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金锴

关键词:普外科, 抗菌药物, 认知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方法:2017年1~5月收治的患者92例,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未经过干预,2017年6~10月收治的患者92例,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经过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的合格率及使用抗菌药物的考虑因素.结果: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发现,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基本合理使用无明显区别(P>0.05),干预前合理有效率为89.9%,干预后合理有效率为98.1%干预后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显著少于干预前(P<0.05);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选择发现,干预前普外科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感染病原菌、安全性、疗效.干预后普外科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情况、疗效,干预后细菌耐药情况的考虑比例明显多于干预前(P<0.05).结论:普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认知行为干预后效果理想.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思考

    通过总结分析全国与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状相结合,思考探索医院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的服务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人民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认可和需求在逐年增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低于全国同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诊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内涵,提高特色诊疗能力.

    作者:徐春凤;刘刚;韩永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方法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情况.方法:选取18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等人文关怀,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负面情绪进行分析.结果:运用人文关怀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可以给患者以慰籍和必要的帮助,使其配合医护进行诊治,缓解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明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骨科护理人员术后换药的风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研究骨科换药中的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很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及局部疼痛,造成其身体状态欠佳,需要更多的时间卧床休息,使其身体局部血液不循环,造成压迫,加之治疗过程中的频繁操作和家属探望,促使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201 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骨科换药患者21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切口未因换药造成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费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依据护理工时排班应用于推拿科中的管理效果

    目的:探讨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推拿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患者数量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观察组根据护理工时进行排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和其日人均拖班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日均工作时间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排班,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完成任务,避免拖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彩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注重细节护理管理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的:通过注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医院在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细节护理管理,选取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各2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通过开展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诊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利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干预的2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奥马哈系统与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较差映射方法探讨奥马哈系统和访视护理记录之间的概念符合程度.结果:访视记录中,患者症状与体征的描述共413份,其中316份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中的症状、体征完全符合,88份部分符合,9份不符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描述共3451份,其中2796份与奥马哈干预系统的干预方向内容概念完全符合,549份部分符合,106份不符合.结论: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具备一定价值,其能够描述护理中存在的大多数症状、体征、护理干预措施,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之后,可以作为我国社区护理的标准化系统.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精细化管理在ICU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ICU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ICU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ICU护理服务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临床ICU护理服务中,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价值.

    作者:应春晓;陈苗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方法:为提高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医院儿科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选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后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设置前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置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和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开展儿科健康宣教工作,优化了儿科护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儿科健康宣教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芸芸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作者医院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ICNS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控得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管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护理质控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用于ICU护理中能改善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

    作者:周旭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患者的输血安全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外科患者输血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外科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患者满意度为90.84%,实施后外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患者满意度为98.5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总结分析外科患者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谷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外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医院普外科于2017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主动上报率,统计实施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的主动上报率提高,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护理管理缺陷,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程玉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手术治疗后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随机选择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的患者34例,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总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健全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虞优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与改进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及不足,探讨相关改进措施,为优化精神科危险品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2~2017年医院精神科因危险品管理疏漏导致的1 21例危险事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特征,探讨 相关改进措施.结果:①危险品管理疏漏导致的危险事件种类主要有金属锐器相关危险事件,绳索、铁丝相关危险事件,玻璃碎片相关危险事件,烟火器具相关危险事件,固定设施相关危险事件,化学制剂相关危险事件等8类.②6年间,危险事件发生率逐年升高.③危险品管理疏漏多涉及初级及以下护士、医生、护工、保洁员和保安.④危险事件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在15~25岁和45~55岁;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危险事件发生率逐渐减少;⑤危险事件涉及的原发病前三位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结论:精神科危险品管理的漏洞原因多样,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是减少精神科危险品管理漏洞、降低相关危险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巧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2017年诊治的1 172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84例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现象,占7.16%.其中以抗生素多,占38.10%;其他为降压药物占28.57%,抗心律失常药物占13.10%,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占9.52%,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占7.14%,调节血脂药物占3.57%.药品用量不合理高,为36.91%;其次为联合配伍用药不合理占27.38%,重复用药占20.24%,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占8.33%,忽略用药禁忌证占7.14%.结论:应加强医师培训,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知晓各种药物成分、特征及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或消除药物不合理使用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与管理对策分析

    口腔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感染,包括口腔感染与颌面部感染.常见的病菌包括口腔正常菌群和白色念珠菌、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临床多以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为主.文章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文献分析,从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种类、方式、方法入手,对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管理对策,期望能够给口腔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构建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针对老年科在职护士的心理问题,在主观幸福感问卷(GWB)及压力应对问卷基础上整合并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共设置疲乏、担忧、紧张、悲观、退避、自责、幻想、过度控制8个项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征询,对各项目分值权重进行调整,终完成评估表的制定,并于2016年12月起在老年科尝试应用,针对当次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在2017年1 2月份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的两次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二次调查结果中护士的疲乏、紧张、悲观、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首次调查(P<0.05);二次调查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首次调查(P<0.05).结论:构建负性情绪整合评估表有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减轻护士心理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芒;卓喜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模式探究

    目的:探索适合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的模式.方法:制定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心内科急救药品和器械,并比较采用该管理模式前后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情况.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累计清单时间从(16.35±0.41)h降至(1.24±0.38)h,药品及器械完好率显著升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成熟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模式.

    作者:柯圆圆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2016~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其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根据研究来避免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选取2016~2017年的108例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一共有83例,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人数一共有39例,2017年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患者有44例,在这些患者中,其不合理用药常见类型有32例,为药物用量过大,占38.5%,有21例为重复用药,占25.3%.有13例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6%,有16例患者为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占19.2%.结论:用药合理性是消化内科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案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操金红;刘俊;叶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探讨

    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各规培基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培质量较差、规培待遇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文章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作者:梁浩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CSEM)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符合心内科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CSEM制度,设置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成立结构合理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法与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CSEM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优秀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护理合格率、合理化意见采纳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文件书写与录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受表扬事件、论文发表人数与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均有明显提升,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实施CSEM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巴燕群;金建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