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

胡法富;张景丽;方锋;耿辉;常建军;杨茂轩

关键词:脑梗死, 高压氧, 血液流变学, SPECT, TCD
摘要:目的:探讨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不同时期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多普勒超声仪(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改善均不明显.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小儿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例

    患儿吴某某,男,1岁.因水果刀刺入头顶部后神志不清、抽搐、处于浅昏迷状态,外科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右额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收入院行急诊开颅取异物术.术后神清,第2天经CT检查,右侧大脑半球大片低密度改变,中级左侧偏瘫.再次全麻下行去骨辨减压术,术后病情稳定,但出现右颞顶骨窗处皮肤张力高,膨出,右口角歪斜,说话口齿不清,左眼角变窄,上眼睑外耻下垂,左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不能站立及脚下垂.

    作者:周昆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腿桥式皮瓣移植手术的功能康复

    目的:介绍和探讨功能康复措施在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功能康复的概念应用于12例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注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结果:12例小腿桥式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8周,平均6.2周断蒂,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重视全程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桥式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肢小腿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立;叶淦湖;裴国献;顾立强;侯喜君;林昂如;陈国奋;王钢;金明新;陈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常增林;李光辉;李锋;郭风劲;杜杏利;陈超;夏仁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种新型的脑保护治疗仪

    近年来脑卒中和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上脑缺血缺氧的患者越来越多,若不能及时和有效地进行脑保护治疗,脑细胞的死亡会增加,影响患者脑功能的康复.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脑力的消耗越来越大,尤其从事繁重脑力劳动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缺氧症状.为此我们有必要研制出一种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且使用方便的脑保护治疗仪,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俊华;葛辉;胡兵;李景新;李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跟痛症的手术与康复治疗

    顽固性跟痛症40例44足,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41.6岁;患者均有长期慢性足跟部疼痛、酸痛、钝痛等,传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程>6个月.治疗采用手术与康复治疗.①手术:钻孔减压术,局部麻醉,在跟骨外侧足底上2横指处作一长约4 cm直切口,直达骨膜,用φ3.5 mm钻头平行钻孔6个,钻头垂直进入,钻透对侧骨皮质;筋膜松解术,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后,在跟骨内侧足底上1横指处作长约5cm直切口,逐层进入,仔细切断跟骨跖面的跖筋膜或再在跟骨结节上端用φ3.5mm钻头钻孔2个,均填塞引流条.

    作者:吴富章;郭涛;洪星;蔡靖宇;郑华龙;张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调脂治疗对老年心绞痛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对临床有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轻度狭窄伴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8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轻度狭窄伴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患者,采用普伐他汀调脂治疗6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CFR比较,并与20例健康老年血浆胆固醇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18例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由6.84±0.85 mmol/L降至5.29±0.82 mmol/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4.22±0.73 mmol/L降至3.43±0.82 mmol/L(P<0.001),CFR由治疗前3.33±0.71 mmol/L升至3.86±0.83 mmol/L(P<0.01).TC及LDL-C与CFR呈负相关关系(r=-0.43及-0.46,P<0.05).结论:普伐他汀调脂治疗可以改善心绞痛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提高CFR.

    作者:陈学林;柯琴梅;刘承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颅脑外伤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恢复的作用.方法:14例颅脑外伤患者除一般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外,采用康复训练、高压氧和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GCS、FMA、Barthel及Sheikh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4例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后,GCS、FMA、Barthel及Sheikh评定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镜清;潘翠环;黄振新;罗仁浩;朱世强;黄文辉;叶彤;万新炉;黄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加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早期患者60例,分为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obath康复训练技术,观察组同时配合中频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观察组ADL 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加中频电刺激有助于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尹虹;田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分析

    目的:通过大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常规和高度近视、糖尿病、小瞳孔情况下白内障的治疗和术后处理经验,并观察手术预后视力恢复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823例患者采用透明角膜梯形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术前与术后1周、1及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数和矫正视力度数.结果:手术治疗的1000只眼中,矫正视力≥1.0,术后1周有612眼,术后1个月时有769眼,3个月时892眼;术后1周角膜散光升高患者于术后3个月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切口处仅轻度水肿,人工晶状体未出现偏位或折裂,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多(色素沉着占88.9%,纤维性渗出8.80%,粘连6.1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但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多.

