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卫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流程单进行用药安全管理.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用药差错和用药缺陷情况及药物过期状况;采用医院自制问卷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率和用药缺陷率及药物过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单,可避免用药差错和缺陷的发生,降低药物过期发生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卫珍;王晓培;俞莹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共情护理对高危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选取入住医院新生儿科的100名高危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早期干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提高患儿对早期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针对老年科在职护士的心理问题,在主观幸福感问卷(GWB)及压力应对问卷基础上整合并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共设置疲乏、担忧、紧张、悲观、退避、自责、幻想、过度控制8个项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征询,对各项目分值权重进行调整,终完成评估表的制定,并于2016年12月起在老年科尝试应用,针对当次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在2017年1 2月份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两次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二次调查结果中护士的疲乏、紧张、悲观、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首次调查(P<0.05);二次调查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首次调查(P<0.05).结论: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有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减轻护士心理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芒;卓喜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排队管理在门诊心电图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心电图室2016~2017年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的60例为对照组,201 7年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加行排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均等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排队管理用于门诊心电图室管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等候时间,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素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7月神经外科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意外事故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流程后,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采用规范化交接班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交接班过程患者突发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叶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超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超声科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包括工作量重且多、重复检查、专科设置混乱、职责不清、技术水平难以满足需要等.因此,医院应制定专科设置的标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完善超声科的医疗制度等途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超声科室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0例于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新入职护理人员,并根据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则采取激励理论,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表明,所有的新入职护理人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成绩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的新护士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激励理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及护理技能,还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金茜茜;沈冶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起开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管理方法,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及危险评估,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型评价合格率、执行型评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可提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作者:徐峥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1月住院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按照标准化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30人,在传统的非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施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铁红;张敏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是福建闽西山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09年始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作者:余裕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45例中药调剂管理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全部45例案例中,由中药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案例共12例,由中药剂量出错所引发的问题共7例,由中药炮制品混淆所引发的问题共10例,由中药脚注执行发生错误所导致的问题共6例,由中药师未交代清楚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由复合错误而发生漏药现象共2例,由医生处方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共4例.结论:为避免发生问题,提升临床疗效,中药调剂师需要加强对中药调剂管理.
作者:金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注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医院在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细节护理管理,选取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各2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通过开展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诊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利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大学交流合作项目在国家战略、学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扩大合作范围、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作者:瞿筱逸;沈雪勇;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控措施之一.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与下一代的健康直接相关,同时与我国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各大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通过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管理对策,并重视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隐含的纠纷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减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文章围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工作展开探讨,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强化管理对策,以期预防医疗纠纷.
作者:陈丹;黄杨;王佩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基于互联网医疗探讨麻醉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为早期预防和控制麻醉科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行麻醉手术的5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作为实施前组,对201 6年7月~2017年12月麻醉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医疗下的麻醉相关知识教育后,发生医院感染21例,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感染率.结果:实施前麻醉科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其次依次为手术部位、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其他感染.实施前后患者感染率比较,实施后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方面感染、皮肤感染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所有感染患者均通过抗感染治疗痊愈.对实施前后两组各150例患者的调查,满意度比较可知,实施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管理,可以减少麻醉科的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童兰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六西格玛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自诞生起迅速在全世界推行.随着该理论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的从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发展成以顾客为主体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六西格玛理论扩展渗透到生产和商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医院管理领域.文章针对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属性,阐述了六西格玛原理的基本理论,探讨其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业科;包晓萍;朱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实施管理前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实施管理前后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管理后,医院血液内科病区基数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账物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贮藏条件及基数药品积压存在的问题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及时查找医院血液内科基数药品管理状况,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各问题的发生.
作者:方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医院制剂是我国药品市场的有效补充体,然而近几年我国医院制剂处于萎缩状态.文章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制剂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我国医院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医院制剂在治疗疾病中的有效作用,探讨了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趋势,以为中草药医院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美红;张晓芹;王慧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作者:应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