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钟韵;黄建强;杜宏春;姚晓黎;张成
目的:观察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同时进行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提高,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重心摆动范围±3%)重心回归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可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提高肌力和耐力;改善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使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乔蕾;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缓解期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体积描记仪对7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Gaw)、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前后Raw、SGaw及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0.05),FVC无变化.结论: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可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
作者:赖映君;邱晨;付应云;陶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及X线片检查确诊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70例,均有咳嗽、喘息及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分为2组.①综合组290例,男176例,女114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3岁;病程7 d-5个月,反复发作137例.②对照组280例,男193例,女87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5岁;病程3 d-5个月,反复发作9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1],综合组同时合用超短波与紫外线.①药物:头孢哌酮、病毒唑、青霉素等静脉滴注.②超短波:LDT-CD31A型立式超短波电疗机,患儿仰卧位,板状电容电极2块,胸背对置,间隙2-3 cm,大输出功率200W,可调,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无热量(<50 mA),微热量(<80 mA),8-10 min,每天1次.③紫外线:ZYY-9紫外线治疗仪,盘形灯管,治疗光盘抵达胸背部,距皮肤3-5 cm,波长254 nm,弱红斑量(3-5个MED),每天1次.
作者:王军英;颜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柏糊敷脐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敷脐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均常规口服益气健脾,燥湿涩肠的中药煎剂,每日1剂,敷脐组同时加用自制黄柏糊剂敷脐(神阙穴)每日1剂.结果:经过7 d的治疗,敷脐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5.8%、70%,X2=6.174,P<0.05).结论:黄柏糊敷脐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寻求康复护理对策.方法:调查86例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626、P<0.001).结论:肠造口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康复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09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放射学检查和手术资料,并逐一分析.结果:109例中因骨科疾病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占62.4%,其次为肿瘤及转移癌、带状疱疹及骨疣、结核及糖尿病性神经痛等.误诊原因为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不详细,缺乏系统的体格检查,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经验不足.结论:重视临床检查和病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阅片能力,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黄明勇;尤春景;范久运;何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A组)和35例健康人(B组)均进行SSR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A组SSR总异常率为78.1%,与B组比较,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结论:SSR可判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诊断有重要的评定价值.
作者: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黄芪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 ml于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经过3周治疗,黄芪组卒中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
作者:肖虹;肖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睡眠状况,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396例年龄>65岁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老年组)与100例年龄18-20岁青年人(正常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老年组睡眠质量差(PSQI>7分)占72.7%,其中确诊为失眠症的占32.6%;总体睡眠质量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无显著相关性.PSQI各单项目中,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住院患者差于社区老人(P<0.05,P<0.01),男性差于女性(P<0.05);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女性差于男性(P<0.01,P<0.05);男女均存在因夜尿多影响睡眠的状况.结论: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较高,男女性睡眠不良有各自特点,治疗以调整心理因素,适当运动及中医补肾温阳等为主,可能改善睡眠.
作者:关玲;李金梅;蔡兰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总的康复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使患者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1].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129例(129只眼)13-18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各43例,均进行弱视综合训练,同时A组用不透光布直接遮盖健眼;B组用不透光物遮盖健眼的眼镜片上;C组用光学压抑健眼视远联合遮盖.随访1-3年,平均2.5年.结果:A、B、C 3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2.1%、48.8%、44.2%,有效率分别为95.4%、S1.4%、79.1%.结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大部分治疗是有效的,其中健眼直接完全遮盖的综合治疗效果好.
作者:胡燕飞;匡丽晖;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切割术)与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A组)205例,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80例.结果:椎间盘1次穿刺成功率A组80%,B组100%;平均手术时间A组20 min,B组3.5 min;有效率A组83.4%,B组88.8%.结论:髓核切割术和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消融术的1次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割术.
作者:徐霖;彭力;李小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的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酶切及测序,转染腺病毒,经三轮扩增,制备高效表达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再感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观察组(Ad-HGF组);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DMEM组);以含人工合成HGF为阳性对照组(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和缺氧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和迁移情况.结果:与DMEM组及HGF组比较,Ad-HGF组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VSMC的迁移率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GF基因感染VSMC后,在缺氧情况下并不促进VSMC的迁移,亦不抑制其凋亡.
作者:王祥;刘本德;曾秋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ADL的影响.方法:9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均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于术后24 h给予系统的康复干预,包括心理康复、功能训练及卫生、饮食宣教和指导等.4周后评价2组患者ADL.结果:康复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ADL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司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效果.方法:42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石膏外固定期进行上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去除石膏后采用物理疗法及ADL训练.结果:治疗1-3个月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防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且早期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蓝巍;杨伟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置管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接受抗炎治疗,置管组选择痛点,用套管针皮下留置6-48h,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置管组痊愈率和有效率(66.7%、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4.1%,P<0.05).结论: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淑秀;郑守华;肖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WHO和中国卫生部已明确将康复划归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之一,并把其视为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一个标志[1].但接受系统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较少.本文介绍我院短期内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情况,为早期有效的开展康复护理提供资料.
作者:李贵琴;张汝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3例,另设正常人1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hs-CRP水平冠心病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UA组显著高于SA组(P<0.001),AMI组又分别高于SA组及UA组(P<0.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宪;方慧娟;刘友红;杨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系统康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结果:30例患者痊愈1例(3.3%),显效18例(60%),好转9例(30%),无效2例(6.7%).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青;刘宏章;杨本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984-2004年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患者93例,男71例,女22例;年龄13-65岁;病程≥5 d,均有明显外伤史,其中仅1例做过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注射;患者病情严重、痉挛频繁发作,需用麻醉药或肌松剂控制痉挛.有明显呼吸困难、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肺部有痰鸣音93例患者中实施气管切开术49例.
作者:吕红;吴立连;曾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