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政教育与中医针灸专业教育融合——试论针灸医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乔晨曦;陈波;郭义;李明月;尚秀葵;韩晓捷

关键词:针灸医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医案,归纳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人文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分析其蕴含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收集整理针灸医案,总结诊疗过程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处世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结果:针灸医案作为中国古代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可深刻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多方面内容.结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背景、传统伦理意识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学经典 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

    中医研究生是新时代中医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中医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原因临床水平欠佳.中医经典作为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提高意义重大,然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分析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关系出发,深度剖析中医经典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的促进作用,寻找目前中医经典教学的症结,探寻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敏;柴可夫;朴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骨科护理人员术后换药的风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草药医院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医院制剂是我国药品市场的有效补充体,然而近几年我国医院制剂处于萎缩状态.文章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制剂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我国医院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医院制剂在治疗疾病中的有效作用,探讨了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趋势,以为中草药医院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美红;张晓芹;王慧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医院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能力、沟通指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使得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案例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针对老年科在职护士的心理问题,在主观幸福感问卷(GWB)及压力应对问卷基础上整合并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共设置疲乏、担忧、紧张、悲观、退避、自责、幻想、过度控制8个项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征询,对各项目分值权重进行调整,终完成评估表的制定,并于2016年12月起在老年科尝试应用,针对当次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在2017年1 2月份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两次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二次调查结果中护士的疲乏、紧张、悲观、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首次调查(P<0.05);二次调查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首次调查(P<0.05).结论: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有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减轻护士心理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芒;卓喜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为例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作者:应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与实施效果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作者医院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ICNS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控得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管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护理质控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用于ICU护理中能改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

    作者:周旭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围术期健康教育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患者围术期护理宣教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价值,以更好的提高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甲状腺科行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教育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及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患者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手术全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诊疗的完成,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脑外科患者的人性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脑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医院脑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医护技能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到脑外科的管理工作中.自行设计《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分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人性化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患者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

    作者:施金月;周海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宁波市不同养老模式与老年人中医体质对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与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对应特点.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及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宁波市6个社区、两所养老院的480例老年人,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对应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的养老模式其体质构成存在差异;对应分析显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分别解释了总信息量的91.80%和8.20%.居家养老模式与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关联较强,社区养老模式与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关联较强,机构养老模式与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关联较强.结论: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地推进中医体质干预措施.

    作者:陈芙蓉;周建平;钱学群;周建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2016~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其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来避免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选取2016~2017年的108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一共有83例,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人数一共有39例,2017年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患者有44例,在这些患者中,其不合理用药常见类型有32例,为药物用量过大,占38.5%,有21例为重复用药,占25.3%.有13例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6%,有16例患者为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占19.2%.结论:用药合理性是消化内科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案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操金红;刘俊;叶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药调剂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45例中药调剂管理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全部45例案例中,由中药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案例共12例,由中药剂量出错所引发的问题共7例,由中药炮制品混淆所引发的问题共10例,由中药脚注执行发生错误所导致的问题共6例,由中药师未交代清楚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由复合错误而发生漏药现象共2例,由医生处方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结论:为避免发生问题,提升临床疗效,中药调剂师需要加强对中药调剂管理.

    作者:金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产房医院感染隐患分析与防控对策

    目的:探讨产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存在医院感染风险隐患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结果: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方面尚存在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及设施配置、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区域,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意识,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仙玲;周金英;施锦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

    目的:探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科室2016年9月~2017年6月招收的30名住院医师为对象,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具体包括建立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导师制、实施基于导师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科室监督管理.结果:通过实施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所有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仅有1名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表示不满意;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6.67%.结论: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实施严格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程华俊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全面流程改造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自2017年1月起我们对骨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对骨科病区进行全面流程改造,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实现各部门的无缝对接,管理制度策略也进行相应调整,从接诊、住院、抢救、记录4个方面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以实施前的2016年情况作为对照,比较流程改造前后骨科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骨科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宣教告知、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达到98.1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46% (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丽红;卢玫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对手术室护士开展急救能力培训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6年7~10月医院手术室的31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16例急救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急救中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仪器操作及综合能力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急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英英;蔡亚娜;张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