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张玉;宋永辉
烧伤康复期伴瘙痒患儿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6岁;烧伤面积2%-60%;均为烫伤、烧伤、电击伤等,创面愈合,有搔抓行为及抓伤.治疗取活泥鳅2.5 g,放清水中养1 d排出肠内物,去内脏,加生姜0.4 g、水200 ml,小火煨,盐调味后服汤,早晚各1次,3 d 1个疗程.
作者:鲁延林;张悦安;徐旭;陈万安;朱志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8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每天服用帕罗西汀20 mg,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HAMD和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痊愈68.8%,显效15.0%,进步11.3%,无效5.0%.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缓解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不适症状.
作者:宋金辉;徐金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童强;王国斌;卢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电疗组采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组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等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电疗组治愈率达71.1%明显高于对照组40%(P<0.01).结论:高电位治疗仪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敏;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尹汉奎;任芸;张雄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康复指导.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并配合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Nakai评分,优良率95.8%.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术后康复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沂红;于英兰;白彦红;王爱琴;王翠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92-1999年本科收治外伤性癫痫患者59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12-47岁;均有头部外伤史,既往无癫痫史;头颅CT或MRI示颅内血肿5例,脑软化灶5例,脑水肿9例,脑疤痕16例,无异常24例;癫痫发作在伤后2周-6个月;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放电,表现为棘波、尖波及棘-慢波;59例分为综合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神经营养及扩血管药等治疗.综合组加用高压氧(HBO)治疗,采用中型空气加压舱,压力2.0 ATA,吸氧30 min,2次,中间间歇10 min,每日1次,12次1个疗程.
作者:张志格;李文;杨梅萍;陀柳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结局.方法:40例颈髓损伤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上肢肌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平衡膀胱等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结果:经过60-215 d的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颈髓部分损伤患者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完全损伤患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而ASIA感觉及ADL评分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颈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部分损伤患者为显著.
作者:黄杰;肖少华;魏全;梁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1],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15年成功率已超过90%[2].
作者:程千;谷贵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将3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生理盐水组(B组)和癫痫模型组(C组)各18只,A组不处置,C组大鼠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癫痫模型,B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A组大鼠处死,B、C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及3、7、14 d时各处死3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FGF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海马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A和B组海马区发现有bFGF蛋白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C组低(P<0.05);C组癫痫发作后6 h海马区bFGF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bFGF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结论:bFGF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呈规律性表达,以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为主,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bFGF可能对癫痫后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广慧;张龙轩;朱遂强;苟玉兰;许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9-65岁,平均(48.5±7.8)岁;病程3.5个月-14.5年;颈椎X线片或CT及MRI均示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部分斜位片示椎间孔狭窄变形,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改变;临床表现为颈部及上肢疼痛、僵硬、前臂及手指麻木.80例分为2组,A组42例采用推拿加牵引治疗.
作者:郭效德;刘建勇;苏凤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潘大津;程英;杨苏骏;朱满莲;徐哲明;吴绍长;叶双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上大多数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意识模糊伴肢体功能障碍,为了便于护理,患者常不能穿衣,既不文明又增加伤口污染机会.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于2003年自行设计一款昏迷患者专用服,临床应用1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清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颈椎病患者53例(综合组),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男34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46岁;病程2-28年;临床表现为头晕(昏)或伴有头颈项痛、反复侧倾跌症,一侧上肢麻木、耳鸣及听力下降或恶心、呕吐等;颈椎X线正侧位片或CT示颈椎间盘退性改变或有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等.另选择病情与综合组基本相同,且具有可比性的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
作者:刘玉生;常洪;尹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胰腺移植的保护作用. 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各30只,2组移植前2日,再灌注3和7日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血测血糖及淀粉酶,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用于观测各种代谢指标;其余6只大鼠观察1个月存活率.结果:再灌注后SF组1个月存活率高于I-R组(5/6∶3/6),各时间点血糖、血淀粉酶、进食量、排尿量和饮水量均低于I-R组(P<0.01或0.05);I-R组移植胰的损伤程度大于SF组.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可增加大鼠胰腺移植的存活率,降低血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的再灌注损伤程度,对大鼠胰腺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李开宗;管文贤;陈冬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西药阿斯匹林和5-单硝异山梨醇酯等治疗,综合组120例同时配合电针内关、郄门穴治疗.结果: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综合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有关穴位结合口服西药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童延华;童利民;徐桂冬;王诗才;李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1例,男69例,女32例;年龄21-70岁,平均59岁;病程20 d-2年;疼痛部位在头面、颈部10例,躯干61例,四肢30例;均为皮肤带状疱疹已愈,仅留有色素沉着,但存在局部皮肤针刺痛、烧灼样痛、麻木感等.101例患者分为3组,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王淑娟;巩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评定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在病程6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在病程满6个月时患者中大多数存在肢体肌张力增高,MAS分级与FMA和BI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发生率较高,而且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应关注痉挛问题.
作者:陆敏;彭军;尤春景;黄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0-71岁,平均60.3岁;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受累7例,臂丛神经13例,躯干部神经受累21例;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41例患者均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多步程序第3个处方治疗,载波频率为3000 Hz的中频电流,调制电流频率1-150 Hz,调制电流波形为正弦电流、方波、指数曲线电流及三角波交替使用,调幅度75%-100%.治疗时将2个适当大小硅胶电极放置于疼痛部位,调节输出至患者皮肤有轻微刺痛感为度[1],每次20 min,20 d 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目测类比评分(VAS)值评定疗效[2].
作者:乔淑章;安经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护理工作中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系统组30例,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健康教育,2-3 d后评价疗效.结果:系统组各项保健预防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增强肺癌化疗患者疾病应对的能力.
作者:王超;张玉;宋永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的分布.方法:收集胎龄16-36周水囊引产胎儿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技术对人胎脑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分布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胎脑均存在神经干细胞,Nestin和CD34蛋白双阳性NSCs仅存在于28周胎龄组的海马及室下区、32周胎龄组的海马、室下区及纹状体和36周胎龄组的纹状体,且这类NSCs主要呈圆形和椭圆形,大小不一.Nestin和CD133蛋白双阳性NSCs在不同的胎龄组以及同一胎龄组的不同部位其表达不同,胎龄越小,Nestin和CD133蛋白双阳性NSCs越多,32周胎龄组仅在海马部位发现1个此类NSCs,36周胎龄组的任何部位均未发现此类NSCs.结论:Nestin是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CD133和CD34是人胎脑部分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
作者: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