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年17期文献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药房管理模式思考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的规范化管理,药品的科学养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领导的重视.药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维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如何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药房的合理布局,保证药品质量,建立规范化的药房管理模式,已成为基层社区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文章就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规范化药房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顾宁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对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作者:徐晓英;林筱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提高医院门诊药物咨询的质量和效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6年门诊药房1132份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门诊药物咨询者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其中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居多;咨询的药物主要是医院内部制剂、维生素矿物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是咨询的主要内容.结论:用药咨询服务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师专业素质,对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吉建;张虹;吕艳艳;陈妍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泌尿外科分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分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泌尿外科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7月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体系,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的护士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分岗管理体系,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比较实施分岗管理体系前后两组护士的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等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实施分岗管理体系前后两组护士的福利待遇、分配方式、管理机制、整体工作等发现,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当中,分岗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梁竞文;金碧霞;陈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接触点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的产科受访对象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更加优质的产科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180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高,对于非“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低.结论:对产科住院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接触点管理的方法,让医务人员传授家属母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从而提高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思玮;木若文;邓雄;林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护联合查房对提高普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普外科一区的240名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管理,为观察组;对普外科二区230名患者采取医生、护士分别查房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对提升护理水平及患者和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作者:叶艳丽;吴春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老年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半年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结果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与干预措施

    文章围绕老年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正确,并有效实施,减少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雷桂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从医院收治的所有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要更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所受的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意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床头护嘱在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床头护嘱在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1月收治了110例外科病房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对照组55例外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外科患者实施床头护嘱管理,比较两组外科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外科患者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分层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教育评分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床头护嘱过程中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于外科病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意义,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护理标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标示考核成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标示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实施护理标示管理,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标示的熟悉程度,增加患者对护理标示的了解,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及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改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陈莉;陈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急救医疗护理组织管理对策

    目的:对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医疗护理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通过应急预案的启动、急救流程的改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高效的急救物资管理调配和合理的宏观调控等,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紧急组织管理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有效护理,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3批120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满意度为98.2%,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关键因素和成功保障.

    作者:王洁琼;鲍华玲;孙珠珠;林侬姆;何卫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专案改善在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中的应用

    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力.方法:运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针对中医护理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低这一问题展开原因分析,设置专门中医治疗室,规范中药制剂管理,对中医器具消毒隔离持续质量改进及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分析专案改善实施前后科室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实施前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器具相关院感管理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专案改善能够改善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提高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和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的执行力.

    作者:石凯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准确性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并完善床头交接班的相关内容、规范其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床头交接班作为交接班工作中的一部分,有利于强化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连续性与准确性.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繁多,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医院要完善重症监护科护士床头交接班.

    作者:芮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组间、组内SF-36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提高产科门诊分诊质量的思考

    目的:通过情景教学,对产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产科门诊的分诊质量.方法:选取医院产科门诊分诊的10名护士和在医院产科就诊治疗的3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护士长现场规范服务情景、组织角色换位模拟、采用护患角色模拟情景等方法,对护士进行情景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分诊护士的自我评价满意度和孕产妇对护士评价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分诊是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分诊质量对孕产妇的心情会产生重要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实用的情境培训,才能优化产科门诊的分诊工作,缩短孕产妇的就医时间,提高孕产妇对产科门诊分诊的满意度.

    作者:吴佩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的护理管理经验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医院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分析70例未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就医时间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门诊预约优化,有助于提高门诊管理水平,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沈雪萍;蒋丽萍;张菊明;沈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外科病区储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超声科侵入性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探讨超声科侵入性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超声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不同超声检查对患者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分布.结果: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0株,占69.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30.23%;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实行超声科侵入性操作2056例,感染总数27例,感染率1.31%;宫腔镜感染率1.20%,阴道B超检查感染率1.51%,腹腔镜检查感染率0.81%.结论:超声科侵入性操作可导致医院感染,加强侵入性操作规范性,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严格遵循消毒流程,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严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小组管理制在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干预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组管理制在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干预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呼吸内科实施小组管理制,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康复干预,2016年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17年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管理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哮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康复干预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雨;陈黄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技术管理标准化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技术管理标准化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5月医院放射科开始使用技术管理标准化进行诊疗管理.选取201 7年1~4月接受CT检查的5973例患者和DR检查的78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10月接受CT检查的6016例患者和DR检查的79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放射诊疗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错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后,放射诊疗的错误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率有所降低.

