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琴;董秀林
目的:探讨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力资源重组前后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人力资源重组为实施前,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人力资源重组后的为实施后,前后患者各200例.对实施前的患者进行科室常规的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妇产科的实际情况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和弹性排班.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结果:在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后,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降低工作量.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根据科室的情况对护士进行岗位重组和弹性排班,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王芸;林海雁;李霞;张乐燕;胡莉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探究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两个培训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编号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对照组班级临床带教老师采用传统考核体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带教老师绩效考核培训体系.通过对两组住院医师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倦怠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比较,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临床带教老师施行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后,观察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认同感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这也倦怠感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无倦怠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目标,提升带教质量.
作者:颜蓉;金明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针灸医案,归纳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人文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分析其蕴含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收集整理针灸医案,总结诊疗过程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处世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结果:针灸医案作为中国古代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可深刻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多方面内容.结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背景、传统伦理意识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乔晨曦;陈波;郭义;李明月;尚秀葵;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6年7~10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急救中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仪器操作及综合能力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急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英英;蔡亚娜;张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7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章名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医院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能力、沟通指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使得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案例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挂号在医院门诊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未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选取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候诊的时间和顺利性;每组分别抽取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门诊采用门诊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剖析库房环境管理在西药房中对保证药品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016年7~12月医院西药房未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对照组,另以2017年1~6月西药房实施库房环境管理时的药品数据为观察组.综合分析两组西药房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药品质量问题发生29件,明显比对照组的112件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医院西药房中积极采用库房环境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在储存期间发生损坏变质等异常情况的风险.
作者: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针对老年科在职护士的心理问题,在主观幸福感问卷(GWB)及压力应对问卷基础上整合并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共设置疲乏、担忧、紧张、悲观、退避、自责、幻想、过度控制8个项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征询,对各项目分值权重进行调整,终完成评估表的制定,并于2016年12月起在老年科尝试应用,针对当次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在2017年1 2月份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两次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二次调查结果中护士的疲乏、紧张、悲观、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首次调查(P<0.05);二次调查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首次调查(P<0.05).结论: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有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减轻护士心理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芒;卓喜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创建医疗人才队伍的基础,目前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水平不足、医师心理抵触、不重视综合能力等,鉴于以上因素,文章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管理建议.
作者:练维彬;黄晓城;颜福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推拿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患者数量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观察组根据护理工时进行排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和其日人均拖班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日均工作时间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排班,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任务,避免拖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彩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对策.结果: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护理人员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P<0.05);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激素用量,均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多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提高口腔内科门诊感染的控制水平以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必须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立琴;董秀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医院普外科于2017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主动上报率,统计实施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的主动上报率提高,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护理管理缺陷,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程玉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通过总结分析全国与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状相结合,思考探索医院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的服务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人民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认可和需求在逐年增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低于全国同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诊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提高特色诊疗能力.
作者:徐春凤;刘刚;韩永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入职康复治疗师工作压力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三级及二级医院新入职康复治疗师50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感情况.结果: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风险压力为主要压力源,个人基本情况不同主要压力来源不同,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完善新入职康复治疗师保障体系,推行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强化人文关怀,消除新入职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压力.
作者:麻海玲;卢乐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提高GCP相关知识在精神科医院临床研究者中的知晓率,从而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方法:应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培训,实施措施包括强化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途径.检查GCP知识掌握程度及培训落实情况,发现培训不到位问题,存在培训盲区,知晓率低,需扩大培训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培训人次增加明显(P<0.01),研究人员对GCP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P<0.01),通过调查进行前后比较发现PDCA干预成效显著.结论: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效果显著,确保药物临床试验培训效果,从而利于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
作者:黄敏芳;詹亚旁;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