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燕妹;王庆丰;姜波
目的:探讨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力资源重组前后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人力资源重组为实施前,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人力资源重组后的为实施后,前后患者各200例.对实施前的患者进行科室常规的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妇产科的实际情况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和弹性排班.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结果:在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后,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降低工作量.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根据科室的情况对护士进行岗位重组和弹性排班,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王芸;林海雁;李霞;张乐燕;胡莉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各规培基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培质量较差、规培待遇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作者:梁浩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是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中医学干预、调理亚健康状态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医院治未病中心近年来广泛运用膏方调理亚健康人群,以养脏腑、补气血、扶正驱邪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文章对2017年医院治未病中心的膏方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组方用药特点,为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膏方调理提供参考.
作者:丁红生;陆树萍;戴建锋;钱静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剖析库房环境管理在西药房中对保证药品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016年7~12月医院西药房未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对照组,另以2017年1~6月西药房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观察组.综合分析两组西药房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药品质量问题发生29件,明显比对照组的112件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医院西药房中积极采用库房环境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在储存期间发生损坏变质等异常情况的风险.
作者: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根据在转运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处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处理,对两组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死亡情况、意外情况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调查患者的满意率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接收科室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为重患者来说,其转运过程需要较为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能够更好的降低转运死亡率,且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更低.
作者:缪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六西格玛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自诞生起迅速在全世界推行.随着该理论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的从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发展成以顾客为主体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六西格玛理论扩展渗透到生产和商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医院管理领域.文章针对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属性,阐述了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理论,探讨其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业科;包晓萍;朱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针灸医案,归纳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人文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分析其蕴含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收集整理针灸医案,总结诊疗过程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处世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结果:针灸医案作为中国古代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可深刻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多方面内容.结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背景、传统伦理意识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乔晨曦;陈波;郭义;李明月;尚秀葵;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不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方法:医院静脉调配中心自2018年1月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反馈改进等各种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施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的资料作为对照,统计实施前后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各个病区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47%降低至2.32% (P<0.05),病区的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88.29分提高至94.38分(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落实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具有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丽芝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2016年在医院门诊进行换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换药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换药治疗时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分别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患关系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关系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门诊换药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韩赛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自2017年1月起我们对骨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对骨科病区进行全面流程改造,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实现各部门的无缝对接,管理制度策略也进行相应调整,从接诊、住院、抢救、记录4个方面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以实施前的2016年情况作为对照,比较流程改造前后骨科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骨科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宣教告知、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达到98.1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46% (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丽红;卢玫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实施管理前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实施管理前后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管理后,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及时查找医院血液内科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各问题的发生.
作者:方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1月住院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按照标准化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30人,在传统的非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铁红;张敏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安全有效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更突出了医院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在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政策背景、技术梳理、管理措施及监管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关注患者安全,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安全.
作者:蔡森菲;季聪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排队管理在门诊心电图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心电图室2016~2017年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的60例为对照组,201 7年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加行排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均等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排队管理用于门诊心电图室管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等候时间,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素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索适合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的模式.方法:制定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并比较采用该管理模式前后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情况.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累计清单时间从(16.35±0.41)h降至(1.24±0.38)h,药品及器械完好率显著升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成熟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模式.
作者:柯圆圆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针对妇产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管理策略调整.方法:自2017年1月起调整妇科管理策略,针对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因素,并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控制、环境管理、标准预防、加强质控6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于管理制度调整一年后进行评价,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指标.结果: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术后医院感染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制度调整,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包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五化”实践模式规范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从严治院,严管干部,促进医院高效健康发展.方法:“五化”实践模式是指绩效考评公开化、培训考核常态化、考勤管理日常化、节假轮值常规化、严肃纪律制度化,从而推进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加强干部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结果:通过“五化”实践模式已形成全院你追我赶,上班、开会都实行了打卡管理,节假日科室干部轮值无空缺,争创先进的良好局面.结论: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实行“五化”实践模式有利于医院的整体管理,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能.职工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爱霞;徐华丽;张宇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金字塔管理模式用于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64例老年科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金字塔护理模式管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字塔管理模式用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调动患者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管理能力,有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许景景;成灵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