    作者:叶奇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

    目的:通过分析,规范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提升患者药物咨询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专科药房药物咨询的服务问题.结论: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应该重点从规范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单设计、完善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内容”、注重提升专科药房药师的沟通能力、提升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裘振振;金露;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分析与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是人们防病治病的常见药物,在维护人类健康、抵御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药市场的逐渐开放,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没有良好的中药饮片质量则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甚至导致整个治疗过程的效率低下.文章就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包含从中药的采收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建议.

    作者:傅俊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6年)及实施后(2017年)神经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药品管理不合格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作者:徐立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减少退药的产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方法:分析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产生的原因,从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入手,提出对策.通过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退药产生的百分比及手工退药的差错率来评价相关对策的成效.结果:退药的百分比由对策实施前的4.52%下降到2.65%,手工退药的差错率由对策实施前的0.73%下降到0.00%.结论:通过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

    作者:金莲玉;吕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量化药护管理——医院药护工作管理

    目的:量化药护管理、创新医院药护工作管理,有助于实现规范医院用药、提升用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用药科学化、精确化、合理化目标的实现.方法:明确药师与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的职责,确定用药的服务内容,构建药护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结论:量化药护管理,对医院药师、护理人员实施用药定量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负责的服务宗旨.

    作者:金娅娅;陈晓丽;金苗苗;庞瑛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护药协作在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药协作在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医护药协作口服药管理小组,对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比较分析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外科口服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后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或杜绝口服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高丹;黄金鹏;周玲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四明”文化观推进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辽宁健康养老服务

    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希望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与健康服务需求,解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人口医疗等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惠及民生等重要作用.辽宁省城镇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现状是老年群众的医疗、健康照护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刚起步但尚未建成,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尚未普及,难以满足老年群众的医疗、健康、照护等有效需求.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的中医院管理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关雪峰提出了中医“四明”文化观,以“四明”文化观推进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健康辽宁助力,为辽宁健康养老服务.

    作者:梁丽;葛骁欧;关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环节与评估的原则导向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如何确保和落实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命题解答的关键就是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于课程思政“课”本身应该注重的五个环节:基本环节——设计,重点环节——体验,关键环节——引导,难点环节——评估,核心环节——融合.评估的原则导向主要有过程导向、价值导向和差异导向.

    作者:刘晓;张黎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思考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与三甲医院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患有慢性病的100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医院和社区的联合管理,对照组未实施联合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保健、营养指导、运动锻炼、健康咨询、建档率、管理率及体检率、护理指导、用药安全、就诊分类、家庭服务、康复指导、疾病管理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以医院为中心到以社区、家庭护理为中心,使社区卫生服务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作者:沈佳英;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在为减少临床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时对于环境及自身的危害,就肿瘤科护士防护知识培训及掌握情况、药物配置防护及环境方面进行职业暴露分析,总结危害因素并对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防护对策.

    作者:凡欣欣;孙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ABC时间管理法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究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骨科工作的护士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结果:通过运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和工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陈盈盈;刘川川;宋霄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士岗位管理在肾内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岗位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肾内科护理岗位工作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与岗位分类、加强护士岗位认识并组织学习、护士岗位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岗位层级划分、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护士岗位责任绩效考核项目进行考察.结果: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重点指标、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实施后均高于实施前.结论:创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护士岗位责任管理制度,并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吕巧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胜任力培训模型在急诊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之间急诊科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62名,根据时期进行分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之间的30名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之间的32名护士则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陈建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专科药房的人员培养 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目的:探索、分析提升专科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引导专科药房药师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对专科药房药师的职业培训,鼓励专科药房工作人员与患者和医生进行主动积极地沟通联系,注重提升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通过注重专科药房的人员培养,提升了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达到提升药学服务水平的效应.这对于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灵玲;孙娇;朱丹;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呼吸科住院医师心理资本、工作努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目的:探究呼吸科住院医师心理资本、工作努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呼吸科工作的住院医师17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心理资本调查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对17名研究对象的心理资本、工作努力和创新绩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呼吸科住院医师心理资本总得分为(86.36±14.95)分工作努力程度的总得分为(49.56±19.13)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44±0.76)分,工作绩效得分为(3.82±0.38)分.17名研究对象,心理资本与工作努力、工作满意度和创新绩效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工作满意度在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间起重要作用.结论:应积极探讨住院医师心理资本提升方法,进而提升其工作努力程度和创新绩效水平.

