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圆圆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互动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互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康复科,有助于提高康复科患者的康复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应燕妹;王庆丰;姜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1月住院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按照标准化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30人,在传统的非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铁红;张敏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推拿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患者数量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观察组根据护理工时进行排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和其日人均拖班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日均工作时间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排班,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任务,避免拖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彩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构建、完善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包括分诊护士的选拔、工作职责规划、分诊用具调整、分诊流程优化、分诊管理标准等多项内容,构建一套完整的预检分诊体系,自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研究时间为1年,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儿童急诊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失误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构建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后,儿童急诊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失误率均显著降低(P<0.05);2017年儿童急诊家属满意度为98.17%,显著高于2016年的90.53%(P<0.05).结论:构建并完善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够大大减少分诊、转诊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
作者:颜文娟;蔡小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干预的2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奥马哈系统与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较差映射方法探讨奥马哈系统和访视护理记录之间的概念符合程度.结果:访视记录中,患者症状与体征的描述共413份,其中316份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中的症状、体征完全符合,88份部分符合,9份不符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描述共3451份,其中2796份与奥马哈干预系统的干预方向内容概念完全符合,549份部分符合,106份不符合.结论: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具备一定价值,其能够描述护理中存在的大多数症状、体征、护理干预措施,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之后,可以作为我国社区护理的标准化系统.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作者:应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针对妇产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管理策略调整.方法:自2017年1月起调整妇科管理策略,针对术后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因素,并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控制、环境管理、标准预防、加强质控6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于管理制度调整一年后进行评价,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妇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指标.结果: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管理制度调整后妇科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术后医院感染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制度调整,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包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金字塔管理模式用于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64例老年科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金字塔护理模式管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字塔管理模式用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调动患者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管理能力,有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许景景;成灵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作者医院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ICNS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控得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管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护理质控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用于ICU护理中能改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
作者:周旭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曹玉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挂号在医院门诊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未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选取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候诊的时间和顺利性;每组分别抽取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门诊采用门诊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剖析库房环境管理在西药房中对保证药品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016年7~12月医院西药房未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对照组,另以2017年1~6月西药房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观察组.综合分析两组西药房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药品质量问题发生29件,明显比对照组的112件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医院西药房中积极采用库房环境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在储存期间发生损坏变质等异常情况的风险.
作者: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探究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两个培训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编号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对照组班级临床带教老师采用传统考核体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带教老师绩效考核培训体系.通过对两组住院医师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倦怠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比较,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临床带教老师施行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后,观察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认同感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这也倦怠感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无倦怠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目标,提升带教质量.
作者:颜蓉;金明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存在医院感染风险隐患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结果: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方面尚存在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及设施配置、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意识,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仙玲;周金英;施锦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理论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60例老年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危机管理模式.结果: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到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其老年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两组发生的危机事件数量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医疗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质量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医院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前消毒供应室职工作为对照组(14例),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医院实施质量追溯系统后消毒供应室职工作为观察组(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测与质量控制,观察组利用质量追溯系统,利用二维码,进行信息化监测和管理,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效率和综合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工作效率,记录准确性,无菌物品安全性效果显著.
作者:胡晓华;蒋丽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7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章名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