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玲;孙娇;朱丹;吴三桂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了信息系统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该项技术在手术室的管理过程中也展现出无限前景,有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合理进行手术进程安排及加强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医生和患者的可接受度较高,医疗救助差错发生率降低,更为有效地进行人员调配,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效治疗,是科学有效的医院管理方式.
作者:徐伟丹;潘昌玲;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6年)及实施后(2017年)神经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药品管理不合格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作者:徐立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药饮片是人们防病治病的常见药物,在维护人类健康、抵御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药市场的逐渐开放,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没有良好的中药饮片质量则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甚至导致整个治疗过程的效率低下.文章就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包含从中药的采收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建议.
作者:傅俊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旭桃;林碎钗;范栩妃;潘建丹;赵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减少退药的产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方法:分析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产生的原因,从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入手,提出对策.通过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退药产生的百分比及手工退药的差错率来评价相关对策的成效.结果:退药的百分比由对策实施前的4.52%下降到2.65%,手工退药的差错率由对策实施前的0.73%下降到0.00%.结论:通过优化静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和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手工退药的准确性.
作者:金莲玉;吕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信对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3月~2017年8月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将2016年3~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微信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士,其在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的技能、晨起提问、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数、患者健康教育得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总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培养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当中,微信管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阮芳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科室自2016年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取10528例静脉用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风险管理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5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7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配制差错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确保患儿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鲍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医院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分析70例未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就医时间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门诊预约优化,有助于提高门诊管理水平,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沈雪萍;蒋丽萍;张菊明;沈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医疗护理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通过应急预案的启动、急救流程的改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高效的急救物资管理调配和合理的宏观调控等,对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紧急组织管理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有效护理,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3批120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满意度为98.2%,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救治的关键因素和成功保障.
作者:王洁琼;鲍华玲;孙珠珠;林侬姆;何卫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医针灸理论识的思辨与感悟能力,在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家针灸学说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医家—探究思想—辨析问题—领悟内涵—上台讲解五个过程,让学生感悟中医针灸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临床疗效;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其个性特点和能力展现提供空间,在兴趣中取得主动学习的大效应.
作者: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4R危机管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20例进行研究,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4R危机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针对风险问题,制定应对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风险评分、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各生命体征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模式,针对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各阶段风险问题,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可能有效降低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风险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国明;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大学生行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行为管理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控制.任何控制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并通过控制系统来实施.文章通过引用过程管理循环PD-CA,尝试从大学生行为过程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行为的控制途径和方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加强大学生行为的过程管理,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齐久祥;夏心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量化药护管理、创新医院药护工作管理,有助于实现规范医院用药、提升用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用药科学化、精确化、合理化目标的实现.方法:明确药师与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的职责,确定用药的服务内容,构建药护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结论:量化药护管理,对医院药师、护理人员实施用药定量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负责的服务宗旨.
作者:金娅娅;陈晓丽;金苗苗;庞瑛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研究及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改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陈莉;陈伟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期入住医院感染科的84例患者和3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实施前(实施品管圈之前,2016年3~12月间)和实施后(实施品管圈之后,2017年1~9月),实施前后均为4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和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对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堆出院指导的知晓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进步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龚幼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常规管理阶段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的数据纳入到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西药房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报损率均低于对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对照组相符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的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能够改善药房的内部工作效率,并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钱希琛;王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文章分析了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列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西医课程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理论思考,引起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重视,从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提高教学督导效果.
作者:张小莉;陈维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安全问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呼吸内科工作相对特殊,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议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终实现护理质量的进步.
作者:王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医院13 200人次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急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急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135人次,发生率1.02%.药品不良反应常见于使用抗生素者;患者多见的临床症状为荨麻疹、皮疹等皮肤损害;造成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操作.结论:急诊护理管理应进一步规范用药护理程序,通过合理的评估和用药教育、规范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为急诊用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朱丽红;林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