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夏娣文;王玉龙;潘小华;佘江健;翟浩瀚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进行抗抑郁治疗.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 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抑郁评分,观察组(55.3±13.3)与治疗前(70.6±14.2)及对照组(63.8±13.9)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观察组更显著(P<0.01).结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系统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系统康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结果:30例患者痊愈1例(3.3%),显效18例(60%),好转9例(30%),无效2例(6.7%).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青;刘宏章;杨本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缓解期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体积描记仪对7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Gaw)、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前后Raw、SGaw及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0.05),FVC无变化.结论: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可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

    作者:赖映君;邱晨;付应云;陶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强制戒毒患者自杀行为分析及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强制戒毒患者自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27例戒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毒前后自杀行为及自杀原因.结果:127例强制戒毒患者中39例(30.7%)曾有自杀未遂行为,吸毒后自杀未遂发生率明显高于吸毒前(69.2%、18.0%,X2=20.356,P<0.001).结论:吸毒是导致自杀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吸毒者自杀原因多为对自身及家人的担心焦虑,而并非犯瘾症状,提示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护理干预.

    作者:欧阳盛;刘连忠;陈国幸;汪再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跟腱断裂术后康复训练

    2001年8月-2004年1月本科收治跟腱断裂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47岁,平均36岁;开放损伤4例,闭合损伤14例,均为新鲜跟腱断裂伤.18例均采用Bunnell法[1]缝合断裂跟腱;术后均于踝跖屈30°、膝屈30°位长腿石膏固定,并配合康复训练.

    作者:解晓毅;张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89例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访谈分析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神经症的患病影响.方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对89例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情感表达、家庭行为模式及家庭精神病史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89例神经症中焦虑症占38%,抑郁症占48%,强迫症占6%,恐怖症占5%,疑病症3%.患者父母对子女过度关注占85%,父母将自己的宿愿强加给子女的占36%,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充满矛盾的占36%,子女遭受暴力时父母态度消极占9%,家族中有明确的精神病史或神经症病史占8%.结论:青少年神经症与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交往方式、情感表达及行为模式息息相关.治疗应注重改变青少年的行为,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将治疗重点从患者个体扩展到家庭整体,方可获得明显疗效.

    作者:陈文军;华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方法与疗效

    目的: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129例(129只眼)13-18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各43例,均进行弱视综合训练,同时A组用不透光布直接遮盖健眼;B组用不透光物遮盖健眼的眼镜片上;C组用光学压抑健眼视远联合遮盖.随访1-3年,平均2.5年.结果:A、B、C 3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2.1%、48.8%、44.2%,有效率分别为95.4%、S1.4%、79.1%.结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大部分治疗是有效的,其中健眼直接完全遮盖的综合治疗效果好.

    作者:胡燕飞;匡丽晖;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09例腰腿痛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09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放射学检查和手术资料,并逐一分析.结果:109例中因骨科疾病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占62.4%,其次为肿瘤及转移癌、带状疱疹及骨疣、结核及糖尿病性神经痛等.误诊原因为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不详细,缺乏系统的体格检查,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经验不足.结论:重视临床检查和病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阅片能力,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黄明勇;尤春景;范久运;何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性脑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脑病与海马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大鼠,B、C组按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应用EGb治疗.1个月后水迷宫试验观察3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nNOS表达,脑组织匀浆检测NO、MDA水平.结果:①水迷宫试验,B组大鼠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C组则明显减轻(P<0.01).②nNOS表达,A组无显示,B组海马区呈强阳性表达,C组表达低于B组(P<0.01).③NO、MDA水平,B组均明显升高,C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海马区nNOS表达升高是糖尿病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EGb可下调nNOS表达,对糖尿病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范新蕾;徐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黄柏糊敷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探讨黄柏糊敷脐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敷脐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均常规口服益气健脾,燥湿涩肠的中药煎剂,每日1剂,敷脐组同时加用自制黄柏糊剂敷脐(神阙穴)每日1剂.结果:经过7 d的治疗,敷脐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5.8%、70%,X2=6.174,P<0.05).结论:黄柏糊敷脐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ADL的影响.方法:9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均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于术后24 h给予系统的康复干预,包括心理康复、功能训练及卫生、饮食宣教和指导等.4周后评价2组患者ADL.结果:康复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ADL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司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两种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切割术)与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A组)205例,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80例.结果:椎间盘1次穿刺成功率A组80%,B组100%;平均手术时间A组20 min,B组3.5 min;有效率A组83.4%,B组88.8%.结论:髓核切割术和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消融术的1次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割术.

    作者:徐霖;彭力;李小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6膝)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并应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4年随访,58例患者HS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36分提高至86分,优良率94%.结论: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康复护理,均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晓庆;罗存珍;李凤华;毕麦艳;张卫华;武晓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永雄;罗青;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破伤风患者中的作用

    1984-2004年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患者93例,男71例,女22例;年龄13-65岁;病程≥5 d,均有明显外伤史,其中仅1例做过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注射;患者病情严重、痉挛频繁发作,需用麻醉药或肌松剂控制痉挛.有明显呼吸困难、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肺部有痰鸣音93例患者中实施气管切开术49例.

    作者:吕红;吴立连;曾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矫正镜前平衡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同时进行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提高,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重心摆动范围±3%)重心回归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可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提高肌力和耐力;改善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使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乔蕾;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036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为DM患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DM患者1 036例,其中1型DM(T1DM)患者13例,2型(T2DM)1 023例,均分析其病史记录及各项理化指标.结果:1036例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为63.3%(656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427例(6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108例(16.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76例(11.6%);其他疾病45例(6.8%).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P<0.01).结论: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治疗,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M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进京;袁慧玲;管淑良;杨世海;曹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3例胸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并行椎体造影,在X线透视下把液态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观察疼痛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获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优良率达96.9%.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椎体稳定,减轻骨折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54例,女31例;年龄40-86岁;病程3-15 d;脑出血30例,脑梗死53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

    作者:曹小英;朱美红;时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护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波形,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合理报警标准,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假阳性事件,提高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将监护期分为预测试期、调整期、重点监护期和报警期,对应分别为Ⅰ、Ⅱ、Ⅲ和Ⅳ期基准,分析各期基准的特点,由此制定报警标准.58例患者按有无神经功能缺陷分为A、B 2组,对比脊髓监护时2组的假阳性率.结果:4期基准报警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Ⅳ期基准的报警符合率高.2组间假阳性率比较,A组高于B组.结论:有神经缺陷的脊柱侧凸患者术中CSEP假阳性率高,应尽量采用联合监护;报警基准要因时而异、综合分析,不可教条化.

    作者:刘峰;张佐伦;孙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肺功能的表现特点与康复对策

    目的:探讨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的肺功能表现特点与康复对策.方法:测定12例BM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2例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但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结论:FEV1/FVC比例不协调是BM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主要特点,其原因可能与呼吸肌尤其是主要吸气肌膈肌和主要辅助呼气肌腹肌肌力较弱有关,康复锻炼对改善FEV1/FVC比例的不协调有帮助,应列为BMD患者必做的康复训练.

    作者:李志平;钟韵;黄建强;杜宏春;姚晓黎;张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