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林海雁;李霞;张乐燕;胡莉娜
目的:探究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自2017年1月起我们对骨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对骨科病区进行全面流程改造,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实现各部门的无缝对接,管理制度策略也进行相应调整,从接诊、住院、抢救、记录4个方面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以实施前的2016年情况作为对照,比较流程改造前后骨科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骨科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宣教告知、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达到98.1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46% (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丽红;卢玫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医院通过与银行、社保机构、互联网企业的充分合作,研究或推出新型的自助设备、软件将有效地解决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作者:张一辉;姜宜明;沈为濂;沈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7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章名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内分泌科护理中使用危急值报告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危急报告200例,收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和完善危急值报告.结果:通过完善危急值报告后,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1例危急报告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获得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好评.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中完善危急值报告,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保证了内分泌科的护理安全.
作者:杨晓春;傅水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进行“基层党支部立项活动”模式研究,着眼于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探索出将日常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广大师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作者:蒋时红;苏峰;王献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手术治疗后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随机选择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的患者34例,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总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健全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虞优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围术期护理宣教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价值,以更好的提高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甲状腺科行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教育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及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患者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手术全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诊疗的完成,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科室2016年9月~2017年6月招收的30名住院医师为对象,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具体包括建立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导师制、实施基于导师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科室监督管理.结果:通过实施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所有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仅有1名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表示不满意;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6.67%.结论: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实施严格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程华俊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针对妇产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管理策略调整.方法:自2017年1月起调整妇科管理策略,针对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因素,并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控制、环境管理、标准预防、加强质控6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于管理制度调整一年后进行评价,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指标.结果: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术后医院感染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制度调整,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包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7月神经外科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意外事故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交接班过程患者突发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叶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内分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1月~2017年8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日平均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日平均血糖值低(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技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以提高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周会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1月住院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按照标准化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30人,在传统的非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铁红;张敏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通过总结分析全国与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状相结合,思考探索医院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的服务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人民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认可和需求在逐年增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低于全国同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诊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提高特色诊疗能力.
作者:徐春凤;刘刚;韩永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CSEM)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符合心内科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CSEM制度,设置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成立结构合理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法与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CSEM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优秀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护理合格率、合理化意见采纳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文件书写与录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受表扬事件、论文发表人数与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均有明显提升,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实施CSEM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巴燕群;金建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口腔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感染,包括口腔感染与颌面部感染.常见的病菌包括口腔正常菌群和白色念珠菌、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临床多以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为主.文章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文献分析,从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种类、方式、方法入手,对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管理对策,期望能够给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2016年在医院门诊进行换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换药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换药治疗时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分别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患关系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关系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门诊换药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韩赛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