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钟丽红;卢玫瑰

关键词:骨科, 护理管理, 流程改造, 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自2017年1月起我们对骨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对骨科病区进行全面流程改造,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实现各部门的无缝对接,管理制度策略也进行相应调整,从接诊、住院、抢救、记录4个方面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以实施前的2016年情况作为对照,比较流程改造前后骨科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骨科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宣教告知、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达到98.1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46% (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入职康复治疗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分析新入职康复治疗师工作压力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三级及二级医院新入职康复治疗师50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感情况.结果: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风险压力为主要压力源,个人基本情况不同主要压力来源不同,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完善新入职康复治疗师保障体系,推行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强化人文关怀,消除新入职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压力.

    作者:麻海玲;卢乐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针对老年科在职护士的心理问题,在主观幸福感问卷(GWB)及压力应对问卷基础上整合并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共设置疲乏、担忧、紧张、悲观、退避、自责、幻想、过度控制8个项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征询,对各项目分值权重进行调整,终完成评估表的制定,并于2016年12月起在老年科尝试应用,针对当次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在2017年1 2月份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两次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二次调查结果中护士的疲乏、紧张、悲观、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首次调查(P<0.05);二次调查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首次调查(P<0.05).结论: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有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减轻护士心理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芒;卓喜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CSEM)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符合心内科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CSEM制度,设置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成立结构合理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法与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CSEM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优秀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护理合格率、合理化意见采纳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文件书写与录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受表扬事件、论文发表人数与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均有明显提升,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实施CSEM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巴燕群;金建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精神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创建医疗人才队伍的基础,目前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水平不足、医师心理抵触、不重视综合能力等,鉴于以上因素,文章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管理建议.

    作者:练维彬;黄晓城;颜福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不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方法:医院静脉调配中心自2018年1月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反馈改进等各种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施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的资料作为对照,统计实施前后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各个病区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47%降低至2.32% (P<0.05),病区的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88.29分提高至94.38分(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落实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具有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丽芝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方法:为提高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医院儿科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选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后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置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和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宣教工作,优化了儿科护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儿科健康宣教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芸芸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与管理对策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是将专业理论的丰富知识和灵活多变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带领护生独自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文章分析了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杨松萍;蒋新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为例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五化”实践模式在医院中层干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五化”实践模式规范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从严治院,严管干部,促进医院高效健康发展.方法:“五化”实践模式是指绩效考评公开化、培训考核常态化、考勤管理日常化、节假轮值常规化、严肃纪律制度化,从而推进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达到加强干部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结果:通过“五化”实践模式已形成全院你追我赶,上班、开会都实行了打卡管理,节假日科室干部轮值无空缺,争创先进的良好局面.结论: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实行“五化”实践模式有利于医院的整体管理,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能.职工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爱霞;徐华丽;张宇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目的:探讨妇产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的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2017年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妇产科对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探讨,发现在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临床的实践找出医疗质量管理的问题,通过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静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危机管理理论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理论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60例老年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危机管理模式.结果: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到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其老年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两组发生的危机事件数量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医疗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六西格玛原理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六西格玛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自诞生起迅速在全世界推行.随着该理论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的从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发展成以顾客为主体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六西格玛理论扩展渗透到生产和商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医院管理领域.文章针对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属性,阐述了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理论,探讨其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业科;包晓萍;朱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作者:应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0例于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新入职护理人员,并根据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则采取激励理论,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表明,所有的新入职护理人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成绩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的新护士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激励理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及护理技能,还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金茜茜;沈冶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与改进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及不足,探讨相关改进措施,为优化精神科危险品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2~2017年医院精神科因危险品管理疏漏导致的1 21例危险事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特征,探讨 相关改进措施.结果:①危险品管理疏漏导致的危险事件种类主要有金属锐器相关危险事件,绳索、铁丝相关危险事件,玻璃碎片相关危险事件,烟火器具相关危险事件,固定设施相关危险事件,化学制剂相关危险事件等8类.②6年间,危险事件发生率逐年升高.③危险品管理疏漏多涉及初级及以下护士、医生、护工、保洁员和保安.④危险事件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在15~25岁和45~55岁;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危险事件发生率逐渐减少;⑤危险事件涉及的原发病前三位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结论: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原因多样,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是减少精神科危险品管理漏洞、降低相关危险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巧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门诊预约挂号难点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挂号在医院门诊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未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选取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候诊的时间和顺利性;每组分别抽取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门诊采用门诊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产房医院感染隐患分析与防控对策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存在医院感染风险隐患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结果: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方面尚存在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及设施配置、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意识,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仙玲;周金英;施锦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作者医院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ICNS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控得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管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护理质控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用于ICU护理中能改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

    作者:周旭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对策.结果: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护理人员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P<0.05);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激素用量,均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多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提高口腔内科门诊感染的控制水平以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必须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立琴;董秀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