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自几千年前就存在并发展至今.随着如今医疗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中医的医疗研究也相对应的得到完善和进步.但是,尽管如此,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中医临床技术的后退.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制定相关措施.
作者:陈朝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病房发生感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监测,以探索普外科病房感染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6~2017年收入医院普外科治疗的住院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可造成病房存在感染情况的原因,探究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医院普外科在2016年共收治住院患者1231例,其中67例患者发生感染,占5.44%.2017年共收治住院患者1562例,其中3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9%.医院普外科通过采用符合科室的护理管理方法后,其医院感染得到了控制,普外科对2016~2017年的医院感染人数进行比较,2017年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房感染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通过对普外科病房实施符合科室的护理管理后,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的转归,加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的监测培训和管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桂梅;吴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就是放射科,在医学临床的诊疗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并掌握放射的技术原理,重视放射的质量提升,尤其是X线片质量和数字X射线摄影质量.因为,在放射科的工作中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诊断和技术.虽然,有互通性,但也是相互独立的.很多临床上的学者认为,简单被动性的重复机械劳动就是放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以放射技术在很多人中是不受重视,不被看好的.但是随着我国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放射领域也在不断进步,所以它已不再是对照片进行简单的洗片,还包括了很多相关方面的技术工作,如CR、DR、MRI、DSA这些工作合在一起,就能够为其他医疗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和影像,对疑难病症起到确定诊断的作用.文章对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放射诊断质量提升的主要方法.
作者:周慧;娄欣欣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在临床处置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超声科收治的患者68例,将2016年1~6月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置.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危急值报告处置,观察两组患者的危急值处理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遵守情况、病情知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危急值处理时间、危急值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处置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科临床处置过程当中,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理想,有利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严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的健康体检更加受人重视,推动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对健康体检中心的环境、服务、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健康体检中心工作的重点.文章旨在探讨了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与效果.
作者:王守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妇幼医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对医患双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实施后,研究比较实施后和实施前单方调剂时间、患者候药时间、患者及药房医务人员的舒适度.结果:实施后单方调剂时间、患者候药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患者的舒适度,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药房医务人员的舒适度,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通过对药房的精细化管理,可明显提高药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者取药等候的时间缩短,同时也改善了患者和药房医务人员的舒适度.
作者:顾敏烨;徐飞鹤;徐瑜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慢病在医学当中称为非传染性疾病,慢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的症状为主,慢性疾病通常起病的时间较长,且原因处于模糊边界,是导致许多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临床药师在对药物的理解之上,对患者进行宣传用药的有关知识,大限度减少患者病情的发生,发挥药师在管理的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治疗效率及满足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素养.文章对临床药师在慢病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药师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总结.
作者:竺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通过正确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标本的正确性,减少标本在病理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通过对医院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措施,并进行应用,探讨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院内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总结,探讨出适合医院使用的管理办法,并进行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病理标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在对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办法的探讨,实施措施能有效帮助病理科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许国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将检验科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出来,并提出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被检验样本危险性、工作环境缺乏保障、检验器具与医疗废物处理、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进行了危险性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检验科工作环境、制订规范化的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完善检验科医务人员医疗保健制度、加强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教育和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与结论:为医学检验人员建立科学有效的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并强化对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有效地减少检验人员疾病传播、病毒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方法.
作者:周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高血压、肿瘤、心脑血管及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逐渐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该类型疾病所具备的疗效不显著、病程长及反复发作等显著特点,不仅是国内医疗费用提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基层卫生机构管理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陆雅芳;樊定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责任医生团队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医院随机选择了200例无典型或特殊性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所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医生团队干预措施.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似,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责任医生团队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突出,能够有效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作者:郑世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针对骨科开展疼痛护理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300例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均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相同的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另外开展针对疼痛护理的分层级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同时采用科学判定标准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36 h的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后36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就各项护理满意度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作为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的核心人员,应正确认知及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态度与疼痛管理效果息息相关.通过给医护人员培训,把新的知识理念应用于临床患者,这种分层级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提高各级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技能,而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另一方面还可同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王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入住医院产科的166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3名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病房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了解程度、母乳喂养率、身体状况的认知水平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了解程度、母乳喂养率、身体状况的认知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科病房的护理效果,有效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其母乳喂养率,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名护士,2016年7~12月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分层级针对性护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及产妇与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不合格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绩效考核评分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护理不合格率比较上实施后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绩效,有助于提升产妇及护士满意度,构建和谐护产关系,增加护士工作主动积极性.
