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象因子影响下的脑梗死发病预测及护理策略

王秀芳;王欣

关键词:气象因子, 脑梗死, 预测,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荆门市脑梗死逐日病例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发病情况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报模型。结果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温度、日照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回归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根据气象因素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和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隧道化脓性感染1例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进行透析的前提条件是建立长久、有效的体外循环通路[1]。因受血管条件的限制,很多患者不能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内瘘,而是选择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长期导管具有血流量充足、保存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等优点[2]。而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8%~21%,是被迫拔管的重要原因[3]。通过药物治疗和合理换药,控制局部感染[4-5]。我科收治1例长期留置导管致隧道化脓性感染患者,在全身用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用隧道冲洗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导管得以保留。

    作者:赵俊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34例鼻咽癌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均于三餐后用康复新液含漱2~3 m in。结果在放射治疗第3周、第6周末和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实验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可有效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并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作者:李玉琴;严布谷;薛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转床设计表格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繁琐,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近年来由于科室患者增多,转床成为护理人员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因转床医嘱涉及转床的项目多达20余项,临床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遗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就此问题我科2011年使用设计的转床表格。自从使用转床表格以来,科内未因转床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1表格设计根据临床护理转床过程中必要的项目分类,排序设计出转床表格,为护理人员转床后核查提供帮助(表1)。

    作者:刘芳;尹花;韩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试及口试,并调查2组对实习带教方法的态度。结果干预组理论、技能、口试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生对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传统带教方法的认可度。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老师带教、学生自学的能力。

    作者:龙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提高手术室护士安全意识与工作能力,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分配至手术室的75名新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培训,采用讲授、演示、情景模拟、试听教材等方法,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手术室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增强了新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新护士手术配合的准确性。结论规范化手术室教学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促进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夏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肝功能B级、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加、情绪波动、服用刺激性药物、气温变化等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加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丽琴;谢月霞;李晓美;陈文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废弃双腔鼻导管的再利用

    留置胃管是外科手术患者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胃管固定方面的问题,易造成胃管滑脱。传统固定方法主要依靠胶布的粘度进行固定,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胶布的粘性度受天气、时间、患者鼻部油脂分泌量、活动度等影响。同时频繁更换胶布,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我科从2011年开始,利用废弃双腔鼻导管进行胃管固定,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青;刘齐芳;张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我科于2010年6月成功救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住院12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9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病史,于2000年3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气促、腹胀、下肢水肿,间断出现晕厥及抽搐,在当地住院治疗无效,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9时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T 36.3℃,P 42次/分、R 23次/分,BP 140/90 mmHg(1 kPa=7.5 mmHg),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率42次/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障碍。诊断:①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起搏器功能障碍;③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脑钠肽3216 ng/m L。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患者于11日10:10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硫酸镁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13:15开始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抽搐及小便失禁。调整异丙肾上腺素滴速及静脉推注硫酸镁不能缓解,遂给予电复律治疗。16时行起搏器更换术。在送入导管室过程中,患者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及阿斯综合征,给予电复律后转变为窦性心律,17时起搏器顺利更换完毕。患者伤口Ⅰ期愈合,起搏器功能正常,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于2010 ;年6月22日出院。

    作者:张芳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结核术后封闭式纱布填塞法的护理

    因肺结核引起需做肺叶切除的患者,大多由于胸膜粘连合并胼胝体样粘连而出现胸腔广泛渗血,常规止血难以控制。封闭式纱布填塞的方法可起到压迫胸腔局部的作用,有效控制出血[1]。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胸外一科2011年3月-2013年4月41例术中胸腔广泛渗血而采取封闭式纱布填塞的患者。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20~75岁。其中诊断为结核毁损肺合并空洞真菌球行上肺叶切除术26例,行右上中肺叶切除术5例,行下肺叶切除术3例,行全肺切除术7例。术中失血量<500 m L的4例,失血量500~1000 m L 的24例,失血量1000~1500 m L的10例,失血量1500~2000 m L的2例,失血量>2000 m L的1例。41例患者无1例因术后胸腔大出血而行二次开胸。3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感染并发症,其中1例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障碍,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第2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再次行支气管瘘修补术;2例为拔出纱布后两周内胸腔引流管有脓性分泌物,考虑为胸腔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作者:范玉云;刘洪涛;谭红莲;江慧慧;廖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和单纯间断滴注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注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董文平;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IC U监护治疗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使用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口咽细菌、牙菌斑、口腔气味、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清洁患者口腔、减少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锦;李小妹;吴建玲;罗春花;李春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PICC延期维护致局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1992年德国医生Forssmann 首次使用以来,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或缩进、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我科2013年6月收治1例 PICC 置管后11个月因未按时进行维护而导致感染患者,予以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君;唐静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气象因子影响下的脑梗死发病预测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荆门市脑梗死逐日病例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发病情况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报模型。结果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温度、日照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回归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根据气象因素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和护理。

