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梅;曾小燕
对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采取心理护理、用药的护理、帮助患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做好饮食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等措施,缓解疾病的进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蒋小梅;曾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护理查房管理方法,提升护理查房效果。方法成立护理查房考核小组,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病区规范落实护理查房活动。结果全院护理查房真正落实次数逐年增加,护理查房记录更真实,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愿意参与或组织护理查房活动。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基层医院病区护理查房的依从性,提升护理查房质量。
作者:蔡香娥;彭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进行透析的前提条件是建立长久、有效的体外循环通路[1]。因受血管条件的限制,很多患者不能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内瘘,而是选择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长期导管具有血流量充足、保存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等优点[2]。而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8%~21%,是被迫拔管的重要原因[3]。通过药物治疗和合理换药,控制局部感染[4-5]。我科收治1例长期留置导管致隧道化脓性感染患者,在全身用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用隧道冲洗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导管得以保留。
作者:赵俊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科于2010年6月成功救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住院12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9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病史,于2000年3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气促、腹胀、下肢水肿,间断出现晕厥及抽搐,在当地住院治疗无效,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9时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T 36.3℃,P 42次/分、R 23次/分,BP 140/90 mmHg(1 kPa=7.5 mmHg),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率42次/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障碍。诊断:①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起搏器功能障碍;③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脑钠肽3216 ng/m L。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患者于11日10:10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硫酸镁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13:15开始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抽搐及小便失禁。调整异丙肾上腺素滴速及静脉推注硫酸镁不能缓解,遂给予电复律治疗。16时行起搏器更换术。在送入导管室过程中,患者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及阿斯综合征,给予电复律后转变为窦性心律,17时起搏器顺利更换完毕。患者伤口Ⅰ期愈合,起搏器功能正常,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于2010 ;年6月22日出院。
作者:张芳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毛囊炎是由人螨(即毛囊虫)寄生于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由于虫体的出入,代谢产物及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主要侵犯青少年的面部,长期或反复发作。传统治疗方法是口服、外用或注射甲硝唑,但临床效果欠佳。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采用水氧治疗仪联合蓝光治疗面部毛囊炎9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慧;王玮蓁;刘晓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护理工作繁琐,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近年来由于科室患者增多,转床成为护理人员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因转床医嘱涉及转床的项目多达20余项,临床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遗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就此问题我科2011年使用设计的转床表格。自从使用转床表格以来,科内未因转床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1表格设计根据临床护理转床过程中必要的项目分类,排序设计出转床表格,为护理人员转床后核查提供帮助(表1)。
作者:刘芳;尹花;韩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荆门市脑梗死逐日病例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发病情况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报模型。结果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温度、日照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回归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根据气象因素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和护理。
作者:王秀芳;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乳癌根治术后需伤口换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釆用美盐和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填敷伤口,再用渗液吸收贴覆盖于创面上;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纱条填敷伤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上。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易于揭除敷料,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用于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罗春艳;程秀华;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试及口试,并调查2组对实习带教方法的态度。结果干预组理论、技能、口试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生对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传统带教方法的认可度。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老师带教、学生自学的能力。
作者:龙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 )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C O 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院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也优于入院时。结论实施自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生命质量、自理能力。
作者:许利萍;耿小菁;王进;王丹丹;刘海燕;申金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留置胃管是外科手术患者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胃管固定方面的问题,易造成胃管滑脱。传统固定方法主要依靠胶布的粘度进行固定,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胶布的粘性度受天气、时间、患者鼻部油脂分泌量、活动度等影响。同时频繁更换胶布,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我科从2011年开始,利用废弃双腔鼻导管进行胃管固定,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青;刘齐芳;张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董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收治的389例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加强术后全身及局部情况的观察、评估、心理护理和康复的指导,再植成活率达83.8%。通过对手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保证了患者手术后再植肢体的成活率。
作者:齐常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蝮蛇咬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生命的灾害性疾病,蛇毒内含神经毒素、血循毒素及各种酶等有毒成分,它进入人体后,迅速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吸收。蝮蛇咬伤以全身症状严重、局部皮肤症状明显为主要特征。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蝮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但局部肢体伤残率并没有降低[1]。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局部破坏蛇毒,防止其吸收仍然是治疗、护理毒蛇咬伤的关键。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5~9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56例,针对蝮蛇咬伤后局部肢体肿胀、疼痛,采用刺血拔罐联合季德胜蛇片外敷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占婷婷;徐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替代治疗方法,目前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变化,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老年透析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我科收治1例老年脑出血透析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盈;张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糖尿病性干眼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8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糖尿病性干眼的疾病特点。结果糖尿病性干眼发病率48.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83.6%的确诊病例未曾接受干眼相关检查;血糖水平和视网膜病变程度是糖尿病性干眼的危险因素,年龄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性干眼无关。结论糖尿病性干眼的发病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升和改善对干眼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
作者:周秀敏;胡蓉;雷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局部给氧联合锌氧油治疗浸渍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浸渍性皮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处用温水清洗干净后,局部5~8 m L/m in给氧15 m in后以无菌棉签蘸适量锌油均匀涂抹;对照组患处用温水清洗后待干,直接以无菌棉签蘸适量锌氧油均匀涂抹。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Z=-2.489,P<0.05)。结论局部给氧联合锌氧油治疗浸渍性皮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利容;许小燕;张纯;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提高手术室护士安全意识与工作能力,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分配至手术室的75名新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培训,采用讲授、演示、情景模拟、试听教材等方法,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手术室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增强了新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新护士手术配合的准确性。结论规范化手术室教学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促进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夏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对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肝功能B级、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加、情绪波动、服用刺激性药物、气温变化等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加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丽琴;谢月霞;李晓美;陈文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