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操金红;刘俊;叶玲玲

关键词: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问题研究, 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2016~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其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来避免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选取2016~2017年的108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一共有83例,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人数一共有39例,2017年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患者有44例,在这些患者中,其不合理用药常见类型有32例,为药物用量过大,占38.5%,有21例为重复用药,占25.3%.有13例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6%,有16例患者为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占19.2%.结论:用药合理性是消化内科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案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互动护理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互动护理模式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互动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互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康复科,有助于提高康复科患者的康复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应燕妹;王庆丰;姜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实施管理前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实施管理前后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管理后,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及时查找医院血液内科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各问题的发生.

    作者:方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干预的2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奥马哈系统与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较差映射方法探讨奥马哈系统和访视护理记录之间的概念符合程度.结果:访视记录中,患者症状与体征的描述共413份,其中316份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中的症状、体征完全符合,88份部分符合,9份不符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描述共3451份,其中2796份与奥马哈干预系统的干预方向内容概念完全符合,549份部分符合,106份不符合.结论: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具备一定价值,其能够描述护理中存在的大多数症状、体征、护理干预措施,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之后,可以作为我国社区护理的标准化系统.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模式探究

    目的:探索适合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的模式.方法:制定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并比较采用该管理模式前后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情况.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累计清单时间从(16.35±0.41)h降至(1.24±0.38)h,药品及器械完好率显著升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成熟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模式.

    作者:柯圆圆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医医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医院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医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是医院健康持续的关键.因此,医院在重视自身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不但要大力抓好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而且要加大对行政、后勤等非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进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

    目的:探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科室2016年9月~2017年6月招收的30名住院医师为对象,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具体包括建立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导师制、实施基于导师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科室监督管理.结果:通过实施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所有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仅有1名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表示不满意;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6.67%.结论:在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实施严格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程华俊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根因分析法在产科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提高产科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医院产科成立备用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小组,以提高产科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为重点督查项目,应用根因分析法查找药品管理缺陷原因,加强整改.比较实施前(2017年9~10月)与实施后(2017年11~12月)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根因分析法管理后,病区药品管理在药品混放、药品失效过期、储存不规范等方面的发生率均较实施前降低(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可以有效提升药品管理质量,降低药品管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病区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潘杏萍;徐君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某精神专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GCP相关知识在精神科医院临床研究者中的知晓率,从而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方法:应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培训,实施措施包括强化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途径.检查GCP知识掌握程度及培训落实情况,发现培训不到位问题,存在培训盲区,知晓率低,需扩大培训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培训人次增加明显(P<0.01),研究人员对GCP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P<0.01),通过调查进行前后比较发现PDCA干预成效显著.结论: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效果显著,确保药物临床试验培训效果,从而利于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

    作者:黄敏芳;詹亚旁;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学经典 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

    中医研究生是新时代中医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中医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原因临床水平欠佳.中医经典作为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提高意义重大,然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分析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关系出发,深度剖析中医经典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的促进作用,寻找目前中医经典教学的症结,探寻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敏;柴可夫;朴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2016~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其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来避免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选取2016~2017年的108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一共有83例,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人数一共有39例,2017年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患者有44例,在这些患者中,其不合理用药常见类型有32例,为药物用量过大,占38.5%,有21例为重复用药,占25.3%.有13例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6%,有16例患者为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占19.2%.结论:用药合理性是消化内科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案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操金红;刘俊;叶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依据护理工时排班应用于推拿科中的管理效果

    目的:探讨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推拿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患者数量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观察组根据护理工时进行排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和其日人均拖班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日均工作时间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排班,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任务,避免拖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彩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药调剂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45例中药调剂管理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全部45例案例中,由中药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案例共12例,由中药剂量出错所引发的问题共7例,由中药炮制品混淆所引发的问题共10例,由中药脚注执行发生错误所导致的问题共6例,由中药师未交代清楚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由复合错误而发生漏药现象共2例,由医生处方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结论:为避免发生问题,提升临床疗效,中药调剂师需要加强对中药调剂管理.

    作者:金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骨科护理人员术后换药的风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六西格玛原理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六西格玛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自诞生起迅速在全世界推行.随着该理论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的从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发展成以顾客为主体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六西格玛理论扩展渗透到生产和商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医院管理领域.文章针对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属性,阐述了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理论,探讨其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业科;包晓萍;朱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双因素管理法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双因素管理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医院麻醉恢复室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选择201 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期间开展双因素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中开展双因素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作者:毛建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医院2017年治未病膏方处方分析

    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是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中医学干预、调理亚健康状态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医院治未病中心近年来广泛运用膏方调理亚健康人群,以养脏腑、补气血、扶正驱邪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文章对2017年医院治未病中心的膏方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组方用药特点,为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膏方调理提供参考.

    作者:丁红生;陆树萍;戴建锋;钱静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方法:为提高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医院儿科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选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后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置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和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宣教工作,优化了儿科护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儿科健康宣教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芸芸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中医医院传统服务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医院通过与银行、社保机构、互联网企业的充分合作,研究或推出新型的自助设备、软件将有效地解决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作者:张一辉;姜宜明;沈为濂;沈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应用型卫技人才的需要——探讨医学实习(见习)生专业思想的现状和对策

    目的:基于培养应用型卫技人才的需要,对医院实习(见习)生专业思想现状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地市级非直属附属医院三、四年级见习生,五年级实习(见习)生共300名进行专业思想现状调查,从社会、认识、教育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医院实习(见习)生专业思想因素的原因.结果: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思想问题,结论:医院实习(见习)生存在专业认同程度低、专业稳定性差的问题.建议社会、学校与医院共同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教育,以建设一支稳定的临床专业队伍.

    作者:洪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