    作者:王秀芳;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例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的护理

    酒精戒断综合征指长期或大量饮酒过程中相对或绝对停酒的时间,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与躯体症状[1]。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的发生是由于断酒后血中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引起血清中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动脉血pH值上升,这是光诱发肌阵挛阈值降低,导致痉挛发作[2]。我院对3例酒精戒断综合征伴癫痫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患者3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6.6岁。饮酒时间6~24年。饮酒量:白酒(50度以上)0.5~1.5L/d。患者体质消瘦、营养状况较差、手抖、步态不稳、多汗、心悸、纳差、失眠,2例伴有明显的幻觉。1例患者于入院当日晚出现癫痫发作,呈持续状态,在6 h内连续发作17次,每次抽搐时间约45~60 s。2例患者于入院次日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例患者发作2次,2次抽搐时间分别为47s、56s。2次发作间隔约1h ,另1例患者出现1次阵挛发作,抽搐时间约为57s。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作者: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国灾难护理教育现状综述

    近年来,灾难逐渐呈现大规模的趋势,完善灾难医疗系统是当务之急。卫生救援工作离不开护理学的相关知识,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灾难医学理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实习生作为护士队伍的后备军,肩上担负着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重任。本文就国内灾难护理教育现状,提出在逐渐完善灾难护理理论体系的同时,提高护理实习生对灾难护理的认识以及相关护理技能的培训。

    作者:姚红梅;陈贵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运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促进癌症疼痛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现状调查制定随访流程,设计疼痛随访问卷,建立随访团队,将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并调查接受随访患者对随访的满意度。结果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得以顺利开展,并通过对随访效果的调查分析,90%的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并认为电话随访对疼痛用药及疼痛控制有帮助。结论用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规范电话随访的流程与内容,可以提高随访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美;张凤玲;陈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护士执行皮内试验后,在注射单上记录观察时间的同时,会向患者进行口头告知。由于患者记忆力差、受外界干扰等原因,急诊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记住皮试观察时间等告知内容,而急诊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也可能错过该名患者的皮试观察时间,导致需要重新进行皮试,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时间的浪费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下降。我科设计了皮试告知单,在口头告知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发放给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告知,收到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启示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案例从原因、类型、人群、时间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人群是工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理人员;易发生的类别是药物治疗尤其是注射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未落实“查对”制度;易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工作日的白班时间段。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工作的相关培训与教育、改革排班模式、制定详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是护理工作中减少与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障。

    作者:李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敷料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乳癌根治术后需伤口换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釆用美盐和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填敷伤口,再用渗液吸收贴覆盖于创面上;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纱条填敷伤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上。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易于揭除敷料,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用于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罗春艳;程秀华;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刺血拔罐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蝮蛇咬伤局部肿痛的护理

    蝮蛇咬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生命的灾害性疾病,蛇毒内含神经毒素、血循毒素及各种酶等有毒成分,它进入人体后,迅速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吸收。蝮蛇咬伤以全身症状严重、局部皮肤症状明显为主要特征。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蝮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但局部肢体伤残率并没有降低[1]。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局部破坏蛇毒,防止其吸收仍然是治疗、护理毒蛇咬伤的关键。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5~9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56例,针对蝮蛇咬伤后局部肢体肿胀、疼痛,采用刺血拔罐联合季德胜蛇片外敷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占婷婷;徐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