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强;王国斌;卢晓明;刘科;金钦文;肖勇;陶凯雄
WHO和中国卫生部已明确将康复划归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之一,并把其视为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一个标志[1].但接受系统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较少.本文介绍我院短期内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情况,为早期有效的开展康复护理提供资料.
作者:李贵琴;张汝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脑病与海马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大鼠,B、C组按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应用EGb治疗.1个月后水迷宫试验观察3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nNOS表达,脑组织匀浆检测NO、MDA水平.结果:①水迷宫试验,B组大鼠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C组则明显减轻(P<0.01).②nNOS表达,A组无显示,B组海马区呈强阳性表达,C组表达低于B组(P<0.01).③NO、MDA水平,B组均明显升高,C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海马区nNOS表达升高是糖尿病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EGb可下调nNOS表达,对糖尿病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范新蕾;徐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系统康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结果:30例患者痊愈1例(3.3%),显效18例(60%),好转9例(30%),无效2例(6.7%).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青;刘宏章;杨本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A组)和35例健康人(B组)均进行SSR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A组SSR总异常率为78.1%,与B组比较,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结论:SSR可判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诊断有重要的评定价值.
作者: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切割术)与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A组)205例,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80例.结果:椎间盘1次穿刺成功率A组80%,B组100%;平均手术时间A组20 min,B组3.5 min;有效率A组83.4%,B组88.8%.结论:髓核切割术和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消融术的1次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割术.
作者:徐霖;彭力;李小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3例胸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并行椎体造影,在X线透视下把液态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观察疼痛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获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优良率达96.9%.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椎体稳定,减轻骨折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 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作者:刘毅;徐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和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46例基底节区出血(<30 m1)患者,治疗前神志均为浅昏迷以上,患肢肌力≤3级,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均按急诊常规处理及配合康复手段.针药组同时按中风急诊治疗与抢救方案给予内服中药,并在合理时机增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和ADL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2组间比较,针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理掌握时机配合针刺和中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稳定病情,保护和恢复病损脑组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陈克军;刘圣凤;李佳蓉;艾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1年8月-2004年1月本科收治跟腱断裂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47岁,平均36岁;开放损伤4例,闭合损伤14例,均为新鲜跟腱断裂伤.18例均采用Bunnell法[1]缝合断裂跟腱;术后均于踝跖屈30°、膝屈30°位长腿石膏固定,并配合康复训练.
作者:解晓毅;张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缓解期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体积描记仪对7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Gaw)、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前后Raw、SGaw及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0.05),FVC无变化.结论: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可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
作者:赖映君;邱晨;付应云;陶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训练组采用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制动组采用床上制动结合床边牵引及药物(密盖息)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制动组(96.7%、83.4%,P<0.01).结论: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物理疗法能显著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家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效果.方法:42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石膏外固定期进行上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去除石膏后采用物理疗法及ADL训练.结果:治疗1-3个月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防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且早期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蓝巍;杨伟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永雄;罗青;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进行抗抑郁治疗.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 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抑郁评分,观察组(55.3±13.3)与治疗前(70.6±14.2)及对照组(63.8±13.9)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观察组更显著(P<0.01).结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夏娣文;王玉龙;潘小华;佘江健;翟浩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黄芪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 ml于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经过3周治疗,黄芪组卒中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
作者:肖虹;肖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安静状态下>25 mmHg或在运动状态下>30 mmHg,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血管失调而引起,主要以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及血管结构重建为特征.其致病因素包括功能性和解剖性,前者为主,其中又以慢性缺氧为重要.缺氧可引起许多内源性细胞因子失衡,如内皮素-1(ET-1)、儿茶酚胺生成增多,而一氧化氮(NO)释放异常,导致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同时多种生长因子(包括VEGF、EPO、HO等)生成增多,引起血管结构重建和红细胞增多症,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调节因子,与低氧环境下组织细胞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因此HIF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P)的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周志刚;赵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O的患者.
作者:丁新华;李敏;王同礼;尤春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寻求康复护理对策.方法:调查86例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626、P<0.001).结论:肠造口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康复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强制戒毒患者自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27例戒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毒前后自杀行为及自杀原因.结果:127例强制戒毒患者中39例(30.7%)曾有自杀未遂行为,吸毒后自杀未遂发生率明显高于吸毒前(69.2%、18.0%,X2=20.356,P<0.001).结论:吸毒是导致自杀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吸毒者自杀原因多为对自身及家人的担心焦虑,而并非犯瘾症状,提示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护理干预.
作者:欧阳盛;刘连忠;陈国幸;汪再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同时进行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提高,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重心摆动范围±3%)重心回归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可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提高肌力和耐力;改善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使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乔蕾;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