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红;吕国枫;刘克敏;阎萍;刘振玉;徐冬青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及关节的作用.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均口服柳氮磺砒啶,观察组同时外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关节功能Keitel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姚建;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WHO视骨质疏松症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致残的健康照顾问题.大量资料表明,运动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保持骨的正常状态[1-3].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并可通过运动时对骨产生的应力影响骨内微电位(压电效应),调节激素和细胞,影响骨代谢过程,改善骨密度(BMD)[4].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选择增加肌肉力量为主的运动项目,特别强调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延缓因增龄而引起的骨量下降,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5].
作者:景涛;吕宏斌;陈恒艳;周士坊;郭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扩散性抑制波对同侧海马CA1区细胞外谷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3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22只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A组8只、B组9只及C组5只,均于右侧海马CA1区埋置微透析套管取样,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 ml,B组注射MK-801溶液2 mg/kg,30 min后均制作为右侧脑缺血模型,C组不作处理,于缺血60 min及再灌注60 min后分别收集微透析液检测.结果:A、B组远隔区海马细胞外3种氨基酸含量与C组比较均升高,但B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远隔缺血区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与扩散性抑制由缺血区向远隔部位的播散有关.
作者:杜一星;谢敏杰;徐沙贝;喻志源;王义辉;陈晨;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麦肯基技术治疗,B组97例采用Maitland脊柱关节松动术,并均辅以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患腿直腿抬高角度增加,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麦肯基技术结合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顾敏;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尹汉达;任芸;李亮;张雄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脑瘫患儿116例,分为A组56例和B组60例,均采用运动疗法,言语、针灸、按摩等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家庭康复治疗,B组同时辅以作业疗法.2组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C-WISC)、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C-WISC、GMFM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A组比较,B组C-WISC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对脑瘫的治疗中增加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及ADL能力.
作者:张晓慧;彭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病程6.8-18.5年.6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进行护理干预:
作者:王世娟;刘月欣;张瑞芹;孙素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2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和6个月时康复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原永康;田永飞;胡建春;刘学敏;张建丽;乔彦生;周美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50×104U尿激酶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行患肢注射并配合中西药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后改口服华法令6个月,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经过2周治疗,45例患者中痊愈16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治愈率36%,总有效率9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春沿;王玉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5月-2006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标[1],CT或MRI检查确诊,男55例,女37例;年龄22-67岁,平均46.2岁;病程1周-2年,平均3.2个月;突出部位为L3-S1;排除外椎管狭窄,脊柱结核、肿瘤、椎间盘突出物为巨大型及钙化的患者;92例分为A、B组各30例,C组32例,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韩真;杨晓颜;李曦光;王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8月-200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呃逆患者62例,均因急性脑血管病、手术后、受寒、过食宿食或受惊引起,男27例,女35例;年龄24-72岁;病程1-9 d.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
作者:杨腊芝;黄国付;徐臻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倒悬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起效机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倒悬组用倒悬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及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8 d后,倒悬组痊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0%、93.3%与23.3%、75.0%,P<0.01).结论:倒悬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方晓明;方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每天进行1 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于造摸后3、、7、14及21d时2组分别各取6只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利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大鼠海马CA3区LTP现象的变化.结果:训练14及21d时,训练组大鼠高频电刺激群体峰电位(PS)增幅比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0.01);训练组自身21d时与3、7、14d时比较PS增幅明显增强.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大鼠急性脑梗死后海马CA3区突触重塑,从而改善其学习与记忆功能.
作者:段淑荣;张璇;王勋;戚基萍;徐满英;王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并鉴定带NSE启动子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观察其表达.方法:通过质粒抽提,电泳、酶切、连接、转化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经多步亚克隆后完成能同时表达p27和EGFP基因的神经元特异性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观察EGFP的表达及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p27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pNSE-IRES2-EGFP-p27后神经元中可见EGFP的表达,且EGFP阳性细胞中p2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NSE启动子能启动目的基因p27和EGFP在神经元的表达,连于Flag-p27的下游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指示p27的表达情况.带启动子NSE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元细胞周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并为寻找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作者:朱舟;陈华先;徐逸;张强;陈晨;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某些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组织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特有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作者:车艳艳;向军;张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68例失眠症患者均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68例患者治疗2周后,睡眠总时间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S3、S4期睡眠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能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使其达到生理性睡眠.
作者:姚凤春;王仲霞;赵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DM)患者312例,按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神经病变组(NDPN组)及有神经病变组(DPN组),对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与Hcy、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Hcy与叶酸、维生素B12负相关.结论:在众多与DPN相关因素中Hcy、FBG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DPN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李德梅;蔡莉莉;李敬会;余武;高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种非手术疗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作有益的探讨.方法:根据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病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甲组)34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托外固定(乙组)27例,尺骨鹰嘴牵引联合闭合复位加小夹板固定(丙组)8例3种非手术疗法治疗.结果:甲组优良率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率优于乙及丙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病情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其疗效均等.
作者:王度;金捷;周雪松;方红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骨盆骨折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3-64岁;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疾病.58例患者均在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于术前后进行行护理和康复指导.
作者:侯明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胸腰椎骨折患者160例,男120例,女4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2±10.8)岁;病程1 h-5 d;胸椎骨折58例,胸腰椎联合骨折12例,腰椎骨折90例.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后按常规护理.
作者:张秀一;嘉长玲;程慧;程开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月余;张惠佳;阳伟红;王跑球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