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飞;匡丽晖;刘欣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神经症的患病影响.方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对89例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情感表达、家庭行为模式及家庭精神病史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89例神经症中焦虑症占38%,抑郁症占48%,强迫症占6%,恐怖症占5%,疑病症3%.患者父母对子女过度关注占85%,父母将自己的宿愿强加给子女的占36%,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充满矛盾的占36%,子女遭受暴力时父母态度消极占9%,家族中有明确的精神病史或神经症病史占8%.结论:青少年神经症与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交往方式、情感表达及行为模式息息相关.治疗应注重改变青少年的行为,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将治疗重点从患者个体扩展到家庭整体,方可获得明显疗效.
作者:陈文军;华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安静状态下>25 mmHg或在运动状态下>30 mmHg,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血管失调而引起,主要以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及血管结构重建为特征.其致病因素包括功能性和解剖性,前者为主,其中又以慢性缺氧为重要.缺氧可引起许多内源性细胞因子失衡,如内皮素-1(ET-1)、儿茶酚胺生成增多,而一氧化氮(NO)释放异常,导致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同时多种生长因子(包括VEGF、EPO、HO等)生成增多,引起血管结构重建和红细胞增多症,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调节因子,与低氧环境下组织细胞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因此HIF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P)的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周志刚;赵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为DM患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DM患者1 036例,其中1型DM(T1DM)患者13例,2型(T2DM)1 023例,均分析其病史记录及各项理化指标.结果:1036例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为63.3%(656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427例(6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108例(16.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76例(11.6%);其他疾病45例(6.8%).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P<0.01).结论: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治疗,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M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进京;袁慧玲;管淑良;杨世海;曹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的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酶切及测序,转染腺病毒,经三轮扩增,制备高效表达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再感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观察组(Ad-HGF组);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DMEM组);以含人工合成HGF为阳性对照组(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和缺氧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和迁移情况.结果:与DMEM组及HGF组比较,Ad-HGF组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VSMC的迁移率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GF基因感染VSMC后,在缺氧情况下并不促进VSMC的迁移,亦不抑制其凋亡.
作者:王祥;刘本德;曾秋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永雄;罗青;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总的康复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使患者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1].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54例,女31例;年龄40-86岁;病程3-15 d;脑出血30例,脑梗死53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
作者:曹小英;朱美红;时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同时进行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提高,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重心摆动范围±3%)重心回归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可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提高肌力和耐力;改善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使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乔蕾;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WHO和中国卫生部已明确将康复划归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之一,并把其视为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一个标志[1].但接受系统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较少.本文介绍我院短期内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情况,为早期有效的开展康复护理提供资料.
作者:李贵琴;张汝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置管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接受抗炎治疗,置管组选择痛点,用套管针皮下留置6-48h,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置管组痊愈率和有效率(66.7%、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4.1%,P<0.05).结论: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淑秀;郑守华;肖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 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作者:刘毅;徐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O的患者.
作者:丁新华;李敏;王同礼;尤春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及X线片检查确诊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70例,均有咳嗽、喘息及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分为2组.①综合组290例,男176例,女114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3岁;病程7 d-5个月,反复发作137例.②对照组280例,男193例,女87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5岁;病程3 d-5个月,反复发作9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1],综合组同时合用超短波与紫外线.①药物:头孢哌酮、病毒唑、青霉素等静脉滴注.②超短波:LDT-CD31A型立式超短波电疗机,患儿仰卧位,板状电容电极2块,胸背对置,间隙2-3 cm,大输出功率200W,可调,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无热量(<50 mA),微热量(<80 mA),8-10 min,每天1次.③紫外线:ZYY-9紫外线治疗仪,盘形灯管,治疗光盘抵达胸背部,距皮肤3-5 cm,波长254 nm,弱红斑量(3-5个MED),每天1次.
作者:王军英;颜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0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49例,女51例;年龄36-88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2例,混合性5例;病灶在左侧53例,右侧40例,双侧7例;病程<1个月.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55例,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1].康复组患者在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 h、Glasgow≥9分时进行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患者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健侧肢体带动患肢运动、床上运动,坐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及穿衣、进食等ADL训练.软瘫期以诱发患肢主动运动为主,痉挛期以抑制肌痉挛及促进肌肉之间相互协调为主,并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诱导分离运动的训练.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治疗[2].训练每日1次,45 min.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锻炼.对照组患者配合针刺[3]及高压氧治疗.
作者:厉庆德;马英;凌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睡眠状况,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396例年龄>65岁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老年组)与100例年龄18-20岁青年人(正常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老年组睡眠质量差(PSQI>7分)占72.7%,其中确诊为失眠症的占32.6%;总体睡眠质量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无显著相关性.PSQI各单项目中,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住院患者差于社区老人(P<0.05,P<0.01),男性差于女性(P<0.05);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女性差于男性(P<0.01,P<0.05);男女均存在因夜尿多影响睡眠的状况.结论: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较高,男女性睡眠不良有各自特点,治疗以调整心理因素,适当运动及中医补肾温阳等为主,可能改善睡眠.
作者:关玲;李金梅;蔡兰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3例,另设正常人1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hs-CRP水平冠心病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UA组显著高于SA组(P<0.001),AMI组又分别高于SA组及UA组(P<0.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宪;方慧娟;刘友红;杨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A组)和35例健康人(B组)均进行SSR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A组SSR总异常率为78.1%,与B组比较,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结论:SSR可判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诊断有重要的评定价值.
作者: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和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哮喘缓解期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体积描记仪对7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Gaw)、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前后Raw、SGaw及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0.05),FVC无变化.结论: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可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
作者:赖映君;邱晨;付应云;陶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经抗炎对症未愈的患儿28例共38耳,男18例,女10例;年龄2.5-7岁,平均4.7岁;病程1周-1年;左耳20例,右耳18例;鼓室导抗图曲线B型33耳(86.8%),C型5耳(13.2%);鼓膜多为淡红、淡黄、少部分混浊,光锥缩短,发散,甚至消失.28例均采用微波治疗,患儿取坐位,采用EBH-Ⅲ型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 MHz,将辐射器置于患耳前1-2 cm处,15-20 W,15 min,以患耳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
作者:张晓明;王绍坤;王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09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放射学检查和手术资料,并逐一分析.结果:109例中因骨科疾病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占62.4%,其次为肿瘤及转移癌、带状疱疹及骨疣、结核及糖尿病性神经痛等.误诊原因为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不详细,缺乏系统的体格检查,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经验不足.结论:重视临床检查和病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阅片能力,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黄明勇;尤春景;范久运;何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