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员在操作环节中被针刺伤的调查

任小英;喻姣花;熊宇;邢育珍;方云;彭汉玲

关键词:病区,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防护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病区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式方法调查病区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环节中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在注射、拔针及收废弃针、加药、重套针帽等操作环节中被针刺伤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尤以心内科、外科及妇产科频次高.结论: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至关重要;护士长应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及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并尽快采用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研究进展及展望

    本世纪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社会老龄化引起的人体脏器功能衰退及多种增龄性疾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代谢性骨病由于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广受关注,而作为其诱发因素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如何面对老龄化对骨骼肌的影响,全面认识并充分研究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及其防治手段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病理及诊疗手段做一全面回顾.

    作者:张宏;严隽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12 h,用TUNEL法和荧光四肽底物(AC-DEVD-AMC)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3活性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吴国祥;毛善平;李承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77例,分为2组,手法组45例和体操组32例,手法组采用穴位按压及关节运动手法治疗,体操组采用医疗体操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结果:手法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体操组(P<0.001).结论:手法治疗肩周炎能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痊愈率高.

    作者:裴生平;夏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时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沙土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卵巢切除的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卵巢切除后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12 h处死动物取材,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B组和D组SOD活性高于C组;MDA含量低于C组.结论:雌激素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红兵;王赣江;孙丽华;李丽;李明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腰腿痛误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以腰腿痛为症状而致误诊的病例并总结误诊教训.方法:对28例转移癌、骨肿瘤、结核、骨髓炎及其它疾病误诊为腰腿痛的患者进行病种归类,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思维方法、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8例误诊病历中肿瘤16例占59%,感染6例占22%,肿瘤和感染是造成腰腿痛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误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接诊时不仔细、经验不足、思维方法偏差是主要的.康复科医生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思维方法.

    作者:赵力力;刘占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半导体激光等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根据<神经病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0例.发病均<14 d ,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7~67岁,平均(45.0±8.1)岁;病程2~30 d,平均(8.0±1.2)d;按改良may-hosomi法检测患侧面部表情肌为轻度麻痹20例,中度40例,重度40例.对照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10~70岁,平均(46±8.2)岁;病程2~35 d,平均(8.2±3.2)d;面部表情肌为轻度麻痹20例,中度52例,重度1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刘凤杰;慕学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保心汤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保心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分为保心汤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保心汤和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和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NO保心汤组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心汤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邢之华;林展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颅脑外伤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恢复的作用.方法:14例颅脑外伤患者除一般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外,采用康复训练、高压氧和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GCS、FMA、Barthel及Sheikh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4例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后,GCS、FMA、Barthel及Sheikh评定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镜清;潘翠环;黄振新;罗仁浩;朱世强;黄文辉;叶彤;万新炉;黄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价值.方法:28例35眼临床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患者采用EFCP-MAI微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进行治疗,气囊压力为0.35~0.4 kg/cm2,治疗时间每天1~2次,每次1 h.结果:28例35眼中,显效14眼(40.0%);有效12眼(34.3%);好转5眼(14.3%);无效4眼(11.4%),总有效率88.6%.结论:体外反搏可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力,扩大其视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目英;李春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癌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162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肌力明显改善127例(78.40%),无改善35例(21.60%);162例患者排便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因素主要是病程长短,脊髓受压迫程度,转移病灶数量,患者体质情况,康复治疗初次的时间、质量及心理状况.

    作者:杨志雄;廖思海;吴华;黄杰;王振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调脂治疗对老年心绞痛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对临床有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轻度狭窄伴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8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轻度狭窄伴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患者,采用普伐他汀调脂治疗6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CFR比较,并与20例健康老年血浆胆固醇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18例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由6.84±0.85 mmol/L降至5.29±0.82 mmol/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4.22±0.73 mmol/L降至3.43±0.82 mmol/L(P<0.001),CFR由治疗前3.33±0.71 mmol/L升至3.86±0.83 mmol/L(P<0.01).TC及LDL-C与CFR呈负相关关系(r=-0.43及-0.46,P<0.05).结论:普伐他汀调脂治疗可以改善心绞痛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提高CFR.

    作者:陈学林;柯琴梅;刘承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及中药三七治疗脑梗死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加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采用血塞通200 mg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 ml静脉滴注,生命体征稳定即采用易化技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100例按传统方法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Brunnstrom和Barthel等评定偏瘫功能恢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加早期康复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优选方法.

    作者:曾凡钧;陈宗华;陈怡;杨先哲;蒋庆华;蔡永芳;牟志伟;王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规范化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性疾病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化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部的肌张力障碍,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肌电图监测下对59例肌痉挛性疾病患者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并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面肌痉挛36例,睑痉挛13例,Meige综合征(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不全综合征)3例,痉挛性斜颈7例,治疗3~5 d起效,肌痉挛症状缓解时间平均3~4个月.总有效率93.2%.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副作用轻微且可逆,可作为面肌痉挛及各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但一定要规范化.

    作者:胡晓晴;李志军;李倩华;郭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关于康复治疗组有关问题的探讨

    医院内的康复工作是通过多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合作工作组(team)来进行的.这一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康复医学的核心策略[1].在康复医学实践中十分强调团队工作(team work),并将其作为康复医学的一大特色.

    作者:张芳权;李勇;王锦;徐雪荔;刘叶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性行为的康复宣教

    近年来我国年龄在35~55岁的心肌梗死患者逐年增多[1],此年龄段正是生理、心理功能较旺盛阶段,恢复正常性行为通常是康复目标之一,因此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及其配偶进行恢复性行为的指导是康复宣教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性知识的康复宣教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患者及配偶也较少主动同医护人员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许多患者对心肌梗死后恢复性行为存在焦虑和恐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了生存质量,对此医护人员,特别是心血管科护士掌握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性行为宣教的知识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郭宏;姚鸿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截瘫患者自我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截瘫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指导15例截瘫患者掌握自我间歇导尿的方法,并定期做尿常规和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等临床观察.结果:15例患者停止留置尿管,与治疗前留置尿管时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改善,患者洗手前后细菌培养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截瘫患者采用自我间歇导尿法来解决不能自解小便的问题比留置尿管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小妹;丘卫红;窦祖林;叶辉;林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老年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意义及主要对策.方法:321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TUEVP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并在术前和术后3、6、9及12个月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存质量(QOL)评分和剩余尿(RU)测定,综合评价TUEVP疗效.结果:手术后第3、6、9及12个月时,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和RU值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仅1例在拔管后出现短暂尿失禁.结论:TUEVP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是TUEVP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周菊珍;何玮;黄本荣;刘育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48例颈椎病针刀治疗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颈椎病针刀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348例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前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卫生宣教工作,治疗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后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颈部围领制动,认真指导康复训练,预防复发.结果:3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刀结合康复护理指导可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作者:陈淑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常增林;李光辉;李锋;郭风劲;杜杏利;陈超;夏仁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不同时期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多普勒超声仪(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改善均不明显.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法富;张景丽;方锋;耿辉;常建军;杨茂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