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燚
目的:对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医疗护理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通过应急预案的启动、急救流程的改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高效的急救物资管理调配和合理的宏观调控等,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紧急组织管理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有效护理,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3批120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满意度为98.2%,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关键因素和成功保障.
作者:王洁琼;鲍华玲;孙珠珠;林侬姆;何卫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为确保患儿安全用药提供凭据.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2017年1 2月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800份,分析药品应用和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共232份,占29.00%.其中,超龄占45.26%,超适应证占43.53%,其他为超剂量、超给药途径;有11种药品超说明应用,主要为(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和阿奇霉素.结论:医院儿科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多,药师和医师需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对循证医学依据和相关超说明书给药的异常反应进行收集,以便于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措施,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汤小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之间急诊科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62名,根据时期进行分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之间的30名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之间的32名护士则采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对带教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陈建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超声科侵入性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超声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不同超声检查对患者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分布.结果: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0株,占69.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30.23%;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实行超声科侵入性操作2056例,感染总数27例,感染率1.31%;宫腔镜感染率1.20%,阴道B超检查感染率1.51%,腹腔镜检查感染率0.81%.结论:超声科侵入性操作可导致医院感染,加强侵入性操作规范性,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严格遵循消毒流程,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严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医针灸理论识的思辨与感悟能力,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家针灸学说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医家—探究思想—辨析问题—领悟内涵—上台讲解五个过程,让学生感悟中医针灸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临床疗效;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其个性特点和能力展现提供空间,在兴趣中取得主动学习的大效应.
作者: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准确性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并完善床头交接班的相关内容、规范其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床头交接班作为交接班工作中的一部分,有利于强化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连续性与准确性.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繁多,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医院要完善重症监护科护士床头交接班.
作者:芮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医院自2014年上线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对患者、医院和临床医生及心电图工作者带来的效果和优势进行总结.结果:在医院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将院内与心电图相关的数据和影像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心电数据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不仅更有效的对心电图数据进行了保存和使用,也方便心电图相关工作人员对心电图的解析和查阅.结论:采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率,实现心电图诊断报告的规范化,同时解决了心电图数据存储和利用的关键问题.在系统使用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勇;汤陈琴;汤红梅;曹琴;王银玲;张勤俊;陈驰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 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 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 h 101例,占23.71%;大于48 h 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 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作者:刘敏霞;邱刚;章艳青;朱海英;赵颖斐;周昔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和现状,强调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好中医临床数据的预处理提出方法学方面的探讨.方法:通过分析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来建立中医数据的预处理规范数据库、制定规范数据库参考标准.结果:针对中医的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剂、中药等各种临床产生的原始数据,提出一套以数据清洗、合并、简化为主的规范化处理方案,使记录的数据准确、有序,利于后续数据挖掘等处理.结论:对中医进行数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使中医更完整地传承、发展,才能使中医走向世界.
作者:陈淑华;朱秋爽;马纲;柴可夫;黄欣荣;牛永宁;章恩临;秦炉樑;陈江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医护药协作在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医护药协作口服药管理小组,对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比较分析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外科口服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后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或杜绝口服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高丹;黄金鹏;周玲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骨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骨科建立并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体系、后勤支持体系、院内公示系统等,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前后骨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取药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配药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实施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琼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作者:徐晓英;林筱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的产科受访对象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更加优质的产科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180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高,对于非“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度更低.结论:对产科住院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接触点管理的方法,让医务人员传授家属母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从而提高受访对象对于母婴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思玮;木若文;邓雄;林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从医院收治的所有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要更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所受的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意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比较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2月~2017年1月)与后(201 7年2月~2018年1月)临床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检验技师检验标准知晓率.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好于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采用后,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相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检验质量,提高了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
作者:吴玲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量化药护管理、创新医院药护工作管理,有助于实现规范医院用药、提升用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用药科学化、精确化、合理化目标的实现.方法:明确药师与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的职责,确定用药的服务内容,构建药护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结论:量化药护管理,对医院药师、护理人员实施用药定量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负责的服务宗旨.
作者:金娅娅;陈晓丽;金苗苗;庞瑛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安全问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呼吸内科工作相对特殊,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终实现护理质量的进步.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力.方法:运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针对中医护理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低这一问题展开原因分析,设置专门中医治疗室,规范中药制剂管理,对中医器具消毒隔离持续质量改进及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分析专案改善实施前后科室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实施前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执行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器具相关院感管理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专案改善能够改善中医治疗室院感管理落实情况,提高中医器具消毒合格率和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院感防控的执行力.
作者:石凯圆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