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益群;徐露燕;朱莹莹
目的:分析床头护嘱在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1月收治了110例外科病房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对照组55例外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外科患者实施床头护嘱管理,比较两组外科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外科患者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分层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教育评分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床头护嘱过程中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于外科病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意义,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龚幼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对4所中医药院校的传统文化类社团进行调查,分析此类社团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发挥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类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郑芬;颜彦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分析了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列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西医课程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理论思考,引起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重视,从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提高教学督导效果.
作者:张小莉;陈维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起对ICU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ICU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个部分入手,全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并按照PDCA管理思路进行循环质控,终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结果:2017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2016年的5.51%(P<0.05);2017年ICU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手指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8.3%,显著高于2016年的87.4%和83.5% (P<0.05).结论:将PDCA管理法应用于ICU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晶晶;史超路;黄钦;吕琳;郭晓岚;陶静;颜碧清;陈明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提高医院门诊药物咨询的质量和效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6年门诊药房1132份咨询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门诊药物咨询者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其中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居多;咨询的药物主要是医院内部制剂、维生素矿物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是咨询的主要内容.结论:用药咨询服务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师专业素质,对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吉建;张虹;吕艳艳;陈妍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情景教学,对产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产科门诊的分诊质量.方法:选取医院产科门诊分诊的10名护士和在医院产科就诊治疗的3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护士长现场规范服务情景、组织角色换位模拟、采用护患角色模拟情景等方法,对护士进行情景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分诊护士的自我评价满意度和孕产妇对护士评价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分诊是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分诊质量对孕产妇的心情会产生重要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实用的情境培训,才能优化产科门诊的分诊工作,缩短孕产妇的就医时间,提高孕产妇对产科门诊分诊的满意度.
作者:吴佩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施以护理管理,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62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以传统流程下的护理管理方式,由普通护理者为其护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小组,并对另一组患者施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实施护理工作,该组命名为指标组.比较两种组别护理者的护理质量及该组患者满意度等评分.结果:指标组组员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指标组患者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患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者的护理水平,同时也可对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作者:毛益群;徐露燕;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上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医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融入到实习生的带教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实习生人文素质.
作者:忻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医针灸理论识的思辨与感悟能力,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家针灸学说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医家—探究思想—辨析问题—领悟内涵—上台讲解五个过程,让学生感悟中医针灸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临床疗效;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其个性特点和能力展现提供空间,在兴趣中取得主动学习的大效应.
作者: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作者:徐晓英;林筱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在实施前的2014年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后的2015年即已开始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通过自拟的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质量评价表,对医院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及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后,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SCL-90量表评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小,实施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常模评分、高于实施前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陶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风险是影响护理安全乃至护理质量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在治疗还是护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血液科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静脉输血的风险性较大,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其他科室明显增加,如果不做好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文章详细分析了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作者:施秀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了相关风险意识管理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技术管理标准化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5月医院放射科开始使用技术管理标准化进行诊疗管理.选取201 7年1~4月接受CT检查的5973例患者和DR检查的78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10月接受CT检查的6016例患者和DR检查的79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放射诊疗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错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后,放射诊疗的错误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率有所降低.
作者:叶奇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场景分析法,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将全体护士按照日常工作分组划分为数个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护士学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场景分析法来应对护理安全问题,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产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总体发生率为7.31%,显著低于实施前2016年的7.56%,且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1 6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201 7年妇产科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13%,显著高于实施前2016年的9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场景分析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乐艳;吕晶洁;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 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 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 h 101例,占23.71%;大于48 h 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 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作者:刘敏霞;邱刚;章艳青;朱海英;赵颖斐;周昔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的意义,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以医院甲乳外科病房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情况、术前准备、术后锻炼、使用药物、引流管护理知识知晓率方面,以及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更好的提高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该教育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作者:李琼;周丽芳;杨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