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刚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体内缺铁、锌、钙、铅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对门诊体检的2634名0~6岁儿童末梢血做铁、锌、钙、铅检测.结果:缺锌居第一位(25.6%),缺钙居第二位(25.1%),其次是缺铁(23.6%),铅上升达(29.7%).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快时期,易缺乏锌、钙、铁且年令越小,越易缺乏.而铅元素则随着年令增加而上升.提示各部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重视婴幼儿期的综合防治,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作者:张宝明;时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医师对结肠癌的警惕性,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自2005年6月~2007年9月收治结肠癌94例,采集病史、主诉、临床症状、诊治过程.结果:从中筛选出现临床症状就诊,大于一个月行结肠镜检查确诊者39例,误诊率达41%.结论:通过误诊分析,提高临床医师结肠镜检查在结肠癌诊断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治愈率及五年生存率.
作者:付艳丽;孙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2000年以来,随着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政策出台,我院先后开展了医院内部全员聘用制,此项工作涉及到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人员的流动,使部分年龄偏大的护理人员退休和转到二线工作,造成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受到影响,而受编制的限制,正规卫校毕业生不能分配到我院工作.
作者:雷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环氧乙烷灭菌器在纯环氧乙烷条件下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灭菌的效果.方法:在灭菌过程中进行了灭菌效果监测,使用美国3M环氧乙烷灭菌器和纯环氧乙烷气体(用量100克),采用温度55度,作用1小时,每次灭菌处理3包,共450包.结果:合格率达100%.灭菌自动工艺监测发生8次灭菌程序自动中断,其中3次装放过于密集,2次为压缩机故障,3次为中途断电,经过纠正,继续重新灭菌程序,灭菌合格.结论:美国3M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可靠,灭菌过程故障可自动检出.
作者:黎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根据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受情绪影响的观察,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逐日收集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穿剌患者人数(包括穿剌失败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各种方法学会调整、控制不良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
作者:冯秀英;黄燕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长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者为47例(阳性率89%),而正常对照组VEGF-C阳性者为25例(阳性率为5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细胞中VEGF-C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另外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Lauren's分型有关,肠型胃癌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有VEGF-C阳性高表达,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杨艳;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整体护理;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整体护理病房,实施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措施.结果: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个性化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素质,降低了护理缺险.
作者:张艳玲;刘兰云;乌仁其木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位居世界第二,并以每年600万人递增且逐步趋于年轻化.故合并有糖尿病的外科手术病人逐年增多,我们采用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吴向铭;高国儒;张林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所谓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不发达固然是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管理落后.因为,不能只重视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忽视组织生产的能力,即管理能力.
作者:杨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或可查文献资料的甲状腺脓肿CT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甲状腺脓肿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特点.结果:发生于左叶6例,右叶1例,无双侧同时发生.CT均显示病灶边缘模糊,境界不清,脓肿内壁不整齐,壁厚,增强扫描壁明显强化.结论:CT在诊断甲状腺脓肿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资料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的甲状腺脓肿,需穿刺活检辅助诊断.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64岁.主因饮食呛咳14天于2007年8月10日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患者20天前因家庭遗产纠纷,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于入院前14天再度与亲属发生冲突时突然出现言语困难,一时性意识障碍,抽搐,卧床不起并伴饮食呛咳,每天只勉强进少量牛奶.
作者:丁怀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脑病.占全身囊虫病的80%.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高发.脑囊虫病又以脑实质多见.而脊髓型囊虫病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本人收治脊髓型囊虫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复方制剂,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临床使用非常广泛.
作者:徐祥华;王红娣;宫国俊;杭忠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诃子提取液中鞣质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条件对诃子中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络合法.结果:从诃子中提取鞣质的佳条件是:用水作提取剂;诃子重(g):提取剂用量(m1)为1:25;在50℃左右水浴加热4小时;结论:本方法对鞣质的提取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提取成本低的特点.
作者:栗世婷;何琳;周武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肾科常见病之一,做好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对于控制疾病病程的发展、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6月共收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8例,对他们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病种分为脑出血组(80例)及脑梗死组(120例).通过CT片测算血肿体积或梗死体积.脑出血组按出血部位及血肿体积再分小组,其中出血位于脑叶组10例,基底节区组60例,脑干组2例,小脑组8例;血肿体积在20mL以内组42例,21~50ml组30例,50ml以上组8例.脑梗死组按梗死体积再分小组,梗死体积在6cm3以内组48例,梗死体积6~10cm3组62例,梗死体积大于10cm3组10例.比较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2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6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占34%,116例中性粒细胞增多,占58%;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相比,前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均更明显;在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各分组中,血肿体积越大、梗死体积越大则其白细胞计数越多.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级别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者的预后较正常者差,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外周血白细咆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王建东;王杏妹;姚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开放的良好护患关系,与病人共同讨论确定需要护理的问题,并通过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方法:分步骤交谈,目的要明确并有特定的专业专科内容;交谈时要应用心理、社会原则;在交谈中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结果:通过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结论:治疗性沟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和谐的、有目的的沟通行为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护士必须有计划的学习和应用.
作者:魏玉花;白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弯曲、细小和堵塞根管的处理方法和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应用超声根管预备技术对52例弯曲、细小和堵塞根管的处理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根管扩大并完成根管充填49例,成功率94.2%,未出现牙折、侧穿、断锉等情况;失败3例,均为堵塞根管.结论:证实了超声根管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但在处理弯曲根管方面由于其成形作用较差,故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贾文祥;王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针刺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从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在几千年前则已形成专著专论.针灸学这一完整理论体系形成之前.
作者:邓荣华;王小婷;尚翠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