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目的:探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之间急诊科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62名,根据时期进行分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之间的30名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之间的32名护士则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陈建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组管理制在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干预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呼吸内科实施小组管理制,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康复干预,2016年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17年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管理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哮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康复干预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雨;陈黄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的产科受访对象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更加优质的产科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180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高,对于非“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低.结论:对产科住院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接触点管理的方法,让医务人员传授家属母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从而提高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思玮;木若文;邓雄;林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力.方法:运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针对中医护理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低这一问题展开原因分析,设置专门中医治疗室,规范中药制剂管理,对中医器具消毒隔离持续质量改进及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分析专案改善实施前后科室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实施前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器具相关院感管理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专案改善能够改善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提高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和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的执行力.
作者:石凯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技术管理标准化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5月医院放射科开始使用技术管理标准化进行诊疗管理.选取201 7年1~4月接受CT检查的5973例患者和DR检查的78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10月接受CT检查的6016例患者和DR检查的79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放射诊疗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错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后,放射诊疗的错误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率有所降低.
作者:叶奇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作者:徐晓英;林筱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准确性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并完善床头交接班的相关内容、规范其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床头交接班作为交接班工作中的一部分,有利于强化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连续性与准确性.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繁多,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医院要完善重症监护科护士床头交接班.
作者:芮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了信息系统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该项技术在手术室的管理过程中也展现出无限前景,有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合理进行手术进程安排及加强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医生和患者的可接受度较高,医疗救助差错发生率降低,更为有效地进行人员调配,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效治疗,是科学有效的医院管理方式.
作者:徐伟丹;潘昌玲;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老年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半年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结果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旭桃;林碎钗;范栩妃;潘建丹;赵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危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仍然存在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通过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管理高危药品的规范制度,来保障医院高危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作者:毛芝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的规范化管理,药品的科学养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领导的重视.药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维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如何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药房的合理布局,保证药品质量,建立规范化的药房管理模式,已成为基层社区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文章就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规范化药房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顾宁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清教育科研管理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现存问题,思考改进措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许南阳;马铁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安全问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呼吸内科工作相对特殊,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终实现护理质量的进步.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从医院收治的所有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要更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所受的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意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情景教学,对产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产科门诊的分诊质量.方法:选取医院产科门诊分诊的10名护士和在医院产科就诊治疗的3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护士长现场规范服务情景、组织角色换位模拟、采用护患角色模拟情景等方法,对护士进行情景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分诊护士的自我评价满意度和孕产妇对护士评价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分诊是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分诊质量对孕产妇的心情会产生重要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实用的情境培训,才能优化产科门诊的分诊工作,缩短孕产妇的就医时间,提高孕产妇对产科门诊分诊的满意度.
作者:吴佩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围绕老年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正确,并有效实施,减少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雷桂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组间、组内SF-36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