    作者:吴松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及中药三七治疗脑梗死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加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采用血塞通200 mg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 ml静脉滴注,生命体征稳定即采用易化技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100例按传统方法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Brunnstrom和Barthel等评定偏瘫功能恢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三七提取物血塞通加早期康复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优选方法.

    作者:曾凡钧;陈宗华;陈怡;杨先哲;蒋庆华;蔡永芳;牟志伟;王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时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沙土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卵巢切除的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卵巢切除后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12 h处死动物取材,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B组和D组SOD活性高于C组;MDA含量低于C组.结论:雌激素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红兵;王赣江;孙丽华;李丽;李明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人员在操作环节中被针刺伤的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式方法调查病区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环节中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在注射、拔针及收废弃针、加药、重套针帽等操作环节中被针刺伤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尤以心内科、外科及妇产科频次高.结论: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至关重要;护士长应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及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并尽快采用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作者:任小英;喻姣花;熊宇;邢育珍;方云;彭汉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研究进展及展望

    本世纪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社会老龄化引起的人体脏器功能衰退及多种增龄性疾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代谢性骨病由于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广受关注,而作为其诱发因素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如何面对老龄化对骨骼肌的影响,全面认识并充分研究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及其防治手段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病理及诊疗手段做一全面回顾.

    作者:张宏;严隽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保心汤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保心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分为保心汤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保心汤和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和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NO保心汤组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心汤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邢之华;林展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价值.方法:28例35眼临床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患者采用EFCP-MAI微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进行治疗,气囊压力为0.35~0.4 kg/cm2,治疗时间每天1~2次,每次1 h.结果:28例35眼中,显效14眼(40.0%);有效12眼(34.3%);好转5眼(14.3%);无效4眼(11.4%),总有效率88.6%.结论:体外反搏可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力,扩大其视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目英;李春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48例颈椎病针刀治疗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颈椎病针刀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348例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前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卫生宣教工作,治疗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后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颈部围领制动,认真指导康复训练,预防复发.结果:3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刀结合康复护理指导可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作者:陈淑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不同时期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多普勒超声仪(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改善均不明显.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法富;张景丽;方锋;耿辉;常建军;杨茂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P和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NSE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和易化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44例和CTP组44例,常规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为主;CTP组静脉滴注CTP,并配合易化技术.以免疫放射法监测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5及30 d CTP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常规组显著降低,2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E从治疗后7 d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P和易化技术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提示CTP是一种优良的神经元保护剂,同时应重视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李庭毅;邓玲;郑晓清;黄诚刚;余沛成;唐国骅;李梦妮;陈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规范化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性疾病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化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部的肌张力障碍,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肌电图监测下对59例肌痉挛性疾病患者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并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面肌痉挛36例,睑痉挛13例,Meige综合征(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不全综合征)3例,痉挛性斜颈7例,治疗3~5 d起效,肌痉挛症状缓解时间平均3~4个月.总有效率93.2%.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副作用轻微且可逆,可作为面肌痉挛及各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但一定要规范化.

    作者:胡晓晴;李志军;李倩华;郭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腰腿痛误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以腰腿痛为症状而致误诊的病例并总结误诊教训.方法:对28例转移癌、骨肿瘤、结核、骨髓炎及其它疾病误诊为腰腿痛的患者进行病种归类,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思维方法、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8例误诊病历中肿瘤16例占59%,感染6例占22%,肿瘤和感染是造成腰腿痛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误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接诊时不仔细、经验不足、思维方法偏差是主要的.康复科医生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思维方法.

    作者:赵力力;刘占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