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目的:了解甲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帮助临床明确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做出诊断。结果: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结论:患者符合甲扁平苔藓诊断。
作者:袁婧;冯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本院消毒供应室6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细节管理半年(2014年1月~6月),并选取以往同期半年(2013年1月~6月)进行常规管理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工作质量考核结果及前后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考核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显得格外重要,能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昕;赵玉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可能存在的缝隙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在实施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后,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优质到位,全程扎实,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红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护理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共64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31例,该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33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2组在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中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方式在护理鼻咽癌患者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作者:沈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单纯放疗,治疗组在放疗过程中配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评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3月后评价近期疗效,1年后评价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 x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1级血液学毒性反应25例,2、3级5例,对照组0、1级反应17例,2、3级反应13例,x2=5.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化道黏膜反应0、1级26例,2、3级4例,对照组0、1级19例,2、3级11例,x2=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为96.7%,对照组80%,x2=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生存率66.7%,对照组60%,x2=0.2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联合参麦注射液静滴具有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的作用。
作者:姚钧;马高见;季元红;陈昌英;武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接受肾舒颗粒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主要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机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在节孕环异位嵌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例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应用宫腔镜术取出嵌顿子宫壁肌层的节孕环。结果:应用宫腔镜宫取环术,可清楚地看到节孕器在宫内的位置,准确地将环取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崁顿环穿透子宫壁移入腹腔。结论: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是上节孕环不良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诸多,目前宫腔镜下取环术是首选。手术后恢复快且无并发症。
作者:赵淑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孕妇(特别是初产妇)对自然分娩常有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影响产程的进展,甚至导致心理难产,使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在产程中应用呼吸按摩法可以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情绪,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方法。
作者:顾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部创伤的CT扫描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扫描和B超检查的方法对腹部创伤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比较B超和CT成像技术的检查符合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100例患者中,涉及到的脏器损伤情况包括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肠系膜损伤、胰腺损伤、胆道损伤等,分别有20例、37例、20例、14例、6例、3例。经B超检查和CT扫描可见,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81.0%,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反映腹部创伤的位置、创伤面积以及腹腔实质脏器的损伤类别、损伤程度等,较之B超检查,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国莉;张毅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统计了一些收入医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对这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一些健康指导,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可以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而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加重。结论:对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雪芬;石慧;马俊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临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共30台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4例,其检出率为13.33%,发生1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3.33%,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97.6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2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共30例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1例,其检出率为3.33%,发生5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6.67%,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79.8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1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4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79.8%。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前馈控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比较临床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更为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石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瘘管搔刮加比塔派克斯根管充填材料(Vitapex)瘘管置药观察瘘管愈合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来本院口腔门诊就诊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的患者200例,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21~72岁。随机选取200例单根管有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100例首次采取根管置药及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另100例单纯根管置药,一周后观察瘘管闭合情况。结果:100例首次采取根管置药及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有90例瘘管愈合,另100例有65例愈合。结论: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能加速炎症吸收,瘘管愈合快。
作者:束皓;汪卓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运用质量循环管理模式PDCA对妇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提高健康教育的的实施率和成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护理单元应用PDCA模式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步骤,完成1286例患者的住院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实施率达95%,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达91.5%。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通过列出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效果,持续改进等步骤,有效提高妇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率和成效。
作者:王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观察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本组426例,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另1例出现血压下降休克表现,经紧急处理恢复正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丽梅;杨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包头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多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潜隐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结核菌痰涂片及培养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结核的发病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在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82例(43.1%),结核DNA阳性54例(28.4%),结核抗体阳性26例(13.7%),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2例(1.1%)。结论:Elispot检测在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结核潜隐感染的筛查及结核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崔爱东;董晓岑;闫俊萍;周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P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用生理盐水4ml稀释);对照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4ml。两组术后均采取舒芬太尼PCIA。其余麻醉方法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h各时点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拔管后10、15、20、30、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需追加芬太尼的患者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组均低于C组,BCS评分P组高于C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追加量P组均低于C组。P组不良反应较之C组明显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鹤;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2010~2012年两年对腹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3个环节,全面做好护理配合,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经过责任心强的护士围术期护理后,68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复查甲状腺B超,与术前甲状腺B超相对比,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是病人康复的关键。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的美容手术的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美琴;沈燕;王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男,20岁。因肛门部肿物疼痛不适1周入院就诊。经过检查以内痔、肛乳头瘤收入院。查体肛门闭合好,周缘肤色正常,无破溃,指诊3、5、7、11点齿线可触及半圆形质软肿物,且3、5、7可触及乳头状肿物。窥镜检查:后侧肛窦发红,余所见同上,术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诊断:内痔、肛乳头瘤。遂行痔疮缝扎术,肛乳头切除术后,术后切除组织未做病理切片检查,患者康复出院。患者出院后3月,因肛门部不适、便血在外院就诊,确诊为直肠癌。终患者家属来院调取病历,指出医院病历中无手术切除相关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认为医院误诊,提出经济补偿。
作者:李红兵;爱勇;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卫生适宜技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回顾2011~2013年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技能的途径和具体做法。结果:本卫生院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了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结论:护理实践活动中学习(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培训学习、专科讲座是获得糖尿病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瑞霞;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