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城区强沙尘天气对人群短期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张鑫;王洪源;王涛;赵微;张志刚;王旗

关键词:沙尘天气, PM_(10), 急性健康效应
摘要:目的 研究北京城区沙尘天气对人群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在2005年春季的一次强沙尘天气期间,对北京市崇文区4所小学845例4~5年级学生及1653例成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浮尘天气过程自觉不适症状及诊疗情况等.同时收集浮尘天气过程PM_(10),NO_2及SO_2的日平均浓度,对大气各污染物与人群症状发生率做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儿童与成人的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浮尘天气导致儿童与成人组发生眼、口、鼻、咽喉等部位的不适症状,大气PM_(10)浓度与人群多数症状的发生率间存在正相关,此外,儿童对浮尘污染的刺激更为敏感.结论 浮尘天气导致大气PM_(10)浓度的升高,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急性不良影响.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赤潮藻溶血活性测定标准的建立

    目的 探讨溶血毒素活性测定的标准化.方法 以溶血毒素产生藻--海洋卡盾藻为材料,在系统分析和考查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不同减压蒸馏温度、不同来源红细胞及样品保存时间和温度等对溶血毒素活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及活性的提取、测定优化方法.结果 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得到的溶血活性分别为288.23和94-89Hu/L;超声时间分别为5、10、20和30min时.测得溶血活性分别为80.57、157.45、288.23和279.17HU/L;减压蒸馏温度分别为40、60和80℃时,溶血活性为288.23、124.97和120.68HU/L.分别选择兔、昆明鼠、花身蜊和人的红细胞作为底物,测定等量毒素的溶血活性,测得溶血活性分别为244.98、288.23、266.35和195.47HU/L;将离心后的藻细胞分别于0、20和-20℃保存1、3和7天,藻细胞的溶血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 超声波为佳藻细胞破碎法;功率为200W时,超声时间以20min为宜;蒸馏温度应保持在40℃左右;兔红细胞对溶血毒素为敏感.实际测定时,好选择5%兔血红细胞;藻类样品在0℃下多可保存3天.

    作者:彭颖慧;刘洁生;李宏业;黄展超;李秀琴;杨维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连续两年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对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智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连续两年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后对6~12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和营养状况影响.方法 以农村小学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教育条件及升学水平基本相似为前提,在湖北省浠水县6个乡镇分别抽取6所农村小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补充微量营养素的前(2004年)、中(2005年)和后期(2006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的状况和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两年后实验组儿童身高均值增长了12.9cm,对照组增长了11.5cm;实验组体重均值增长了6.6kg,对照组仅增长了5.2kg;实验组女童骨密度由2004年0.236g/cm~2增加到2006年的0.280 g/cm~2.实验组四个年龄段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补充后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贫血患病率两年下降了25.8%,对照组下降了7.2%.另外结果显示,补充微量营养素对改善实验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 连续两年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可以促进农村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骨骼及智力发育.

    作者:赵丽云;于文涛;贾凤梅;刘爱东;易国勤;宋毅;龚晨睿;华立明;张继国;翟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代谢活化系统增强苯并(a)芘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效应

    目的 探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在苯并(a)芘[B(a)P]诱导人细胞转化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TR,采用3种不同的代谢活化方式:分别为加入大鼠S9组分(S9-Mix)、高表达代谢关键酶P450 CYP1A1(HBETR-1A1细胞)和染毒前48小时用低剂量B(a)P诱导(HBETR-IN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来比较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下,间接致癌物B(a)P诱导细胞转化的效能.结果 通过蛋白印迹和酶活性检测结果验证HBETR-1A1细胞构建成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改变.20μmol/L B(a)P染毒作用下HBETR-1A1、HBETR-IN细胞出现转化时间均为11周,而未加入活化系统时,HBETR细胞需14周才能获得恶性转化.HBETR细胞在加入和不加入S9-Mix的条件下,转化时间分别是14周、20周.上述转化的效果与CYP1A1酶活性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三种代谢系统都能够促进间接致癌物B(a)P的代谢活化,缩短细胞的转化间期,提高细胞转化效率.从试验操作难度、试验的重复性及结果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比较三种代谢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低剂量诱导作为新的代谢活化的方法在细胞转化试验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庞雅琴;赖延东;肖勇梅;李文学;马儒林;王庆;魏青;林育纯;李道传;唐石伏;陈丽萍;杨萍;李志芳;吴大伟;林忠宁;陈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磺胺类药物母核人工抗原的制备研究

