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阳;马铁明
为了提升医学生在中药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少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文章将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为其他高校开设本门课程提供参考.
作者:王义翠;王彬;沈继朵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分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泌尿外科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7月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体系,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的护士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分岗管理体系,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比较实施分岗管理体系前后两组护士的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等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实施分岗管理体系前后两组护士的福利待遇、分配方式、管理机制、整体工作等发现,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当中,分岗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梁竞文;金碧霞;陈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骨科工作的护士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结果:通过运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和工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C时间管理法对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陈盈盈;刘川川;宋霄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老年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半年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结果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施以护理管理,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62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以传统流程下的护理管理方式,由普通护理者为其护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小组,并对另一组患者施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实施护理工作,该组命名为指标组.比较两种组别护理者的护理质量及该组患者满意度等评分.结果:指标组组员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指标组患者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患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者的护理水平,同时也可对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作者:毛益群;徐露燕;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减少退药的产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方法:分析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产生的原因,从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入手,提出对策.通过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退药产生的百分比及手工退药的差错率来评价相关对策的成效.结果:退药的百分比由对策实施前的4.52%下降到2.65%,手工退药的差错率由对策实施前的0.73%下降到0.00%.结论:通过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
作者:金莲玉;吕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医疗护理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通过应急预案的启动、急救流程的改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高效的急救物资管理调配和合理的宏观调控等,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紧急组织管理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有效护理,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3批120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满意度为98.2%,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关键因素和成功保障.
作者:王洁琼;鲍华玲;孙珠珠;林侬姆;何卫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了相关风险意识管理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医护患关系.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的意义,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以医院甲乳外科病房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情况、术前准备、术后锻炼、使用药物、引流管护理知识知晓率方面,以及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更好的提高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该教育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作者:李琼;周丽芳;杨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旭桃;林碎钗;范栩妃;潘建丹;赵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研究及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改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陈莉;陈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龚幼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力.方法:运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针对中医护理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低这一问题展开原因分析,设置专门中医治疗室,规范中药制剂管理,对中医器具消毒隔离持续质量改进及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分析专案改善实施前后科室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实施前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器具相关院感管理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专案改善能够改善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提高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和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的执行力.
作者:石凯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安全问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呼吸内科工作相对特殊,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终实现护理质量的进步.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场景分析法,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将全体护士按照日常工作分组划分为数个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护士学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场景分析法来应对护理安全问题,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产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总体发生率为7.31%,显著低于实施前2016年的7.56%,且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1 6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201 7年妇产科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13%,显著高于实施前2016年的9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场景分析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乐艳;吕晶洁;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围绕老年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正确,并有效实施,减少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雷桂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3月~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2016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微信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其在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的技能、晨起提问、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数、患者健康教育得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总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当中,微信管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阮芳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