(85.2%),B组50条血管中血流异常41条(82.0%),2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动脉内径、收缩期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周后,A组椎动脉血流异常率明显低于B组(14.8%与62.0%,P<0.05),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40.7%、78%与6.0%、36%,P<0.05). 结论:治疗颈椎不稳症取仰卧位牵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

    作者:苏清伦;秦入结;于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1例,均用中西药物对症治疗,A组加用吞咽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HBO治疗,C组采用A、B 2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X线动态造影录像(VF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3组间比较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多种康复方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牛秀茹;邢军;陈金平;闫鹤立;苑欣然;刘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及肌痉挛的影响.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均有瘫痪侧痉挛性足下垂,将观察组患者患侧与15 例正常人(对照组)对应侧踝关节进行持续等速被动运动,时间分别为5、10 min,角速度为5°/s,于运动前后测定双下肢在直腿坐位、踝关节被动90°时的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前,观察组运动5、10 min时腓肠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 3.4±1.8与1.8±0.9, 1.7±0.8,P<0.01),运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0.8、1.9±1.0,P<0.01).观察组运动5、10 min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2.1±3.3、12.2±2.0与14.5±1.7,P<0.01,0.05).观察组运动5与10 min RMS值及CS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等速被动运动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肌痉挛,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肌痉挛状况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雪萍;程凯;周俊;杨婷;于俊龙;陈安亮;张红飞;王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疗效预后和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用超声波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超声波组及常规组各6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超声波组同时联用超声波治疗.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进行血浆D-dimer的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选取8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阴性对照.随访1年,将死亡及再发卒中记录为终点事件对患者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超声波组与常规组D-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波组下降速度更明显;但仍高于健康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超声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1.7%与73.3%,P<0.05);比较2组生存曲线发现,超声波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7%与31.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辅以超声波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D-dimer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胡义奎;杜艳华;李连;刘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2005年2月~2007年1月本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98例(98髋),男56例,女42例;

    作者:饶珍保;杜杏莉;阮娜;陈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作者:陈安亮;李雪萍;于俊龙;史文红;周俊;王伟;徐迪;杨婷;袁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星瑙灵片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76例

    目的:探讨星瑙灵对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0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27例,均针对病情按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星瑙灵片10 mg,3次/d.2组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20 d的治疗,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96.1%与61.9%、74.1%,P<0.05).结论:加用星瑙灵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可显著改善脑外伤后缩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康复护理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大限度的康复,并回归社会[2].

    作者:尹宪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比较胫神经主干与腓肠肌运动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垂足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比较胫神经主干和腓肠肌运动分支乙醇阻滞术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垂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患者完成实验,随机分为主干组和分支组各16例,均应用5000e型电诊断仪在体表探测定位,主干组用无水乙醇行胫神经主干神经阻滞术;分支组行腓肠肌运动分支神经阻滞术,每一点的大剂量<1 ml.结果:2组患者均注射1~2次后痉挛性垂足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6个月,主干组和分支组各有5例患者痉挛复发;并发症的发生率,主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1.4%与12.5%,P<0.01).结论:胫神经主干和腓肠肌运动分支乙醇神经阻滞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垂足均有疗效,经比较显示分支阻滞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铁山;刘艳林;关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关

    目的:了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和分子杂交技术对该位点在中国人群TIA患者(99例,TIA组)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无TIA史的对照组人群(10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2组受试者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C、CT及TT 3种基因型在TIA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1.3%、42.4%和26.3%,对照组分别为19.2%、53.9%和26.9%;2组人群C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5%与46.2%,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TIA发病无关.

    作者:王传霞;赵勇;王建春;孙慧;马丽媛;邵建华;刘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对肥厚心肌信号转导系统蛋白激酶B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48只,采用胸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缬沙坦组(X组)各8只,丹参酮组(D组)24只,另8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术后2周,X组大鼠给予缬沙坦10 mg/kg灌胃;D组大鼠按丹参酮5、10和20 mg/kg剂量各8只腹腔注射;S及M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无菌注射用水腹腔注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LVPW)及室间隔(IVS)厚度,比较心肌纤维横径(MFD),心肌组织中p-Akt,p-Gsk3β信号转导蛋白的量.结果:与S组比较,M组、X组和D组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及心肌纤维横径均增加,p-Akt及p-Gsk3β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X组和D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下降;X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中各剂量丹参酮治疗的大鼠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作用于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防止心肌肥厚.

    作者:屠恩远;周亚光;王照华;梁黔生;杨光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化疗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3年4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患者72例,男44例,女28例;年龄28~75岁,平均51.5岁;病程1~15 d;乳腺癌24例,直肠癌10例,胃癌14例,食管癌8例,其他16例.

    作者:井月秋;周文红;李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等速肌力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表面肌电的影响

    2007年3月~2007年5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6~73岁,平均63.4岁;病程1 d~7年;股骨颈骨折5例,骨关节炎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强直1例.

    作者:程凯;李雪萍;周俊;杨婷;于俊龙;王黎明;桂鉴超;宋华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联用灯盏细辛与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10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2组均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 μg静脉推注,每日1次.观察组同时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纤维蛋白原观察组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4及6周时2组均缓慢上升,观察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0%与52.8%,P<0.01).结论:灯盏细辛与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DPN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徐沙丽;李中明;李哈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减重支持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PBW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5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PBWS组26例,均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PBWS组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及10 m步行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其中Fugl-Meyer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项指标评分PBW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结合PBWS更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夏娣文;王玉龙;佘江健;李小萍;潘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