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和工作体会分析总结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结果:原因有法律意识淡薄,沟通欠佳,收费问题,业务水平不一,设施有限等。结论:加强法律、道德、服务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及急诊科的全面管理,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桂玲;胡瑞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可能存在的缝隙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在实施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后,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优质到位,全程扎实,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红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卫生适宜技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回顾2011~2013年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技能的途径和具体做法。结果:本卫生院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了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结论:护理实践活动中学习(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培训学习、专科讲座是获得糖尿病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瑞霞;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部创伤的CT扫描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扫描和B超检查的方法对腹部创伤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比较B超和CT成像技术的检查符合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100例患者中,涉及到的脏器损伤情况包括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肠系膜损伤、胰腺损伤、胆道损伤等,分别有20例、37例、20例、14例、6例、3例。经B超检查和CT扫描可见,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81.0%,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反映腹部创伤的位置、创伤面积以及腹腔实质脏器的损伤类别、损伤程度等,较之B超检查,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国莉;张毅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P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用生理盐水4ml稀释);对照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4ml。两组术后均采取舒芬太尼PCIA。其余麻醉方法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h各时点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拔管后10、15、20、30、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需追加芬太尼的患者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组均低于C组,BCS评分P组高于C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追加量P组均低于C组。P组不良反应较之C组明显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鹤;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现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方法:回顾2011~2013年本卫生院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发生频率及可能造成危害,采取控制的措施。结果: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未发生输液不良危害。结论: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
作者:高美兰;武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本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本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效果理想,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田英;郑清华;谢起凤;林冬梅;杨美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随机抽查门诊处方5000张,不合格处方237,不合格率为4.74%。结论:本院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应加强处方管理,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李玲;王海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在节孕环异位嵌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例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应用宫腔镜术取出嵌顿子宫壁肌层的节孕环。结果:应用宫腔镜宫取环术,可清楚地看到节孕器在宫内的位置,准确地将环取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崁顿环穿透子宫壁移入腹腔。结论: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是上节孕环不良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诸多,目前宫腔镜下取环术是首选。手术后恢复快且无并发症。
作者:赵淑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本院消毒供应室6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细节管理半年(2014年1月~6月),并选取以往同期半年(2013年1月~6月)进行常规管理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工作质量考核结果及前后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考核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显得格外重要,能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昕;赵玉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积极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过期包现况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过期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制定对策。结果:在工作中加强与使用科室的沟通,选择正确的包装方式,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对过期包处理的意识及正确处理流程,可以大程度减少过期包的产生及熟练掌握正确处理过期包的流程。结论:对待灭菌物品选择正确的包装方式,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过期包的处理意识,规范过期包的正确处理流程,是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甲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帮助临床明确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做出诊断。结果: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结论:患者符合甲扁平苔藓诊断。
作者:袁婧;冯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多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潜隐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结核菌痰涂片及培养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结核的发病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在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82例(43.1%),结核DNA阳性54例(28.4%),结核抗体阳性26例(13.7%),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2例(1.1%)。结论:Elispot检测在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结核潜隐感染的筛查及结核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崔爱东;董晓岑;闫俊萍;周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温阳活血汤外敷在临床压疮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因疾病导致卧床压疮高危易发患者60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温阳活血汤进行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22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13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4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外敷应用于压疮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包头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胎停育的防治中,通过孕前、孕后未病先防;胎停育后既病防变,预防性的治疗胎停育防止其再次发生。
作者:孟文曼;曹保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少见变异型,由Fisher于1965年首次报道,为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经典的三联征即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本院于2013年成功收治1例MFS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梅;杜德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书写规范的B超检查报告单。方法:回顾2012~2013年本院超声科B超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质量管理做法。结果:2012~2013年B超检查报告单合格率100%,规范有质率98%。结论:B超检查报告单是B超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执行针对性、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保证B超检查报告单书写规范的基石。
作者:陈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单纯放疗,治疗组在放疗过程中配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评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3月后评价近期疗效,1年后评价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 x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1级血液学毒性反应25例,2、3级5例,对照组0、1级反应17例,2、3级反应13例,x2=5.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化道黏膜反应0、1级26例,2、3级4例,对照组0、1级19例,2、3级11例,x2=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为96.7%,对照组80%,x2=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生存率66.7%,对照组60%,x2=0.2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联合参麦注射液静滴具有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的作用。
作者:姚钧;马高见;季元红;陈昌英;武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临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共30台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4例,其检出率为13.33%,发生1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3.33%,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97.6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2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共30例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1例,其检出率为3.33%,发生5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6.67%,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79.8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1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4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79.8%。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前馈控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比较临床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更为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石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