    目的 合成磺胺类药物共有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和人工抗原,探讨其制备方法.方法 通过保留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和在基团上引入羧酸基团,合成了一种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N-磺胺-4-氨基丁酸,产物经过~1HNMR、~(13)CNMR、IR和ESI-MS确证了结构.衍生物通过活泼酯化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通过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起始摩尔比、半抗原活泼酯化时间和偶联时间等因素对偶联率的影响.终确定活泼酯法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起始摩尔比50:1;活泼酯化时间6h;偶联时间4h.以佳条件,制备N.磺胺-4-氨基丁酸人工抗原.免疫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 -N-磺胺-4-氨基丁酸的结构正确,经过紫外光谱检测和免疫动物实验确证人工抗原.结论 N-磺胺4-氨基丁酸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作者:崔艳华;张海玲;马莺;崔杰;代翠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 6.0和Primer Premier 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获得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片段.根据.PCR目的 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A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将PCR方法与PCR-ELISA方法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奶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应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PCR-ELISA方法完成检测约需6h.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检测的结果,与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鉴定结果100%符合.经过12h的增菌培养,PCR-ELISA方法低可从25ml样品中检出1CFU,检测敏感性为传统PCR方法的10-100倍.结论 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靠性好,对于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增强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曹玮;王宁;王晓英;刘宏生;郭云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亚急性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与免疫毒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As_2O_3,亚急性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与免疫毒性作用.方法 24只清洁级KM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低、中及高剂量染砷组.分别给予去离子水,As 2.0、4.0、8.0mg,kg体重灌胃染毒7天.实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睾丸、附睾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并测定附睾精子数,摘取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1)高剂量组睾丸及附睾重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睾丸指数与对照组没有差异;各染砷组精子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上升显著(P<0.05);(2)中、高剂量组免疫器官重量及指数降低,且高剂量组脾脏重量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_2O_3可致小鼠某些生殖和免疫毒性指标改变.

    作者:夏雅娟;郝光;杨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烯酰胺致周围神经损伤中施万细胞钙通道途径的变化

    目的 探讨施万细胞对丙烯酰胺诱导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 (1)丙烯酰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神经元钙通道的特异位点(Synapsin-I)和施万细胞特异标志蛋白(S-100β)的变化.(2)细胞模型(原代施万细胞、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单独培养+插入式培养皿介导混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施万细胞的整体保护效应;Fura-2/AM负栽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丙烯酰胺染毒大鼠表现明显的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恢复4~5周症状缓解.染毒末S-100β的阳性信号明显减弱提示施万细胞损伤,随恢复期延长,S-100β阳性信号渐增强提示施万细胞损伤后的恢复性变,synapsin-I与S-100β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丙烯酰胺作用后混合培养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51.08%±3.24%)大于单独培养组(42.08%±5.42%),混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结论 施万细胞影响丙烯酰胺诱导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钙通道是其发挥该有益作用的途径之一,synapsinI是其关键的作用位点之一.

    作者:肖经纬;牛凯龙;孟会林;崔涛;李忠生;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宁夏贫困地区回族小学生吸烟习惯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回族小学生烟草接触现状及城乡差异,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城乡4所小学的1-5年级共20个班512名回族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尝试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 回族小学生尝试吸烟年龄小为6岁,总体尝试吸烟率为23.4%,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上升;总体被动吸烟率为62.7%,且城市高于农村(χ~2=4.25,P<0.05).城乡回族小学生家庭中有人吸烟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6.7%,差异有显著性(χ~2=5.71,P<0.05).城乡回族小学生尝试吸烟者第一支烟从家中、从同学朋友处、自己购买三个来源相当.在被动吸烟的回族小学生中,城市和农村分别有52.2%和73.7%从家庭获得,城乡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3.72 P<0.005).在吸烟危害认知方面,城乡知晓者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而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知和态度方面则均稍差一些,但均以城市好于农村.结论 宁夏贫困地区回族小学生烟草接触率较高,与其生活环境关系密切.

    作者:尹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北京城区强沙尘天气对人群短期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北京城区沙尘天气对人群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在2005年春季的一次强沙尘天气期间,对北京市崇文区4所小学845例4~5年级学生及1653例成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浮尘天气过程自觉不适症状及诊疗情况等.同时收集浮尘天气过程PM_(10),NO_2及SO_2的日平均浓度,对大气各污染物与人群症状发生率做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儿童与成人的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浮尘天气导致儿童与成人组发生眼、口、鼻、咽喉等部位的不适症状,大气PM_(10)浓度与人群多数症状的发生率间存在正相关,此外,儿童对浮尘污染的刺激更为敏感.结论 浮尘天气导致大气PM_(10)浓度的升高,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急性不良影响.

