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寅;任志文
目的: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中期妊娠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OOm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rag.每12h1次.共服4次对照组只在孕妇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观察组产程发动早、总产程时间短、胎膜娩出完全、无胎盘滞留、完全流产率高,产后出血少,产道损伤少,无产后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与利凡诺配伍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艳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能否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方法:选择50例ASAI~Ⅱ级全麻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1分钟静脉给予地塞米松lOmg,而对照组则静注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h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28%)明显低于B组(68%).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徐晶;葛小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型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结果: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颈椎前路手术恢复满意,颈椎后路手术症状明显改善,二次手术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两者不能互相取代,手术疗效与病程有关,应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颉和平;康文磊;顾凯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向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家庭里提供整体护理.方法:选取住院病人59例康复期患者借助家庭内沟通,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协助患者家庭成员实施对惠者的护理.结果:患者在家庭护理中能逐步恢复自我照顾的能力.逐步恢复社会功能.直至恢复正常家庭角色.结论:家庭护理是康复期患者巩固治疗,恢复健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几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相应的二次剖宫产率也增加,随剖宫产率、次数的增加.使肠梗阻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剖宫产术后的肠梗阻会影响产妇的恢复,若诊治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正确的识别、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高丽丽;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酒精震颤谵妄的临床表现及掌握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8例男性酒依赖患者的观察比较.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知觉障碍、焦虑情绪、行为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震颤.结论:通过28例酒精中毒性震颤谵妄观察,提出共同发病特征为观察、治疗、护理提供指导帮助.#
作者:芦桂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自体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建立24只新西兰免足母长屈肌腱一跟骨隧道愈合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术后第3、6、9、12、15天在自体移植肌腱一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对照组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l、2、4、8周各处死6只兔子(每组3只),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①实验组大载荷及刚度除第l周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余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强,统计学差异显著②术后第l、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断裂点均主要集中在骨腱愈合部位.术后8周,实验组断裂点较对照组更多的集中在肌腱段,而对照组则主要为骨隧道内拔出.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以在术后早期增强腱一骨界面的结合力,促进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
作者:张新珠;赵昆;郭开今;周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针对目前临床普遍存在的处方应付不规范、随意替代混用的现象.总结多年工作经验体会,为确保临床疗效,提出规范中药调剂的建议
作者:李振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药房取药是患者就医过程的后一环,无形中药房就成为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也就成为药患纠纷较多的科室.笔者现就本人IO J-L年在药房工作的经验,药患纠纷是如何引起和如何防范进行探讨,为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减少药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谈一点个人感受.
作者:史玉君;田炳利;胡淑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脊柱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脊柱外伤者的低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和轴面扫描,扫描序列为SETIWI,FSET2WI,STIR和GRET2*WI.结果:68例中单发椎体骨折48例,多发骨折21例.共显示97个椎体骨折;6个椎体陈旧性骨折;13个骨挫伤;78个椎体骨折见骨折线,其中2l例见骨片移位突向椎管内致椎管狭窄.合并脱位12例,脊髓损伤28例,15例硬膜外血肿,34例椎前血肿,56例韧带损伤,30例椎间盘损伤.所有病例符合临床诊断.结论:低场MRI能全面地展示脊柱创伤的形态和信号改变.并可通过观察椎管内结构的创伤情况来判断损伤的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推测预后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红桃;杨柯;曹新生;彭凤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规范儿科用药.方法:根据儿童生理及儿科用药特点,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加强门诊药房对儿科用药的指导.结果:儿科合理用药值得注意.结论: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喜寅;任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所谓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指提供护理技术服务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到护理工作全过程,以体现人的尊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各种符合生活轨迹的服务[1].
作者: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切除突出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和椎动脉压迫,为颈椎功能恢复创造优良条件,争取完全的康复.方法:选择1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颈椎病患者,术前认真准备、术后体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结果:1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感知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颈椎手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及正确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美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为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检查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肠道和药品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躁动症状和配合插镜检查,检查后做好病情监测与护理..结论:保证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结果:通过采取某些药物,使病人在舒适状态下行胃肠镜检查.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减轻肝癌病人的痛苦.使许多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方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结果: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生存率.结论: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5年生存率有效的手段,而术后TACE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越涛;孙建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多糖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多糖类药物在提取、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等方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多糖类药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任景文;云彪;王继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08年9月收集符合本实验条件要求的病例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66±6.67)岁.实验组21例.其中男6例,占38%,女15例,占62%.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66.83±5.62)岁;对照组21例,男10例,占50%;女11例,占5%.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2.42±8.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经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史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作为一名药剂人员,必须要科学地正确把握口服用药的时间和方法,熟悉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及时间.方法:严格按规定准确无误的发送给患者,使之产生佳疗效.结果:告知患者,了解某些药物的相关知识及服药后的正常反应,使其配合.结论:以达到药物的佳效应,安全、准确、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
作者:梁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虎清肝颗粒在HBV-DNA低水平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方法:将80例HBV-DNA在1.0×103~1.0 X 105拷贝/mL之间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36),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的变化,疗程结束后3、6个月随访2次,结果:治疗组TBI复常率,HBV-DNA的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3、6月随访亦显示治疗组的TBI复常率、HBV-DNA的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对低水平复制的HBV-DNA具有抑制作用、对恢复肝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临床疗效肯定且停药后短期内不易复发.
作者:刘育民;杨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8年8月27日我院收治1例氢氧化钠中毒幼儿,经抢救治疗60天后好转出院,准备行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春梅;王爱爱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