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

黄晶晶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 风险意识管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了相关风险意识管理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作者:徐晓英;林筱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医院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分析70例未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就医时间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门诊预约优化,有助于提高门诊管理水平,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沈雪萍;蒋丽萍;张菊明;沈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思考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与三甲医院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患有慢性病的100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医院和社区的联合管理,对照组未实施联合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保健、营养指导、运动锻炼、健康咨询、建档率、管理率及体检率、护理指导、用药安全、就诊分类、家庭服务、康复指导、疾病管理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以医院为中心到以社区、家庭护理为中心,使社区卫生服务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作者:沈佳英;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病理标本条码化的设计与管理建议

    近几年条形码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放射科、化验室、病案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而应用条码技术后实现了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及医院管理工作速率和准确度的双重优化.病理科病理标本种类多、涉及科室多、容器繁杂,申请单书写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因素时常会对报告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进一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拟将条码技术应用到病理科,力求通过病理标本条码化实现病理标本采集、传送、核对的无纸化、精准化、规范化.

    作者:郑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量化药护管理——医院药护工作管理

    目的:量化药护管理、创新医院药护工作管理,有助于实现规范医院用药、提升用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用药科学化、精确化、合理化目标的实现.方法:明确药师与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的职责,确定用药的服务内容,构建药护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结论:量化药护管理,对医院药师、护理人员实施用药定量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负责的服务宗旨.

    作者:金娅娅;陈晓丽;金苗苗;庞瑛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骨科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与成效

    目的:探讨骨科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策略及实施成效.方法:分析医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骨科收治的40例患者应用标准化管理制度进行院内转运的管理过程及成效.结果: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40例骨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均安全、顺利完成,无不良事件及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结论:针对骨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构建标准化的转运管理制度,可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进行,保障患者安全及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韩燕娜;邵迪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

    目的:通过分析,规范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提升患者药物咨询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专科药房药物咨询的服务问题.结论:医院专科药房的药物咨询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应该重点从规范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单设计、完善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内容”、注重提升专科药房药师的沟通能力、提升专科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裘振振;金露;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ABC时间管理法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究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骨科工作的护士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结果:通过运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和工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陈盈盈;刘川川;宋霄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胜任力培训模型在急诊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之间急诊科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62名,根据时期进行分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之间的30名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之间的32名护士则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陈建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四明”文化观推进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辽宁健康养老服务

    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希望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与健康服务需求,解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人口医疗等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惠及民生等重要作用.辽宁省城镇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现状是老年群众的医疗、健康照护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刚起步但尚未建成,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尚未普及,难以满足老年群众的医疗、健康、照护等有效需求.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的中医院管理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关雪峰提出了中医“四明”文化观,以“四明”文化观推进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健康辽宁助力,为辽宁健康养老服务.

    作者:梁丽;葛骁欧;关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临床数据预处理与中医临床信息规范化

    目的: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和现状,强调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好中医临床数据的预处理提出方法学方面的探讨.方法:通过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来建立中医数据的预处理规范数据库、制定规范数据库参考标准.结果:针对中医的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剂、中药等各种临床产生的原始数据,提出一套以数据清洗、合并、简化为主的规范化处理方案,使记录的数据准确、有序,利于后续数据挖掘等处理.结论:对中医进行数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使中医更完整地传承、发展,才能使中医走向世界.

    作者:陈淑华;朱秋爽;马纲;柴可夫;黄欣荣;牛永宁;章恩临;秦炉樑;陈江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名2016级中医骨伤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人,采用PBL+ CBL双轨教学模式;对照组23人,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考核、期末理论考试及调查问卷系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阶段教学中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曹玉净;林永耀;李东方;徐祉君;李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安全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重症监护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 (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晓云;吕苏珍;吴高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护理标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标示考核成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标示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实施护理标示管理,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标示的熟悉程度,增加患者对护理标示的了解,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3月~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2016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微信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其在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的技能、晨起提问、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数、患者健康教育得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总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当中,微信管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阮芳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为了提升医学生在中药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少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文章将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为其他高校开设本门课程提供参考.

    作者:王义翠;王彬;沈继朵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管外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患者的安全护理提供保障.方法:选择2017年3~9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7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5.00%、97.37%,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3.16%、2.6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病房,具有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淑媛;邵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

    目的:探究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利用循证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9项老年科护理敏感性指标,自2017年1月起按照护理检测流程进行应用,包括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床比、不良事件、疼痛管理、约束管理、纠纷事件、并发症管理、院感管理,每项指标下设置具体的控制项目,比较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后老年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开支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均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设置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马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影响护理安全乃至护理质量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在治疗还是护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血液科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静脉输血的风险性较大,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其他科室明显增加,如果不做好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文章详细分析了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作者:施秀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