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王义翠;王彬;沈继朵

关键词:中药学, 医学生, 实验教学, 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
摘要:为了提升医学生在中药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少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文章将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为其他高校开设本门课程提供参考.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理论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用于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魄、发扬传统保健体育精神、培养“身心兼修”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先提出通过中医理论引导体育教学思想与目标,接着用中医理论指导体育教学思路,后对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分配提出建议,希望为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采用中医理论提供帮助,更好地服务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

    作者:邱慧;徐划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和应用

    高危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仍然存在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通过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管理高危药品的规范制度,来保障医院高危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作者:毛芝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6年)及实施后(2017年)神经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药品管理不合格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作者:徐立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信息系统结合移动终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了信息系统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该项技术在手术室的管理过程中也展现出无限前景,有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合理进行手术进程安排及加强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医生和患者的可接受度较高,医疗救助差错发生率降低,更为有效地进行人员调配,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效治疗,是科学有效的医院管理方式.

    作者:徐伟丹;潘昌玲;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究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研究对象为老年科护士26名,2016年全年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于2016年年底采用Lazarus压力评估模式对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评价,于2017年1月起针对护士的职业压力问题进行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并于2017年6月底再次进行工作压力状况调查,比较压力管理干预前后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压力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老年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改善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廖周颖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探析

    看病难在我国现阶段内仍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就医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发布,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模式的发展,由三甲医院为中心覆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联体能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文章对社区内通过探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方法来提高社区医疗质量服务,分流三甲医院的就医困难的问题.

    作者:许雪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施以护理管理,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62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以传统流程下的护理管理方式,由普通护理者为其护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小组,并对另一组患者施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实施护理工作,该组命名为指标组.比较两种组别护理者的护理质量及该组患者满意度等评分.结果:指标组组员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指标组患者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患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者的护理水平,同时也可对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作者:毛益群;徐露燕;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过程管理及其在大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

    大学生行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行为管理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控制.任何控制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并通过控制系统来实施.文章通过引用过程管理循环PD-CA,尝试从大学生行为过程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行为的控制途径和方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加强大学生行为的过程管理,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齐久祥;夏心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常规管理阶段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的数据纳入到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西药房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报损率均低于对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对照组相符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的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能够改善药房的内部工作效率,并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钱希琛;王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外科病区储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护联合查房对提高普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普外科一区的240名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管理,为观察组;对普外科二区230名患者采取医生、护士分别查房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对提升护理水平及患者和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作者:叶艳丽;吴春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接触点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的产科受访对象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更加优质的产科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180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高,对于非“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低.结论:对产科住院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接触点管理的方法,让医务人员传授家属母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从而提高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思玮;木若文;邓雄;林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提高医院门诊药物咨询的质量和效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6年门诊药房1132份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门诊药物咨询者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其中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居多;咨询的药物主要是医院内部制剂、维生素矿物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是咨询的主要内容.结论:用药咨询服务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师专业素质,对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吉建;张虹;吕艳艳;陈妍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某基层医院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 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 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 h 101例,占23.71%;大于48 h 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 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作者:刘敏霞;邱刚;章艳青;朱海英;赵颖斐;周昔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护理标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标示考核成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标示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实施护理标示管理,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标示的熟悉程度,增加患者对护理标示的了解,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分析与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是人们防病治病的常见药物,在维护人类健康、抵御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药市场的逐渐开放,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没有良好的中药饮片质量则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甚至导致整个治疗过程的效率低下.文章就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包含从中药的采收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建议.

    作者:傅俊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了相关风险意识管理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层皮肤性病门诊感染危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查找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问卷,对2017年6~11月就诊于医院的400名患者进行了填写调查问卷,统计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对2017年6~11月就诊于医院的400名患者进行了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对医师的满意度达到了97%,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96%.未发生交叉感染的病例,无一例院内感染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医务人员,科室布局,消毒措施,药物使用,领导重视程度,医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层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左培军;杨秀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科室自2016年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取10528例静脉用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风险管理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5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7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确保患儿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鲍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起对ICU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ICU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个部分入手,全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并按照PDCA管理思路进行循环质控,终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结果:2017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2016年的5.51%(P<0.05);2017年ICU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手指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8.3%,显著高于2016年的87.4%和83.5% (P<0.05).结论:将PDCA管理法应用于ICU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晶晶;史超路;黄钦;吕琳;郭晓岚;陶静;颜碧清;陈明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