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黄夏莺

关键词:新生儿科, 共情护理模式, 患儿家属,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是福建闽西山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09年始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作者:余裕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学经典 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

    中医研究生是新时代中医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中医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原因临床水平欠佳.中医经典作为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提高意义重大,然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分析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关系出发,深度剖析中医经典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的促进作用,寻找目前中医经典教学的症结,探寻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敏;柴可夫;朴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手术治疗后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随机选择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的患者34例,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总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健全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虞优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新入职康复治疗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分析新入职康复治疗师工作压力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三级及二级医院新入职康复治疗师50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感情况.结果: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风险压力为主要压力源,个人基本情况不同主要压力来源不同,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完善新入职康复治疗师保障体系,推行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强化人文关怀,消除新入职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压力.

    作者:麻海玲;卢乐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肛肠科换药室管理模式的探讨

    肛肠科主要负责治疗消化道末端所患的各种疾病,其常见综合疾病约有40余种.而换药室则是日常外科治疗过程中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换药室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和康复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换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本身就有外伤,所以尤其要注意避免病毒或细菌感染,其管理模式也主要围绕实现无菌操作来探讨,文章主要讲述换药室基本设备条件和无菌管理模式.

    作者:汪少艳;黄崇杰;陈爱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某精神专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GCP相关知识在精神科医院临床研究者中的知晓率,从而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方法:应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培训,实施措施包括强化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途径.检查GCP知识掌握程度及培训落实情况,发现培训不到位问题,存在培训盲区,知晓率低,需扩大培训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培训人次增加明显(P<0.01),研究人员对GCP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P<0.01),通过调查进行前后比较发现PDCA干预成效显著.结论: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效果显著,确保药物临床试验培训效果,从而利于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

    作者:黄敏芳;詹亚旁;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患者的输血安全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基于互联网医疗探讨麻醉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

    目的:基于互联网医疗探讨麻醉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为早期预防和控制麻醉科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行麻醉手术的5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作为实施前组,对201 6年7月~2017年12月麻醉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医疗下的麻醉相关知识教育后,发生医院感染21例,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感染率.结果:实施前麻醉科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其次依次为手术部位、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其他感染.实施前后患者感染率比较,实施后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方面感染、皮肤感染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所有感染患者均通过抗感染治疗痊愈.对实施前后两组各150例患者的调查,满意度比较可知,实施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管理,可以减少麻醉科的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方法:为提高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医院儿科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选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后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置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和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宣教工作,优化了儿科护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儿科健康宣教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芸芸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与实施效果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内科护理管理中追踪方法学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0例于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新入职护理人员,并根据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则采取激励理论,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表明,所有的新入职护理人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成绩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的新护士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激励理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及护理技能,还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金茜茜;沈冶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二孩政策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实效性探讨

    我国在出台二孩政策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医院,作为对妇女儿童健康进行保障及对妇产服务进行提供的公共卫生机构,在二孩政策的影响下,医院在工作压力压力方面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随着我国二孩数量稳定增加的趋势下,为了能够对二孩政策要求的满足,医院必须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加强,做好医护人员的良好储备,以大程度地对公众在具体的医疗服务中的实际需要进行满足.因此,临床应对二孩政策的了解程度进行强化,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得以提高,进而对二孩政策的要求进行更好的满足.

    作者:孙晓妙;孔剑侠;叶笑梅;蔡美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依据护理工时排班应用于推拿科中的管理效果

    目的:探讨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推拿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患者数量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观察组根据护理工时进行排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和其日人均拖班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日均工作时间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排班,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任务,避免拖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彩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门诊预约挂号难点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挂号在医院门诊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未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选取采用门诊预约挂号的1 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候诊的时间和顺利性;每组分别抽取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门诊采用门诊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围术期健康教育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患者围术期护理宣教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价值,以更好的提高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甲状腺科行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教育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及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患者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手术全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诊疗的完成,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不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方法:医院静脉调配中心自2018年1月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反馈改进等各种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施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的资料作为对照,统计实施前后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各个病区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47%降低至2.32% (P<0.05),病区的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88.29分提高至94.38分(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落实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具有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丽芝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目的:探讨妇产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的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2017年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妇产科对两组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探讨,发现在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临床的实践找出医疗质量管理的问题,通过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静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监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对策.结果: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护理人员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P<0.05);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激素用量,均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多因素(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用量是口腔内科门诊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提高口腔内科门诊感染的控制水平以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必须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立琴;董秀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思考

    通过总结分析全国与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状相结合,思考探索医院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的服务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人民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认可和需求在逐年增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低于全国同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诊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提高特色诊疗能力.

    作者:徐春凤;刘刚;韩永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