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A组)和35例健康人(B组)均进行SSR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A组SSR总异常率为78.1%,与B组比较,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结论:SSR可判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诊断有重要的评定价值.
作者: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缓解期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体积描记仪对7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Gaw)、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前后Raw、SGaw及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0.05),FVC无变化.结论: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可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
作者:赖映君;邱晨;付应云;陶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经抗炎对症未愈的患儿28例共38耳,男18例,女10例;年龄2.5-7岁,平均4.7岁;病程1周-1年;左耳20例,右耳18例;鼓室导抗图曲线B型33耳(86.8%),C型5耳(13.2%);鼓膜多为淡红、淡黄、少部分混浊,光锥缩短,发散,甚至消失.28例均采用微波治疗,患儿取坐位,采用EBH-Ⅲ型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 MHz,将辐射器置于患耳前1-2 cm处,15-20 W,15 min,以患耳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
作者:张晓明;王绍坤;王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和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46例基底节区出血(<30 m1)患者,治疗前神志均为浅昏迷以上,患肢肌力≤3级,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均按急诊常规处理及配合康复手段.针药组同时按中风急诊治疗与抢救方案给予内服中药,并在合理时机增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和ADL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2组间比较,针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理掌握时机配合针刺和中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稳定病情,保护和恢复病损脑组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陈克军;刘圣凤;李佳蓉;艾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永雄;罗青;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置管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接受抗炎治疗,置管组选择痛点,用套管针皮下留置6-48h,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置管组痊愈率和有效率(66.7%、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4.1%,P<0.05).结论: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淑秀;郑守华;肖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O的患者.
作者:丁新华;李敏;王同礼;尤春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总的康复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使患者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1].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及训练指导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1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易化法及电运动疗法治疗为主,并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Barthel指数<40分的患者显著减少(P<0.05);治疗4周时更显著(P<0.01).结论:易化法和电运动疗法可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德清;王刚;段晓文;罗盛飞;何建永;李东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3例胸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并行椎体造影,在X线透视下把液态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观察疼痛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获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优良率达96.9%.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椎体稳定,减轻骨折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09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放射学检查和手术资料,并逐一分析.结果:109例中因骨科疾病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占62.4%,其次为肿瘤及转移癌、带状疱疹及骨疣、结核及糖尿病性神经痛等.误诊原因为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不详细,缺乏系统的体格检查,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经验不足.结论:重视临床检查和病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阅片能力,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黄明勇;尤春景;范久运;何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效果.方法:42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石膏外固定期进行上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去除石膏后采用物理疗法及ADL训练.结果:治疗1-3个月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防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且早期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蓝巍;杨伟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立明;朱才兴;成忠实;焦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分为A、B 2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同时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A组血液流变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明显(P<0.05).6个月后随访,TIA再发例数及血栓形成例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疗效肯定.
作者:马璐璐;李予鲁;王丽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安静状态下>25 mmHg或在运动状态下>30 mmHg,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血管失调而引起,主要以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及血管结构重建为特征.其致病因素包括功能性和解剖性,前者为主,其中又以慢性缺氧为重要.缺氧可引起许多内源性细胞因子失衡,如内皮素-1(ET-1)、儿茶酚胺生成增多,而一氧化氮(NO)释放异常,导致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同时多种生长因子(包括VEGF、EPO、HO等)生成增多,引起血管结构重建和红细胞增多症,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调节因子,与低氧环境下组织细胞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因此HIF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P)的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周志刚;赵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 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作者:刘毅;徐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强制戒毒患者自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27例戒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毒前后自杀行为及自杀原因.结果:127例强制戒毒患者中39例(30.7%)曾有自杀未遂行为,吸毒后自杀未遂发生率明显高于吸毒前(69.2%、18.0%,X2=20.356,P<0.001).结论:吸毒是导致自杀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吸毒者自杀原因多为对自身及家人的担心焦虑,而并非犯瘾症状,提示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护理干预.
作者:欧阳盛;刘连忠;陈国幸;汪再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54例,女31例;年龄40-86岁;病程3-15 d;脑出血30例,脑梗死53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
作者:曹小英;朱美红;时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ADL的影响.方法:9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均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于术后24 h给予系统的康复干预,包括心理康复、功能训练及卫生、饮食宣教和指导等.4周后评价2组患者ADL.结果:康复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ADL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司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cKenzie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McKenzie法为主的治疗方法,神经根型辅以颈牵引,颈型辅以中频电疗法.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定疼痛程度,并进行McKenzie分型、颈运动功能缺失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6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6.4±2.6)d.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神经根型和颈型均显著降低(P<0.01),运动功能缺失程度改善;临床治愈率神经根型80.6%,颈型75.9%.结论:McKenzie法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且神经根型与颈型的治疗效果相近.
作者:黄杰;肖少华;陈勇;赵强;黄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