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琴
目的:探讨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力资源重组前后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人力资源重组为实施前,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人力资源重组后的为实施后,前后患者各200例.对实施前的患者进行科室常规的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妇产科的实际情况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和弹性排班.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结果:在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后,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降低工作量.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妇产科进行人力资源重组,根据科室的情况对护士进行岗位重组和弹性排班,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王芸;林海雁;李霞;张乐燕;胡莉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研究生是新时代中医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水平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中医研究生由于培养方式原因临床水平欠佳.中医经典作为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提高意义重大,然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分析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关系出发,深度剖析中医经典对中医研究生临床水平的促进作用,寻找目前中医经典教学的症结,探寻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敏;柴可夫;朴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围术期护理宣教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价值,以更好的提高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甲状腺科行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教育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及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患者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手术全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诊疗的完成,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脑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医院脑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医护技能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到脑外科的管理工作中.自行设计《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分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人性化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患者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
作者:施金月;周海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医院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运用沟通技巧能力、沟通指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使得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案例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医院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医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是医院健康持续的关键.因此,医院在重视自身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不但要大力抓好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而且要加大对行政、后勤等非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进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创建医疗人才队伍的基础,目前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水平不足、医师心理抵触、不重视综合能力等,鉴于以上因素,文章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管理建议.
作者:练维彬;黄晓城;颜福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理论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60例老年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危机管理模式.结果: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到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其老年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两组发生的危机事件数量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医疗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是将专业理论的丰富知识和灵活多变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带领护生独自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文章分析了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杨松萍;蒋新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作者:应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朱晓琴;杜艳;方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活动评分表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医院外科运用护理活动评分表对5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量进行调整,另选取符合标准的100例外科患者.结果:外科患者201 7年11月、2017年12月、2018年1月的NAS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各病种间NAS分值存在差异,其中畸形NAS分值低,创伤NAS分值高,且创伤NAS分值较畸形、功能障碍的NAS分值有显著差异(P<0.05);进行护理班次调整后,2017年10月、2017年11月的白班与夜班NAS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护理活动评分表对外科不同病种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可以精准掌握各病种所需护理工作量,进而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有效的调整依据.
作者:邵伟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1月住院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按照标准化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30人,在传统的非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铁红;张敏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CSEM)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符合心内科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CSEM制度,设置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成立结构合理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法与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CSEM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优秀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护理合格率、合理化意见采纳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文件书写与录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受表扬事件、论文发表人数与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均有明显提升,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实施CSEM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巴燕群;金建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提高GCP相关知识在精神科医院临床研究者中的知晓率,从而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方法:应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培训,实施措施包括强化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途径.检查GCP知识掌握程度及培训落实情况,发现培训不到位问题,存在培训盲区,知晓率低,需扩大培训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培训人次增加明显(P<0.01),研究人员对GCP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P<0.01),通过调查进行前后比较发现PDCA干预成效显著.结论: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效果显著,确保药物临床试验培训效果,从而利于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
作者:黄敏芳;詹亚旁;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医院通过与银行、社保机构、互联网企业的充分合作,研究或推出新型的自助设备、软件将有效地解决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作者:张一辉;姜宜明;沈为濂;沈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防范对策,避免外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加速其康复.结果:92例外科住院患者中,其跌倒发生者为12例,发生率为13.04%;跌倒发生因素主要为年龄大、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安全因素、病区环境、功能锻炼方法不恰当等.结论: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较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需加强对外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指导患者合理锻炼和安全服药,积极处理其自身疾病,降低或避免跌倒的发生,保障其生命安全.
作者:陆燕女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