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菁
目的:探讨技术管理标准化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5月医院放射科开始使用技术管理标准化进行诊疗管理.选取201 7年1~4月接受CT检查的5973例患者和DR检查的78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10月接受CT检查的6016例患者和DR检查的79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放射诊疗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错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后,放射诊疗的错误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率有所降低.
作者:叶奇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6年)及实施后(2017年)神经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药品管理不合格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作者:徐立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危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仍然存在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通过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管理高危药品的规范制度,来保障医院高危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作者:毛芝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通过采用药品条形码技术加强窗口药品核对,以减少门诊口服药品外差错的发生.医院建立所有口服药品条形码库,并对无条形码药品进行编码设置与核对,在门诊窗口建立药品条形信息与处方药品信息比对程序,通过电子扫描程序进行核对发药.统计结果显示30 d内出现的外差错为零,同时显著减少了药品数量差错与金额差错,此外该技术对大于3个药品品种的处方,可以减少核对时间,提高窗口调剂效率.
作者:曹恒斌;沈健;汪荣华;万斌;蒋凤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科室自2016年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取10528例静脉用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风险管理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5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7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确保患儿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鲍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研究及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改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陈莉;陈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清教育科研管理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现存问题,思考改进措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许南阳;马铁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上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医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融入到实习生的带教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实习生人文素质.
作者:忻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规范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提升患者药物咨询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专科药房药物咨询的服务问题.结论: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应该重点从规范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单设计、完善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内容”、注重提升专科药房药师的沟通能力、提升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裘振振;金露;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医院13 200人次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急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135人次,发生率1.02%.药品不良反应常见于使用抗生素者;患者多见的临床症状为荨麻疹、皮疹等皮肤损害;造成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操作.结论:急诊护理管理应进一步规范用药护理程序,通过合理的评估和用药教育、规范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为急诊用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朱丽红;林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从医院收治的所有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要更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所受的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意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比较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2月~2017年1月)与后(201 7年2月~2018年1月)临床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检验技师检验标准知晓率.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好于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采用后,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相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检验质量,提高了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
作者:吴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更好地了解浙江宁波地区老年人群对家庭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方法:2017年3~5月期间,选取宁波市4个社区的200例老年人,进行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内容调查.结果:大部分被调查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49.48%的老年人其服务需求量在三项以上,前四位分别为血压监测,占55.21%;血糖监测,占49.48%;健康咨询,占44.79%;服药指导,占44.27%.结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存在较大的需求,需求集中于健康教育类、康复护理类和预防保健性的护理服务.
作者:王锡唯;徐军;王春英;陆萍;张佩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为确保患儿安全用药提供凭据.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2017年1 2月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800份,分析药品应用和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共232份,占29.00%.其中,超龄占45.26%,超适应证占43.53%,其他为超剂量、超给药途径;有11种药品超说明应用,主要为(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和阿奇霉素.结论:医院儿科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多,药师和医师需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对循证医学依据和相关超说明书给药的异常反应进行收集,以便于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措施,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汤小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场景分析法,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将全体护士按照日常工作分组划分为数个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护士学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场景分析法来应对护理安全问题,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产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总体发生率为7.31%,显著低于实施前2016年的7.56%,且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1 6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201 7年妇产科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13%,显著高于实施前2016年的9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场景分析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乐艳;吕晶洁;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老年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半年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结果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的产科受访对象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更加优质的产科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180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高,对于非“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低.结论:对产科住院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接触点管理的方法,让医务人员传授家属母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从而提高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思玮;木若文;邓雄;林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如何确保和落实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命题解答的关键就是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于课程思政“课”本身应该注重的五个环节:基本环节——设计,重点环节——体验,关键环节——引导,难点环节——评估,核心环节——融合.评估的原则导向主要有过程导向、价值导向和差异导向.
作者:刘晓;张黎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研究对象为老年科护士26名,2016年全年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于2016年年底采用Lazarus压力评估模式对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评价,于2017年1月起针对护士的职业压力问题进行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并于2017年6月底再次进行工作压力状况调查,比较压力管理干预前后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压力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改善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廖周颖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利用循证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9项老年科护理敏感性指标,自2017年1月起按照护理检测流程进行应用,包括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床比、不良事件、疼痛管理、约束管理、纠纷事件、并发症管理、院感管理,每项指标下设置具体的控制项目,比较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后老年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开支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均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设置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马家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