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名超
目的:对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医院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能力、沟通指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使得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案例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的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2017年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妇产科对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探讨,发现在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临床的实践找出医疗质量管理的问题,通过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静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进行“基层党支部立项活动”模式研究,着眼于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探索出将日常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广大师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作者:蒋时红;苏峰;王献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超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超声科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包括工作量重且多、重复检查、专科设置混乱、职责不清、技术水平难以满足需要等.因此,医院应制定专科设置的标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完善超声科的医疗制度等途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超声科室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排队管理在门诊心电图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心电图室2016~2017年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的60例为对照组,201 7年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加行排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均等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排队管理用于门诊心电图室管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等候时间,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素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6年7~10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急救中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仪器操作及综合能力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急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英英;蔡亚娜;张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存在医院感染风险隐患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结果: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方面尚存在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及设施配置、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意识,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仙玲;周金英;施锦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是将专业理论的丰富知识和灵活多变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带领护生独自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文章分析了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杨松萍;蒋新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ICU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ICU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ICU护理服务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临床ICU护理服务中,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价值.
作者:应春晓;陈苗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内分泌科护理中使用危急值报告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危急报告200例,收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和完善危急值报告.结果:通过完善危急值报告后,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1例危急报告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获得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好评.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中完善危急值报告,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保证了内分泌科的护理安全.
作者:杨晓春;傅水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肛肠科主要负责治疗消化道末端所患的各种疾病,其常见综合疾病约有40余种.而换药室则是日常外科治疗过程中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换药室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和康复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换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本身就有外伤,所以尤其要注意避免病毒或细菌感染,其管理模式也主要围绕实现无菌操作来探讨,文章主要讲述换药室基本设备条件和无菌管理模式.
作者:汪少艳;黄崇杰;陈爱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7月神经外科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意外事故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交接班过程患者突发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叶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各规培基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培质量较差、规培待遇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作者:梁浩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方法:2017年1~5月收治的患者92例,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未经过干预,2017年6~10月收治的患者92例,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经过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的合格率及使用抗菌药物的考虑因素.结果: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发现,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基本合理使用无明显区别(P>0.05),干预前合理有效率为89.9%,干预后合理有效率为98.1%干预后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显著少于干预前(P<0.05);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选择发现,干预前普外科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感染病原菌、安全性、疗效.干预后普外科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情况、疗效,干预后细菌耐药情况的考虑比例明显多于干预前(P<0.05).结论:普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认知行为干预后效果理想.
作者:金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医院制剂是我国药品市场的有效补充体,然而近几年我国医院制剂处于萎缩状态.文章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制剂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我国医院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医院制剂在治疗疾病中的有效作用,探讨了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趋势,以为中草药医院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美红;张晓芹;王慧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内分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1月~2017年8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日平均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日平均血糖值低(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技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以提高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周会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防范对策,避免外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加速其康复.结果:92例外科住院患者中,其跌倒发生者为12例,发生率为13.04%;跌倒发生因素主要为年龄大、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安全因素、病区环境、功能锻炼方法不恰当等.结论: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较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需加强对外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指导患者合理锻炼和安全服药,积极处理其自身疾病,降低或避免跌倒的发生,保障其生命安全.
作者:陆燕女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