    作者:郑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究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研究对象为老年科护士26名,2016年全年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于2016年年底采用Lazarus压力评估模式对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评价,于2017年1月起针对护士的职业压力问题进行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并于2017年6月底再次进行工作压力状况调查,比较压力管理干预前后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压力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改善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廖周颖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侵害分析与管理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5~2017医院手术室护士60名,对其开展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可知,45名护士具备完整的职业侵害认知,15名护士具备不完整的职业侵害认知,无护士不具备职业侵害认知;通过调查可知,手术室护士职业侵害的主要类型为刺伤,其次为化学消毒剂损伤及放射线损伤,职业病等.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侵害的原因分析,加强护士的职业侵害防护意识,对各类防护措施进行制定,使操作流程更为规范,对化学消毒剂进行合理使用,加强C臂X光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可使手术室护士职业侵害的发生得以有效减少.

    作者:楼健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理论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用于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魄、发扬传统保健体育精神、培养“身心兼修”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先提出通过中医理论引导体育教学思想与目标,接着用中医理论指导体育教学思路,后对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分配提出建议,希望为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采用中医理论提供帮助,更好地服务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

    作者:邱慧;徐划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名2016级中医骨伤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人,采用PBL+ CBL双轨教学模式;对照组23人,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考核、期末理论考试及调查问卷系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阶段教学中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曹玉净;林永耀;李东方;徐祉君;李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药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文章分析了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列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西医课程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理论思考,引起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重视,从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提高教学督导效果.

    作者:张小莉;陈维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为了提升医学生在中药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少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文章将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为其他高校开设本门课程提供参考.

    作者:王义翠;王彬;沈继朵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过程管理及其在大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

    大学生行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行为管理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控制.任何控制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并通过控制系统来实施.文章通过引用过程管理循环PD-CA,尝试从大学生行为过程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行为的控制途径和方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加强大学生行为的过程管理,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齐久祥;夏心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文章对4所中医药院校的传统文化类社团进行调查,分析此类社团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发挥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类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郑芬;颜彦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思辨与感悟能力的提升在各家针灸学说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医针灸理论识的思辨与感悟能力,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家针灸学说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医家—探究思想—辨析问题—领悟内涵—上台讲解五个过程,让学生感悟中医针灸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临床疗效;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其个性特点和能力展现提供空间,在兴趣中取得主动学习的大效应.

    作者: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促进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升

    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清教育科研管理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现存问题,思考改进措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许南阳;马铁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药配方颗粒在浙江省内的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浙江省内的使用现状,分析现阶段的制约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浙江省648名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三级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使用比例大,受到普遍欢迎和认可,有使用方便、容易携带和保存等优点,患者反映疗效与常规中药相比相似甚至更好.但在知识宣教和质量标准方面急需改善,且与汤剂的等效性有待商榷.结论:需进一步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研究,扩大支付试点单位,提高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度,并制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作者:卢汉体;季聪华;张颖;王晓鸣;肖鲁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旭桃;林碎钗;范栩妃;潘建丹;赵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医院13 200人次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急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135人次,发生率1.02%.药品不良反应常见于使用抗生素者;患者多见的临床症状为荨麻疹、皮疹等皮肤损害;造成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操作.结论:急诊护理管理应进一步规范用药护理程序,通过合理的评估和用药教育、规范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为急诊用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朱丽红;林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某基层医院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 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 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 h 101例,占23.71%;大于48 h 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 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作者:刘敏霞;邱刚;章艳青;朱海英;赵颖斐;周昔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为确保患儿安全用药提供凭据.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2017年1 2月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800份,分析药品应用和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共232份,占29.00%.其中,超龄占45.26%,超适应证占43.53%,其他为超剂量、超给药途径;有11种药品超说明应用,主要为(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和阿奇霉素.结论:医院儿科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多,药师和医师需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对循证医学依据和相关超说明书给药的异常反应进行收集,以便于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措施,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汤小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浙江东部地区老年人群家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目的:更好地了解浙江宁波地区老年人群对家庭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方法:2017年3~5月期间,选取宁波市4个社区的200例老年人,进行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内容调查.结果:大部分被调查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49.48%的老年人其服务需求量在三项以上,前四位分别为血压监测,占55.21%;血糖监测,占49.48%;健康咨询,占44.79%;服药指导,占44.27%.结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存在较大的需求,需求集中于健康教育类、康复护理类和预防保健性的护理服务.

