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芳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龚幼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在为减少临床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时对于环境及自身的危害,就肿瘤科护士防护知识培训及掌握情况、药物配置防护及环境方面进行职业暴露分析,总结危害因素并对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防护对策.
作者:凡欣欣;孙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从医院收治的所有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要更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所受的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意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医院13 200人次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急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135人次,发生率1.02%.药品不良反应常见于使用抗生素者;患者多见的临床症状为荨麻疹、皮疹等皮肤损害;造成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操作.结论:急诊护理管理应进一步规范用药护理程序,通过合理的评估和用药教育、规范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为急诊用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朱丽红;林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医针灸理论识的思辨与感悟能力,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家针灸学说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医家—探究思想—辨析问题—领悟内涵—上台讲解五个过程,让学生感悟中医针灸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临床疗效;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其个性特点和能力展现提供空间,在兴趣中取得主动学习的大效应.
作者: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清教育科研管理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现存问题,思考改进措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许南阳;马铁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通过采用药品条形码技术加强窗口药品核对,以减少门诊口服药品外差错的发生.医院建立所有口服药品条形码库,并对无条形码药品进行编码设置与核对,在门诊窗口建立药品条形信息与处方药品信息比对程序,通过电子扫描程序进行核对发药.统计结果显示30 d内出现的外差错为零,同时显著减少了药品数量差错与金额差错,此外该技术对大于3个药品品种的处方,可以减少核对时间,提高窗口调剂效率.
作者:曹恒斌;沈健;汪荣华;万斌;蒋凤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名2016级中医骨伤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人,采用PBL+ CBL双轨教学模式;对照组23人,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考核、期末理论考试及调查问卷系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研究生阶段教学中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曹玉净;林永耀;李东方;徐祉君;李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组间、组内SF-36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3月~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2016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微信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其在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的技能、晨起提问、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数、患者健康教育得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总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当中,微信管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阮芳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风险是影响护理安全乃至护理质量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在治疗还是护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血液科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静脉输血的风险性较大,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其他科室明显增加,如果不做好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文章详细分析了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作者:施秀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场景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场景分析法,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将全体护士按照日常工作分组划分为数个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护士学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场景分析法来应对护理安全问题,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产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总体发生率为7.31%,显著低于实施前2016年的7.56%,且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1 6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201 7年妇产科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13%,显著高于实施前2016年的9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场景分析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乐艳;吕晶洁;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郁惠创;项明珍;李小萍;许晓霞;闵健;周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上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医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融入到实习生的带教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实习生人文素质.
作者:忻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围绕老年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正确,并有效实施,减少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雷桂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骨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骨科建立并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体系、后勤支持体系、院内公示系统等,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前后骨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建立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取药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配药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实施骨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琼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危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推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仍然存在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通过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管理高危药品的规范制度,来保障医院高危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作者:毛芝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与三甲医院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患有慢性病的100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医院和社区的联合管理,对照组未实施联合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保健、营养指导、运动锻炼、健康咨询、建档率、管理率及体检率、护理指导、用药安全、就诊分类、家庭服务、康复指导、疾病管理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以医院为中心到以社区、家庭护理为中心,使社区卫生服务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作者:沈佳英;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浙江省内的使用现状,分析现阶段的制约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浙江省648名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三级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使用比例大,受到普遍欢迎和认可,有使用方便、容易携带和保存等优点,患者反映疗效与常规中药相比相似甚至更好.但在知识宣教和质量标准方面急需改善,且与汤剂的等效性有待商榷.结论:需进一步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研究,扩大支付试点单位,提高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度,并制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作者:卢汉体;季聪华;张颖;王晓鸣;肖鲁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