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英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研究组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中心日常管理中运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滕其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效果及留置胃管的时间.方法:对本科2014年的38例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其中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者16例,腹腔镜直肠癌、结肠癌根治者22例)所引流出的胃液量及留置胃管的天数进行统计.两组都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其中17例未用奥曲肽,21例联合应用奥曲肽,通过统计分析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疾患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效果及留置胃管的时间.结果:单独应用兰索拉唑的患者的胃液量平均254ml/日,联合奥曲肽的患者的胃液量平均155ml/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者12例平均置胃管天数5.8±2.86天,单独应用兰索拉唑者10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7.89±4.11天.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应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者9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4.38±1.18天,单独应用兰索拉唑者7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5.6±1.14天.结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疾患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强于单独应用兰索拉唑,同时前者留置胃管的时间较后者短.
作者:李淑芳;王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严重脓毒症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146例,分析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AKI在严重脓毒症中发生率48.6%;年龄(OR=1.046,P=0.032),乳酸>4mmol/L(OR=3.209,P=0.04),APACHEII评分(OR=1.289,P=0.01),D-二聚体(OR=1.676,P=0.00),降钙素原(OR=1.591,P=0.00)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OR=0.769,P=0.04)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COX Exp(B)=1.217,P=0.03).结论:年龄,乳酸>4mmol/L,APACHEII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严重脓毒症并发AKI,改善预后.
作者:龙儒瑾;金魁;刘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结果:通过与家属合理、有效的沟通,保证了行为约束治疗的顺利开展.结论:良好的沟通既可以保证行为约束治疗的顺利开展,又可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郝秀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呼吸科门诊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均62例.对照组实施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6-MWD、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FEV1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
作者:朱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处方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2014年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处方占13.64%,其中辩证不清占36.35%,用法用量不当占29.52%联合用药不当占15.86%,配伍不当占8.23%,重复给药占10.04%.结论:门诊处方中成药应用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性,药学人员应加强相关管理,促进中成药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娟;王璐;王海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吴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加强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理解他们,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沟通,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认识到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好.结论:患者明白康复才是重要的.
作者:李韶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红细胞积压、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红细胞积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输血量和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48.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预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1周拆线后开始注射1次氟尿嘧啶0.3毫升,以后每周观察1次,如有复发倾向,可每周注射1次,总共不超过10次.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8例、4例中断复查,2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注射氟尿嘧啶可有效预防其复发.
作者:乔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60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依据指南采用常规心梗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脉平片,比较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RAS活性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可更好地改善交感神经递质水平及RAS活性.
作者:马超;袁文金;尹晓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照研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分别为74.2%、71.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阿立哌唑效果相近,但奥氮平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作者:江慎辉;余娜;徐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有效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分析本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95例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对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进行比较分析,除了强迫症指标和精神病性指标外,其他指标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护理前患者的总分为(151.75±19.97)分,护理后患者的总分为(119.11±14.13)分,及不同指标护理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针对不同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程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门诊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病人接受检查、诊疗、预防保健的主要场所.由于工作独立性,服务时间不规律,服务对象广泛等多样性,因此对门诊护士道德要求高.
作者:杨丽荣;菅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综合分析病历互查质控法(Quality control of medical records)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护理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后的102例临床患者资料,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1例.实验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后(2014年12月至今),对照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2014年12月之前),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11.22%,医嘱单缺陷率为6.85%,产前记录缺陷率为11.63%,产程图缺陷率为9.68%,产时记录缺陷率为11.03%,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8.39%;对照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25.39%,医嘱单缺陷率为18.74%,产前记录缺陷率为27.63%,产程图缺陷率为20.56%,产时记录缺陷率为34.15%,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29.1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历互查质控法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作者:程珍;肖婷;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访9.8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术前避免误诊,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减少出血及完整切除瘤体是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林维浩;李杰;林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护理单元在护理过程分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风险,分析原因、实施防范、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使护理过程分险管理持续改进提高.
作者:梁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泌尿外科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对象,评估其并发尿路感染原因,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41)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88%,护理满意度是97.56%;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63%,护理满意度是75.6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患者个人卫生等,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段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对策,为提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100例患儿中,有11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弱以及护患沟通问题、患儿的违医行为、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文书记录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实施对症干预措施,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龚牡丽;颜红宇;薛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