    作者:王锡唯;徐军;王春英;陆萍;张佩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层皮肤性病门诊感染危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查找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问卷,对2017年6~11月就诊于医院的400名患者进行了填写调查问卷,统计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对2017年6~11月就诊于医院的400名患者进行了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对医师的满意度达到了97%,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96%.未发生交叉感染的病例,无一例院内感染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医务人员,科室布局,消毒措施,药物使用,领导重视程度,医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层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左培军;杨秀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比较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2月~2017年1月)与后(201 7年2月~2018年1月)临床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检验技师检验标准知晓率.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好于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采用后,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相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检验质量,提高了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

    作者:吴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探析

    看病难在我国现阶段内仍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就医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发布,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模式的发展,由三甲医院为中心覆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联体能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文章对社区内通过探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方法来提高社区医疗质量服务,分流三甲医院的就医困难的问题.

    作者:许雪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起对ICU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ICU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个部分入手,全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并按照PDCA管理思路进行循环质控,终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结果:2017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2016年的5.51%(P<0.05);2017年ICU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手指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8.3%,显著高于2016年的87.4%和83.5% (P<0.05).结论:将PDCA管理法应用于ICU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晶晶;史超路;黄钦;吕琳;郭晓岚;陶静;颜碧清;陈明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施以护理管理,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62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以传统流程下的护理管理方式,由普通护理者为其护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小组,并对另一组患者施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实施护理工作,该组命名为指标组.比较两种组别护理者的护理质量及该组患者满意度等评分.结果:指标组组员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指标组患者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患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者的护理水平,同时也可对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作者:毛益群;徐露燕;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

    目的:探究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利用循证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9项老年科护理敏感性指标,自2017年1月起按照护理检测流程进行应用,包括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床比、不良事件、疼痛管理、约束管理、纠纷事件、并发症管理、院感管理,每项指标下设置具体的控制项目,比较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后老年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开支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均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设置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马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龚幼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骨科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与成效

    目的:探讨骨科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策略及实施成效.方法:分析医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骨科收治的40例患者应用标准化管理制度进行院内转运的管理过程及成效.结果: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40例骨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均安全、顺利完成,无不良事件及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结论:针对骨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构建标准化的转运管理制度,可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进行,保障患者安全及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韩燕娜;邵迪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和应用

    高危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仍然存在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通过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管理高危药品的规范制度,来保障医院高危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作者:毛芝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问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呼吸内科工作相对特殊,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终实现护理质量的进步.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在实施前的2014年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后的2015年即已开始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通过自拟的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质量评价表,对医院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及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后,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SCL-90量表评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小,实施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常模评分、高于实施前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陶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场景分析法,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将全体护士按照日常工作分组划分为数个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护士学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场景分析法来应对护理安全问题,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产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总体发生率为7.31%,显著低于实施前2016年的7.56%,且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1 6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201 7年妇产科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13%,显著高于实施前2016年的9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场景分析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乐艳;吕晶洁;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安全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重症监护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晓云;吕苏珍;吴高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3月~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2016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微信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其在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的技能、晨起提问、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数、患者健康教育得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总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当中,微信管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阮芳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的意义,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以医院甲乳外科病房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情况、术前准备、术后锻炼、使用药物、引流管护理知识知晓率方面,以及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更好的提高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该教育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作者:李琼;周丽芳;杨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微信朋友圈分享在临床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朋友圈分享在临床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名临床实习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士带教基础上加予微信朋友圈分享干预,观察两组护士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术书面报告、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综合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交流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管理有效、师生间沟通增强、实习兴趣有所提高、实习效果有所提高及教学模式值得推广的认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信朋友圈分享应用于传统带教模式中,可有效提高临床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降低实习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实习护士更认同微信朋友圈分享式带教模式.

