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T2DM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其疾病认知的康复护理对策

陈蔚

关键词:糖尿病, 认知功能, 护理对策, 康复
摘要:目的: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及提高医疗的依从性.方法:48例T2DM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均能按时用药、进行饮食控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频率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就医的依从性,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鼻腔血管瘤患者17例,均行手术摘除血管瘤,并对残体及基底部行微波热凝.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治愈率100%.结论:手术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张林;彭先兵;张远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泊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含量和术后6个月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与术后6个月时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3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均于手术时分别采用丙泊酚(A组)和异氟醚(B组)麻醉.于手术前及手术开始2 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含量;6个月后以MMSE量表对2组接受随访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手术2 h和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前比较,2组NSE均升高,手术结束时2组间比较A组NSE低于B组(P<0.05);2组手术结束时NSE含量与6个月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69,P<0.05),A组MMSE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清NSE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可以降低手术期间NSE的升高,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宋晓阳;王焱林;甘国胜;陈利民;王成夭;丘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牵引正脊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目的:探讨牵引正脊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2组各40例,正脊组采用牵引正脊手法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次后,正脊组痊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牵引正脊手法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作用快速,且效果显著.

    作者:彭锐;齐凤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与超声导入Fastum凝胶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滑膜炎

    目的:比较多种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合并滑膜炎(SY)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KOA合并SY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A组)40例,SH注射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LIUS)导入(B组)43例和SH注射联合LIUS导入酮基布洛芬(fastum)(C组)43例.以HSS评分标准在治疗1、3、5周末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周时,优良率比较,B、C组明显优于A组(P<0.01);C组优于B组(P<0.05).24周后C组优良率的稳定性明显优于A、B组.结论:SH与LIUS导入fastum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高效、持久、安全的治疗优势.

    作者:潘晓华;何爽;谢小青;陆永红;甘达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经确诊的膝关节OA患者98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9例,均采用休息制动,良姿位,抗炎镇痛药物及超短波治疗,A组同时增加中药熏蒸及运动疗法.结果:治疗60 d后,2组膝关节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A组优于B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龚艳菲;沈良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L-精氨酸对犬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只成年犬随机分成供体和受体各10只,行原位左肺移植,将接受移植后的受体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只,观察组犬在血管夹开放前5min,静脉注射L-Arg 500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5、1、2及6 h点监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浓度;切取6 h肺组织检测湿干百分比(W/DR),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组mPAP、血浆ET-1浓度及W/DR均低于对照组,PaO2、血浆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对照组肺组织严重的白细胞浸润及肺间质高度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渗出明显,观察组病变程度轻微.结论:L-Arg能减轻犬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促进内源性NO合成降低ET-1浓度有关.

    作者:龚勇泉;聂君;李劲松;王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目的:探讨毫米波、中频电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80例,均采用毫米波加中频电疗治疗.A组加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经过6-20 d治疗,2组总显效率及轻度患者痊愈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重度患者中,A组显效率高于B组(P<0.05),中度患者痊愈所需治疗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物理治疗配合药物可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卢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糖尿病(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122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有血管病变组(A组)和无血管病变组(B组),均用单尼龙丝法检测足部浅表触觉,用极限(limit)法检测双足部的振动觉,用温度感受器检测足部温度觉,并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B组,在温度觉异常和第一趾浅表触觉异常发病率上,A组亦明显高于B组.结论: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更高.

    作者:徐咏平;邓康平;张木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应用NMES和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NMES组同时进行NMES疗法.2组治疗前后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及4周时,2组中真假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均明显提高(P<0.001),NME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NMES等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璇;潘翠环;叶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锻炼

    2000年7月-2005年7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2.2岁;病程32-225 d;胸椎骨折11例,腰椎31例,胸腰椎15例,均有感觉丧失,其中36例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减弱≥2级.

    作者:汤曼力;陈茜;吕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PNF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参照广东省卫生厅编印的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1]确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均急性起病,病程1-60 d,平均4.5 d;临床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瘫特点及肌电图改变,排除其他耳源性及后颅窝病变.

    作者:覃彪民;老锦雄;穆瑞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及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作者:叶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开始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发病后≤21 d进行康复治疗的26例为早期组;22-90 d的24例为对照组,均以物理及作业治疗为主,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ADL和行走能力.结果:经过平均(53.1±15.9)d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ADL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P<0.01);早期组ADL及独立行走能力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于错过早期治疗的患者.

    作者:杨彬;陈颖;姜永梅;赵连福;董旭辉;宁晓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整形美容术诱发精神障碍26例分析

    1992-2004年我院整形美容术后诱发精神障碍患者26例,隆鼻13例,隆胸7例,取痣4例,抽脂2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男1例,女25例;年龄19-35岁,平均(26.8±5.0)岁;已婚12例,未婚14例;有精神病家族史4例;急性起病18例,亚急性6例,慢性2例;病程2 d-3年,平均(5.7±4.1)月;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躯体不适,情绪底落,焦虑、坐立不安,哭笑无常、乱语,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临床诊断为躯体化障碍14例,焦虑症6例,抑郁症3例,癔症3例.26例患者中门诊治疗14例,住院治疗12例,均给予心理治疗为主,以认知领悟疗法让患者认识到整形美容手术只能部分改变外表容貌,更多应是内心接纳自己普通的外表,引导和增加患者的兴趣爱好,开展集体健康教育等[2,3].

    作者:付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茎乳孔附近药物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2004年2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1],男54例,女26例,年龄27-70岁,平均37岁;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管义红;周瑞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的点穴治疗

    目的:探讨点穴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SCI患者330例均采用点穴治疗,并配合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200次治疗,3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1例(6%),显著好转137例(42%),好转155例(47%),无效17例(5%).结论:点穴配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SCI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二便失禁的恢复.

    作者:苏忠寿;张云恒;李兆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和离子导入治疗腕管综合征

    符合临床和电生理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30例(48条正中神经),年龄29-61岁,平均(48.0±8.2)岁;临床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10年;排除曾接受过治疗或鱼际肌萎缩的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治疗时向腕管内局部注射40 mg肾上腺皮质激素(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抗阻屈腕时确定掌长肌腱的位置,用25号针头于第一掌横纹处以45°角从掌长肌腱的内侧平行进针;掌长肌腱不能触摸到时则以第一掌横纹的中点内侧为穿刺点.如果诱发感觉异常,针头应后退,再次更偏内侧进针.如果患者有双侧CTS,则双侧均注射.

    作者:刘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情稳定的3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成常规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各6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14及28天时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患者的吞咽障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8天时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40%、73.3%、70%、63.3%及100%(P<0.05或0.01).综合组治疗第14及28天时与其他4组比较,VF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佳方案.

    作者:王俊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头皮针加巨刺治疗脑梗死偏瘫

    目的:比较头皮针加巨刺与头皮针加瘫侧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均头皮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偏瘫对侧运动区及感觉区.巨刺组配合针刺健侧肢体;瘫刺组针刺患侧肢体.结果:治疗30 d后,2组有效率相近,但巨刺组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巨刺疗法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始动训练对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始动训练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常规用药,训练组患者同时每个月集中进行1-2个项目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专题训练.治疗前后2组分别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住院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个月后,训练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ADLPI及SSPI总分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始动训练能显著改善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自理能力.

    作者:沈怡;席才良;陈杰;严骆弟;徐美华;盛嘉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