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婷
目的:通过注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医院在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细节护理管理,选取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各2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通过开展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诊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利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质量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医院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前消毒供应室职工作为对照组(14例),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医院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消毒供应室职工作为观察组(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测与质量控制,观察组利用质量追溯系统,利用二维码,进行信息化监测和管理,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效率和综合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工作效率,记录准确性,无菌物品安全性效果显著.
作者:胡晓华;蒋丽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曹玉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基于培养应用型卫技人才的需要,对医院实习(见习)生专业思想现状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地市级非直属附属医院三、四年级见习生,五年级实习(见习)生共300名进行专业思想现状调查,从社会、认识、教育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医院实习(见习)生专业思想因素的原因.结果: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思想问题,结论:医院实习(见习)生存在专业认同程度低、专业稳定性差的问题.建议社会、学校与医院共同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教育,以建设一支稳定的临床专业队伍.
作者:洪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互动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互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康复科,有助于提高康复科患者的康复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应燕妹;王庆丰;姜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调查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来源,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使用护士压力调查表和压力应对表对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主要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监护室护士主要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压力源的转换得分值为2~3分,处于中等水平,压力程度前三位的分别是护理专业技能3.56分、患者护理3.27分、晋升和奖励3.27分;压力应对调查结果显示:监护室护士大多会乐观、积极地应对压力,较少使用掩饰、逃避、听天由命等消极应对的方式.结论:监护室护士存在的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仍存在问题,管理者需要针对护士的压力源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
作者:祝芳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流程单进行用药安全管理.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用药差错和用药缺陷情况及药物过期状况;采用医院自制问卷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率和用药缺陷率及药物过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可避免用药差错和缺陷的发生,降低药物过期发生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卫珍;王晓培;俞莹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构建、完善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包括分诊护士的选拔、工作职责规划、分诊用具调整、分诊流程优化、分诊管理标准等多项内容,构建一套完整的预检分诊体系,自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研究时间为1年,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儿童急诊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失误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构建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后,儿童急诊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失误率均显著降低(P<0.05);2017年儿童急诊家属满意度为98.17%,显著高于2016年的90.53%(P<0.05).结论:构建并完善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够大大减少分诊、转诊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颜文娟;蔡小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口腔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感染,包括口腔感染与颌面部感染.常见的病菌包括口腔正常菌群和白色念珠菌、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临床多以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为主.文章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文献分析,从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种类、方式、方法入手,对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管理对策,期望能够给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2016~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其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来避免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选取2016~2017年的108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一共有83例,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人数一共有39例,2017年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患者有44例,在这些患者中,其不合理用药常见类型有32例,为药物用量过大,占38.5%,有21例为重复用药,占25.3%.有13例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6%,有16例患者为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占19.2%.结论:用药合理性是消化内科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案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操金红;刘俊;叶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手术室患者的安全.方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可从组织、文化、制度、预警等方面下手,同时规范应用于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相比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应用前而言,应用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则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策略地应用,能更好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俞惠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通过总结分析全国与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状相结合,思考探索医院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的服务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人民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认可和需求在逐年增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低于全国同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诊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提高特色诊疗能力.
作者:徐春凤;刘刚;韩永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6年7~10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急救中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仪器操作及综合能力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急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英英;蔡亚娜;张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医院制剂是我国药品市场的有效补充体,然而近几年我国医院制剂处于萎缩状态.文章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制剂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我国医院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医院制剂在治疗疾病中的有效作用,探讨了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趋势,以为中草药医院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美红;张晓芹;王慧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基于互联网医疗探讨麻醉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为早期预防和控制麻醉科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行麻醉手术的5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作为实施前组,对201 6年7月~2017年12月麻醉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医疗下的麻醉相关知识教育后,发生医院感染21例,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感染率.结果:实施前麻醉科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其次依次为手术部位、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其他感染.实施前后患者感染率比较,实施后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方面感染、皮肤感染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所有感染患者均通过抗感染治疗痊愈.对实施前后两组各150例患者的调查,满意度比较可知,实施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管理,可以减少麻醉科的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不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方法:医院静脉调配中心自2018年1月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反馈改进等各种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施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的资料作为对照,统计实施前后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各个病区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47%降低至2.32% (P<0.05),病区的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88.29分提高至94.38分(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落实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具有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丽芝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