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科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探讨

郭惠芳

关键词:超声科室, 质量控制管理, 常见问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超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超声科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包括工作量重且多、重复检查、专科设置混乱、职责不清、技术水平难以满足需要等.因此,医院应制定专科设置的标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完善超声科的医疗制度等途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超声科室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对策.结果: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护理人员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P<0.05);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激素用量,均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多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提高口腔内科门诊感染的控制水平以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必须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立琴;董秀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门诊预约挂号难点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挂号在医院门诊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未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选取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候诊的时间和顺利性;每组分别抽取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门诊采用门诊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与实施效果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与管理对策分析

    口腔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感染,包括口腔感染与颌面部感染.常见的病菌包括口腔正常菌群和白色念珠菌、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临床多以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为主.文章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文献分析,从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种类、方式、方法入手,对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管理对策,期望能够给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手术室患者的安全.方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可从组织、文化、制度、预警等方面下手,同时规范应用于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相比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应用前而言,应用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则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策略地应用,能更好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俞惠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0例于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新入职护理人员,并根据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则采取激励理论,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表明,所有的新入职护理人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成绩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的新护士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激励理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及护理技能,还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金茜茜;沈冶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学经典 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

    中医研究生是新时代中医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中医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原因临床水平欠佳.中医经典作为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提高意义重大,然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分析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关系出发,深度剖析中医经典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的促进作用,寻找目前中医经典教学的症结,探寻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敏;柴可夫;朴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探讨

    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各规培基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培质量较差、规培待遇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作者:梁浩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7月神经外科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意外事故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交接班过程患者突发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叶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根据在转运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处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处理,对两组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死亡情况、意外情况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调查患者的满意率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接收科室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为重患者来说,其转运过程需要较为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能够更好的降低转运死亡率,且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更低.

    作者:缪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来源,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使用护士压力调查表和压力应对表对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主要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监护室护士主要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压力源的转换得分值为2~3分,处于中等水平,压力程度前三位的分别是护理专业技能3.56分、患者护理3.27分、晋升和奖励3.27分;压力应对调查结果显示:监护室护士大多会乐观、积极地应对压力,较少使用掩饰、逃避、听天由命等消极应对的方式.结论:监护室护士存在的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仍存在问题,管理者需要针对护士的压力源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

    作者:祝芳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五化”实践模式在医院中层干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五化”实践模式规范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从严治院,严管干部,促进医院高效健康发展.方法:“五化”实践模式是指绩效考评公开化、培训考核常态化、考勤管理日常化、节假轮值常规化、严肃纪律制度化,从而推进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加强干部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结果:通过“五化”实践模式已形成全院你追我赶,上班、开会都实行了打卡管理,节假日科室干部轮值无空缺,争创先进的良好局面.结论: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实行“五化”实践模式有利于医院的整体管理,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能.职工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爱霞;徐华丽;张宇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为例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产房医院感染隐患分析与防控对策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存在医院感染风险隐患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结果: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方面尚存在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及设施配置、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意识,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仙玲;周金英;施锦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积极预防医疗纠纷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控措施之一.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与下一代的健康直接相关,同时与我国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各大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通过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管理对策,并重视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隐含的纠纷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减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文章围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工作展开探讨,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强化管理对策,以期预防医疗纠纷.

    作者:陈丹;黄杨;王佩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医院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能力、沟通指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使得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案例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患者的输血安全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手术治疗后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随机选择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的患者34例,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总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健全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虞优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