    作者:周剑;张智敏;汪晓慧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上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医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融入到实习生的带教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实习生人文素质.

    作者:忻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管外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患者的安全护理提供保障.方法:选择2017年3~9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7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5.00%、97.37%,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3.16%、2.6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病房,具有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淑媛;邵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科室自2016年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取10528例静脉用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风险管理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5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7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确保患儿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鲍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影响护理安全乃至护理质量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在治疗还是护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血液科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静脉输血的风险性较大,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其他科室明显增加,如果不做好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文章详细分析了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作者:施秀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了相关风险意识管理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4R危机管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4R危机管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20例进行研究,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4R危机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针对风险问题,制定应对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风险评分、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各生命体征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模式,针对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各阶段风险问题,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可能有效降低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风险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国明;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临床数据预处理与中医临床信息规范化

    目的: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和现状,强调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好中医临床数据的预处理提出方法学方面的探讨.方法:通过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来建立中医数据的预处理规范数据库、制定规范数据库参考标准.结果:针对中医的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剂、中药等各种临床产生的原始数据,提出一套以数据清洗、合并、简化为主的规范化处理方案,使记录的数据准确、有序,利于后续数据挖掘等处理.结论:对中医进行数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使中医更完整地传承、发展,才能使中医走向世界.

    作者:陈淑华;朱秋爽;马纲;柴可夫;黄欣荣;牛永宁;章恩临;秦炉樑;陈江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病理标本条码化的设计与管理建议

    近几年条形码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放射科、化验室、病案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而应用条码技术后实现了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及医院管理工作速率和准确度的双重优化.病理科病理标本种类多、涉及科室多、容器繁杂,申请单书写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因素时常会对报告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进一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拟将条码技术应用到病理科,力求通过病理标本条码化实现病理标本采集、传送、核对的无纸化、精准化、规范化.

    作者:郑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升骨科护理管理质量

    目的:探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骨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骨科建立并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体系、后勤支持体系、院内公示系统等,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前后骨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取药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配药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实施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琼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优势

    目的:探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医院自2014年上线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对患者、医院和临床医生及心电图工作者带来的效果和优势进行总结.结果:在医院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将院内与心电图相关的数据和影像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心电数据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不仅更有效的对心电图数据进行了保存和使用,也方便心电图相关工作人员对心电图的解析和查阅.结论:采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率,实现心电图诊断报告的规范化,同时解决了心电图数据存储和利用的关键问题.在系统使用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勇;汤陈琴;汤红梅;曹琴;王银玲;张勤俊;陈驰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信息系统结合移动终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了信息系统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该项技术在手术室的管理过程中也展现出无限前景,有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合理进行手术进程安排及加强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医生和患者的可接受度较高,医疗救助差错发生率降低,更为有效地进行人员调配,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效治疗,是科学有效的医院管理方式.

    作者:徐伟丹;潘昌玲;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常规管理阶段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的数据纳入到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西药房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报损率均低于对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对照组相符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的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能够改善药房的内部工作效率,并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钱希琛;王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药品条形码技术在减少门诊窗口调剂外差错中的应用

    通过采用药品条形码技术加强窗口药品核对,以减少门诊口服药品外差错的发生.医院建立所有口服药品条形码库,并对无条形码药品进行编码设置与核对,在门诊窗口建立药品条形信息与处方药品信息比对程序,通过电子扫描程序进行核对发药.统计结果显示30 d内出现的外差错为零,同时显著减少了药品数量差错与金额差错,此外该技术对大于3个药品品种的处方,可以减少核对时间,提高窗口调剂效率.

    作者:曹恒斌;沈健;汪荣华;万斌;蒋凤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