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王萍

关键词:告知单, 急诊, 皮内试验
摘要:急诊护士执行皮内试验后,在注射单上记录观察时间的同时,会向患者进行口头告知。由于患者记忆力差、受外界干扰等原因,急诊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记住皮试观察时间等告知内容,而急诊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也可能错过该名患者的皮试观察时间,导致需要重新进行皮试,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时间的浪费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下降。我科设计了皮试告知单,在口头告知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发放给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告知,收到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病案室病案复印温馨提示张帖位置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索病案室病案复印温馨提示张贴的佳位置。方法对2013年4月到病案室复印病案的患者及其代办人123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人中,5%选择病案室墙壁上悬挂的温馨提示,62%选择张帖在复印窗口玻璃上的简易温馨提示,33%选择复印窗口窗台上放置的温馨提示。结论在复印窗口玻璃上和窗台上张贴温馨提示,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刘燕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废弃双腔鼻导管的再利用

    留置胃管是外科手术患者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胃管固定方面的问题,易造成胃管滑脱。传统固定方法主要依靠胶布的粘度进行固定,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胶布的粘性度受天气、时间、患者鼻部油脂分泌量、活动度等影响。同时频繁更换胶布,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我科从2011年开始,利用废弃双腔鼻导管进行胃管固定,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青;刘齐芳;张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我科于2010年6月成功救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住院12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9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病史,于2000年3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气促、腹胀、下肢水肿,间断出现晕厥及抽搐,在当地住院治疗无效,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9时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T 36.3℃,P 42次/分、R 23次/分,BP 140/90 mmHg(1 kPa=7.5 mmHg),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率42次/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障碍。诊断:①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起搏器功能障碍;③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脑钠肽3216 ng/m L。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患者于11日10:10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硫酸镁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13:15开始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抽搐及小便失禁。调整异丙肾上腺素滴速及静脉推注硫酸镁不能缓解,遂给予电复律治疗。16时行起搏器更换术。在送入导管室过程中,患者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及阿斯综合征,给予电复律后转变为窦性心律,17时起搏器顺利更换完毕。患者伤口Ⅰ期愈合,起搏器功能正常,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于2010 ;年6月22日出院。

    作者:张芳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转床设计表格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繁琐,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近年来由于科室患者增多,转床成为护理人员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因转床医嘱涉及转床的项目多达20余项,临床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遗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就此问题我科2011年使用设计的转床表格。自从使用转床表格以来,科内未因转床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1表格设计根据临床护理转床过程中必要的项目分类,排序设计出转床表格,为护理人员转床后核查提供帮助(表1)。

    作者:刘芳;尹花;韩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启示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案例从原因、类型、人群、时间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人群是工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理人员;易发生的类别是药物治疗尤其是注射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未落实“查对”制度;易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工作日的白班时间段。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工作的相关培训与教育、改革排班模式、制定详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是护理工作中减少与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障。

    作者:李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护理

    对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采取心理护理、用药的护理、帮助患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做好饮食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等措施,缓解疾病的进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蒋小梅;曾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21例护理配合体会

    膝关节是人体复杂的关节,由内外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组成。单髁置换术是主要局限于内侧间隙关节的手术,由于只切除病变的关节面,切除的骨质较全膝关节置换少,植入人体的异物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保留骨量多、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我院骨关节科2012年开展的新技术,由于手术的难度大于全膝置换术,因此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陶静娟;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音乐疗法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分娩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认识,所以分娩对很多产妇而言是充满恐惧的,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要经历疼痛、焦虑以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其中分娩疼痛又会引起心输出量、血压、呼吸频率、耗氧量和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这些均有可能对产妇和婴儿造成危害[1]。尽管无痛分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许多产妇对无痛分娩时麻醉带来的副反应和意外[2]及接受无痛分娩后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感觉不满意。如何采用非药物方式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与焦虑就显得更为重要。音乐疗法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作为一种护理干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以改善各项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出血量等[3-4]。现就音乐疗法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梁少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董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PICC延期维护致局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1992年德国医生Forssmann 首次使用以来,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或缩进、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我科2013年6月收治1例 PICC 置管后11个月因未按时进行维护而导致感染患者,予以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君;唐静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更年期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4例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采用酸枣仁汤口服并配合涌泉穴按摩,1次/d ,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结论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疗效,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唐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例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的护理

    酒精戒断综合征指长期或大量饮酒过程中相对或绝对停酒的时间,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与躯体症状[1]。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的发生是由于断酒后血中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引起血清中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动脉血pH值上升,这是光诱发肌阵挛阈值降低,导致痉挛发作[2]。我院对3例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患者3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6.6岁。饮酒时间6~24年。饮酒量:白酒(50度以上)0.5~1.5L/d。患者体质消瘦、营养状况较差、手抖、步态不稳、多汗、心悸、纳差、失眠,2例伴有明显的幻觉。1例患者于入院当日晚出现癫痫发作,呈持续状态,在6 h内连续发作17次,每次抽搐时间约45~60 s。2例患者于入院次日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例患者发作2次,2次抽搐时间分别为47s、56s。2次发作间隔约1h ,另1例患者出现1次阵挛发作,抽搐时间约为57s。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作者: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肠内营养液快速排气的方法

    输注肠内营养液通常采用输液排气法或使用肠内营养快速泵入排气法。但由于肠内营养输液器管道比较长(一般2.6m左右)、营养液较粘稠等原因,排气时间较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50 m L 注射器负压抽吸排气法,可显著缩短排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材料一次性50 m L注射器。2排气方法先关闭一次性肠内营养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连接营养液瓶后,用一次性50 m L注射器与肠内营养输液器加药三通的侧孔连接,打开流量调节器,左手将三通下段反折于手心,大拇指和食指将滴斗向上倒置,右手持注射器回抽管路内空气,所形成的负压迫使营养液快速向下流。待滴斗内液面升至1/3~1/2时,倒转180°,营养液继续流至加药三通时,松开三通下段,反折三通上段,分离注射器,关闭三通侧孔,再松开三通上段管路,排尽剩余管路内空气,关闭流量调节器。

    作者:方傲华;余玲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4年《中国临床护理》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硬膜下出血尿毒症患者1例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替代治疗方法,目前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变化,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老年透析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我科收治1例老年脑出血透析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盈;张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和单纯间断滴注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注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董文平;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运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促进癌症疼痛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现状调查制定随访流程,设计疼痛随访问卷,建立随访团队,将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并调查接受随访患者对随访的满意度。结果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得以顺利开展,并通过对随访效果的调查分析,90%的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并认为电话随访对疼痛用药及疼痛控制有帮助。结论用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规范电话随访的流程与内容,可以提高随访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美;张凤玲;陈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ICU 护理文书记录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IC U护理文书记录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时间顺序,将住院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记录的护理文书,实验组为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记录的护理文书。结果实验组重点护理问题的记录落实率、用药后观察记录落实率、护理记录内容与病情的相符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IC U护理文书记录的质量。

    作者:吕芳;周凯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相关护理进展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毒性低的特点,但药物刺激性强,易引起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1],而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泵入超过48 h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2],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来许多护理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和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袋鼠包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介绍袋鼠包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方法。使用袋鼠包方便了剖宫产术后产妇哺乳,解决了手术后产妇因活动不方便、喂奶姿势不正确、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无法长时间协助喂奶的问题。

    作者:叶克凤;全丽丽;李彦;覃苗苗;邹华;张春明;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