    作者:张鑫;王洪源;王涛;赵微;张志刚;王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15种稀土元素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HNO_3+H_2O_2,微波消解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检测.每个稀土元素选择一个不受同质异位素干扰的同位素.~(89)Y、~(139)La、~(140)Ce、~(141)Pr、~(146)Nd、~(147)Sm、~(153)Eu、~(157)Gd、~(159)Tb、~(163)Dy、~(165)Ho、~(166)Er、~(169)Tm、~(172)Yb、~(175)Lu共15种元素.结果 15种稀土元素混合标准液浓度0.5~100.0μg/L时,相关系数达到0.9998以上.方法 的回收率在89.3%~114.6%:样品精密度为1.45%~7.93%.实际样品测定,膏状样品检出La、Ce、Nd、Y,粉状样品除Tm、Lu外,其他13种元素均检出.结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适合化妆品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同时测定.

    作者:田佩瑶;柳玉红;王平;魏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孕妇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孕妇孕早期和不同孕期被动吸烟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通过Meta分析方法分析孕妇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对NCBI、OVID-MEDLINE、CNKI、VIP以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08年4月),结果报告合并OR值及95%CI.结果 共获得26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20篇,病例对照研究6篇.总体分析,孕妇被动吸烟的合并效应值OR=1.65(95%CI:1.39~1.97);调整合并效应值OR:1.60(95%CI:1.25~2.05);低和高暴露量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OR=1.53(95%CI:1.14~2.04)和OR:2.53(95%CI:1.46~4.36);孕早期暴露的合并效应值OR=1.12(95%C/:O.82~1.5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被动吸烟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孕中晚期可能是被动吸烟效应的敏感期;被动吸烟的阈值是否存在尚不明确.

    作者:刘涛;陈维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真菌生长及产毒研究中的应用

    真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是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环境因素对真菌生长和产毒影响的预测微生物学探讨,建立回归线性方程和预测模型,可随时了解食品中真菌的活动状况,对预测真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介绍了预测微生物模型在食品真菌生长及产毒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于红霞;李凤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女性激素替代治疗、口服避孕药与女性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口服避孕药(OCs)对女性肺癌的影响.方法 搜索Medline 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收集相关文献.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计算合并OR.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其中3篇为队列研究,9篇为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HRT与肺癌合并OR值为0.88(95%CI:0.77~1.01).按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分析,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中HRT的合并OR值分别为0.76(95%CI:0.61~0.95)和0.78(95%CI:0.64~0.95).口服避孕药与女性肺癌无统计学关联(OR=0.95:95% CI:0.83~1.20).结论 HRT可能降低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度,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验证.

    作者:陈星;蔡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庆市某三峡库区中学生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贫困县中学生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重庆市某库区县4所乡镇中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查1639名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肺结核病相关知识调查,并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库区中学生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31.1%,平均得分为5.95±3.4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为年级、性别、城乡、父亲文化程度、家人是否曾患结核病、家庭经济状况6个因素(P<0.05).调查时象肺结核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广播、电视(69.4%),书刊、报纸(56.9%)和预防结核病教育的宣传单或小册子(44.7%).结论 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是提高库区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关键.

    作者:王宏;黄睿睿;赵勇;刘晓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国21县(市)3~6岁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2000年对河北、江苏和浙江3省21个县市3~6岁儿童所作的随访研究和相关围产保健监测资料.按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分别比较各组的身高、体重、BMI、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以及生长迟缓率和体重低下率.结果 各年龄段贫血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3~、4~、5~、6~7岁各年龄组轻度贫血男童比正常男童平均身高分别小0.65、0.69、0.94、1.42cm,平均体重分别少0.22、0.18、0.38、0.63kg;而各年龄组轻度贫血女童比正常女童平均身高分别低0.93、0.74、0.88、1.71cm,平均体重分别少0.29、0.22、0.35、0.78kg,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调整儿童出生体重、城乡地区、母亲身高、母亲初次孕检BMI、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后,轻度贫血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危险是非贫血儿童的1.37倍(OR=1.37),而发生体重低下的危险是非贫血儿童的1.32倍(OR=1.32).结论 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密切相关,应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防治儿童贫血.

