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洵姬;姜建浩;陈毓
目的:加强对医院药剂科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提出了适合医院药剂科管理需求的监督管理应用的具体策略.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分析法及功能分析法分析了医院药剂科管理的现状,对监督管理功能在药剂科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论:针对医院药剂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环节管理、用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监督管理功能在药剂科管理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作者:周丽;董爱琴;陈鑫;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研究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产科自2016年期间在医院产科实施传统管理制度,为实施前,期间收治50例患者.2017年开始实施责任制包干卡管理制度,为实施后,期间收治50例患者.分别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与信息把握情况、护理水平评分、患者满意度等信息.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信息把握情况、护理水平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责任制包干卡引入产科管理工作后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信息的了解与把握情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小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麻醉科高值耗材管理质量的效果.加强麻醉科高值耗材的管理,保证数量齐全,质量完好,无丢失、无漏记、无少记及无过期情况的发生.方法:收集绍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2016年高值耗材管理质量检查反馈存在的问题,于2017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高值耗材的有效期失效率、漏记少记发生率及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高值耗材的有效期合格率、物品丢失率、计费正确率及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实施前.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麻醉科高值耗材的管理质量,增加医生满意度,减少错误收费的发生,从而节约了医院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疗安全系数.
作者:孙一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由于辅助用药的分类不明确及相关管控措施的缺乏,辅助用药的使用更多依赖于临床医师的主观意识,因而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及患者经济负担的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文章在总结分析医院辅助药物的使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归纳辅助用药应用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辅助用药管控措施的相关探讨,为辅助药物的合理管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入住医院产科的166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3名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病房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了解程度、母乳喂养率、身体状况的认知水平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了解程度、母乳喂养率、身体状况的认知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科病房的护理效果,有效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其母乳喂养率,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机预警机制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运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到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照护,观察组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引入危机预警机制.结果:危机预警机制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管道护理风险知识及管道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道安全管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引入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雪女;施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中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自几千年前就存在并发展至今.随着如今医疗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中医的医疗研究也相对应的得到完善和进步.但是,尽管如此,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中医临床技术的后退.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制定相关措施.
作者:陈朝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作者:庞维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通过正确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标本的正确性,减少标本在病理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通过对医院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措施,并进行应用,探讨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院内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总结,探讨出适合医院使用的管理办法,并进行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病理标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在对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办法的探讨,实施措施能有效帮助病理科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许国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新型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的30例为对照组,2017年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骨科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结果:观察组对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护士形象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詹姜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普外病区收治的患者3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3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质控评分情况、生存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规范护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饶敏丽;王淑燕;丁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责任医生团队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医院随机选择了200例无典型或特殊性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所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医生团队干预措施.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似,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责任医生团队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突出,能够有效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作者:郑世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将医院开发的DSS系统结合肿瘤内科特点用于科室的日常护理管理,观察组16名护理人员采用DSS系统管理,对照组16名护理人员采用提倡护理管理,比较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数据整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数据整理能力、判断能力指标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宋慧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妇产科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更注重操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作为妇产科学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医学模拟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妇产科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何颖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学微视频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它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补充.文章探讨将微视频引入药理学当中,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焦河玲;张跃文;王琳琳;刘亚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ISO管理体系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检验科的400例检查报告单,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的200例检查报告单设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的200例检查报告单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行常规临床管理,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加行ISO管理体系.比较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报告合格率、准时发放率和检验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T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设备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管理体系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升检验结果质量,保障检验设备的规范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晓浩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急诊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并分析原因,以便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9名和对照组49名,观察组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实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和实习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急诊科临床带教学生的管理,以问题为切入点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学生考核成绩,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的临床带教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分析产科病房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的实施及成效.方法:产科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时间为2017年7月,由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监管小组协调产科病房安全用药管理工作,对病区临床用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落实用药制度和流程及评价机制,确保产科病房用药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加强护士安全用药培训、规范安全用药流程、加强高危、特殊、新药管理、建立缺陷报告制度.实施前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管理效果评估对象,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用药差错率和患者投诉率.结果: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后用药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后患者投诉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病房安全用药流程管理能够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芳芳;范淑丽;潘爱华;蔡彩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名护士,2016年7~12月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分层级针对性护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及产妇与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不合格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绩效考核评分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护理不合格率比较上实施后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绩效,有助于提升产妇及护士满意度,构建和谐护产关系,增加护士工作主动积极性.
作者:李小杭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理使用.方法:收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常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实践,制定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结果:从确定高危药品目录、设置专区专柜、设置警示性标识、双人核对、合理用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监测等方面建立了静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结论:在静配中心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多方面确保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作者:金莲玉;叶刘兰;洪顺福 刊期: 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