    作者:杨晓亮;叶荣伟;郑俊池;靳蕾;刘建蒙;任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沙门菌REP-PCR分子分型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耐药菌株中的应用

    目的 优化沙门菌REP-PCR分子分型技术,并在沙门菌耐药菌株分型研究中应用,为构建沙门菌同源性追踪体系提供数据.方法 以肠炎沙门菌510041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参考文献确定REP引物,PCR扩增其基因组中靶序列.对反应体系模板量、Mg~(2+)浓度和引物浓度的优化,采用对优化项目设置梯度,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进行.以优化的REP-PCR法分析24株沙门菌流行耐药株REP-PCR指纹图谱.根据指纹图谱条带对菌株进行分型,并将分型结果与菌株耐药谱分型结果作比较.结果 PCR反应体系DNA模板量100ng/25μl,Mg~(2+)浓度2.0mmol/L,上下游引物浓度各0.4μmol/L时,指纹图谱条带清晰、明亮;不同血清群和血清型沙门菌株间REP-PCR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可在0.5kb到2.5kh范围内出现2至6条条带;24株沙门菌流行耐药株用该法可分为15型,根据耐药谱可分为7型.结论 建立了优化的沙门菌REP-PCR分子分型技术:REP-PCR指纹图谱分型比耐药谱分型更加敏感.

    作者:汪川;余倩;马丽雅;张朝武;裴晓方;刘衡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有机磷农药共性结构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目的 建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以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和4-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合成了与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相类似的一类半抗原O,O-二甲基-O-(4-羧基苯基)硫代磷酸酯(HP),并分别通过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H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耦联制备了HP的免疫原(HP-BSA)和包被原(HP-OVA).结果 经质谱和紫外光谱表征,证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半抗原HP,并且与载体蛋白耦联比可达到15.6:1(HP-BSA)和16.2:1(HP-OVA).结论 半抗原HP及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可以用于制备该类半抗原的广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作者:姜盼盼;陈晨;李招慧;何计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微波辐射水平

    目的 为了解建立于居民小区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对居民生活环境产生的微波辐射污染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长沙市内18个建有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和10个未建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用TES-92电磁辐射监测仪对小区居民生活内外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 暴露小区微波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小区(p<0.05);通信基站周围微波辐射强度在距基站lOm左右出现一高值,此后才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天线主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不一定较高,付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也不一定较低;同时存在两个通信基站时,两者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某一区域范围可产生电磁场叠加现象,使辐射强度增加;居民居室暴露窗口外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但随距离变化,还随着楼层高度而有所增强;铝合金防盗网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明显低于网外的电磁辐射强度(p<0.05);玻璃窗内、外电磁辐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P>0.05).结论 虽然通信基站周围地面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均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一级标准内,但仍有少部分居室暴露窗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偏高,甚至个别居室窗内、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远远超出一级安全范围.在监测中进一步证实居室安装铝合金防盗网具有良好的微波电磁场屏蔽作用.

    作者:胡冀;鲁怡杨;张华成;谢和宾;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品用防腐剂防腐效果测定和评价程序研究

    目的 建立食品防腐剂防腐效果评价程序和判定标准.方法 以山梨酸为实验用模式防腐剂,以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酵母(白色假丝酵母)、丝状真菌(黑曲霉、黄曲霉、白地霉、岛青霉和圆弧青霉)为模式微生物,将一定量(10~2~10~5cfu/ml)的微生物与一定浓度(0.25~2g/L)的防腐剂溶液混合后.间隔一定时间(3、6、24和48h)检测微生物增减的数量,依次来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结果 山梨酸无论是对细菌还是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与受试微生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防腐剂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越来越强.完全抑制革兰阴性细菌所需的山梨酸浓度及作用时间高/长于革兰阳性细菌;完全抑制细菌所需的山梨酸浓度和作用时间低,短于真菌,因此革兰阳性细菌比革兰阴性细菌对山梨酸敏感,细菌比真菌对山梨酸敏感.结论 实验设计科学、合理,可用于食品防腐剂防腐效能的评价.

    作者:李凤琴;李玉伟;王晔茹;董银萍;罗雪云;王竹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时1995~2008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的研究予以综述.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以洪涝灾害、暖冬、高温干旱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为明显,文中分类综述了它们对媒介生物和感染性寄生虫的流行范围和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导致相应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流行规模的变化.

    作者:秦娟;张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