作者:李小杭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服务型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医院骨科于2017年下半年引入服务型管理理念,实行以服务为导向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管理中注重服务意识,为护理人员个人发展提供平台,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压力、采取有效竞争和激励手段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施半年后,比较实施前(201 7年1~6月)、后(2017年6~12月)病区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护理人员在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护患交流沟通、应急应变能力、护理的责任意识等项目得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评分也较实施前大幅提升(P<0.05).结论:服务型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护理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作者:熊萍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研究责任制包干卡在产科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产科自2016年期间在医院产科实施传统管理制度,为实施前,期间收治50例患者.2017年开始实施责任制包干卡管理制度,为实施后,期间收治50例患者.分别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与信息把握情况、护理水平评分、患者满意度等信息.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信息把握情况、护理水平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责任制包干卡引入产科管理工作后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信息的了解与把握情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小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老年康复科施行全责康复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老年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3例为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的观察组,余下53例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责康复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上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康复科中应用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李婷婷;程秀芬;江晓琴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级标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医院ICU病房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交接班制度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以医院产科病房为研究科室,2016年5月~2017年3月对产科病房交接班制度进行改进,选择未改进前的2016年1~4月为对照.比较改进前后交接班管理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交接班制度改进后的NSAR评分明显高于改进(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产科交接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能够提高产科交接班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隐患和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作者:梁丹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应用行为管理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管理,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环境,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调查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质量和护理环境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管理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君丽;周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士长查房新模式在老年康复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收住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传统护士长查房模式的设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采用护士长查房新模式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更优质的护理质量.结论:护士长查房新模式可以提高老年康复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作者:程秀芬;何华琴;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管理实施责任包干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医院妇科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责任包干制对负责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即结合医院管理的考核标准对病区的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分为药品器材管理小组、文书管理小组及护理服务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对本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安排指导,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另选取未实施该制度管理前的100例患者作为比较,分析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行责任包干制后,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护理管理实施责任包干制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马仙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计划在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医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TS计划能显著缩短腹部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图的效果.方法: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0例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流程图管理.比较两组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理论知识和保护、换药及冲管知识、脱落护理、穿刺皮肤护理等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导管脱落、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流程图用于肿瘤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知识的掌握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婷;周琦;贺春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基于5E模式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感染防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实施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5E模式护理.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出院时护理满意度、6个月术后并发症及入院前与出院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生理、心理及自律方面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及自律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E模式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文琦;方华瑾;黄璐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将医院开发的DSS系统结合肿瘤内科特点用于科室的日常护理管理,观察组16名护理人员采用DSS系统管理,对照组16名护理人员采用提倡护理管理,比较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数据整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数据整理能力、判断能力指标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宋慧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加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药综合治疗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将入住医院儿科的9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补液、抗感染、吸氧、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综合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姚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新型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的30例为对照组,2017年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骨科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结果:观察组对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护士形象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詹姜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法在老年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病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目视管理法,比较两组对病房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病房护理质量评分总分为(97.33±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9±2.45)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结论:目视管理法用于老年病房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少芬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院的薪酬激励体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对医疗体系中的绩效管理能起到指导及风向标的作用,真正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计酬”的分配原则,医、护、医技各自工作量能够及时准确量化,促进组织绩效水平的提升.
作者:陈为培;杨建兰;高上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传统的个人责任制管理模式转为小组责任制,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责任小组划分,充分考虑护士的个人能力及特点,实现能力互补,设立责任组长,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护理工作,调整传统的个人责任制管理模式,围绕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制定相关规定,强调团队精神,提升护士的责任感.自201 7年4月起开始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实施后骨科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不良事件有效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骨科病区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高岚;张莉;陈丽平;袁建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肿瘤科静脉输液港的流程化管理方法与成效.方法:自2017年4月起建立肿瘤科静脉输液港的规范化流程,包括静脉输液港的使用、维护、并发症处理等内容,并根据流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积极收集反馈意见,做好流程整改,全面实施流程化管理,实施时间为1年,评价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静脉输液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静脉输液港的流程化管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佳雯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流程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系统进行液体管理指导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医院ICU科室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应用PiCCO系统对研究对象的液体管理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管理,直至患者液体状态维持正常循环或是死亡.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家属满意度,以评价流程化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iCCO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管理能够促进PiCCO对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的监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缪时星;宋于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眼外科内眼手术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感染管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眼外科内眼手术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应用感染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不同管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评分、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状况综合评分,以及依从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眼外伤内眼手术实施感染管理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感染知识的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率、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朱瑜;李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分析产科病房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的实施及成效.方法:产科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时间为2017年7月,由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监管小组协调产科病房安全用药管理工作,对病区临床用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落实用药制度和流程及评价机制,确保产科病房用药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加强护士安全用药培训、规范安全用药流程、加强高危、特殊、新药管理、建立缺陷报告制度.实施前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管理效果评估对象,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用药差错率和患者投诉率.结果: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后用药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实施后患者投诉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病房安全用药流程管理能够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芳芳;范淑丽;潘爱华;蔡彩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剖析加强西药房管理力度对减少药患纠纷发生风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医院接诊的病患400例,将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00例.观察组采取加强西药房管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房管理措施.综合分析两组药患纠纷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药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积极采取加强西药房管理力度的方式对西药房进行管理,可降低药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采纳和使用.
作者:吴小洪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在药剂科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60例患者作为常规管理组,在此期间所有患者在用药时均实施常规的用药管理,将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危机管理组,在此期间所有患者用药时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危机管理.两段时期结束后,对两组的用药差错情况和满意程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危机管理组中,仅出现1例药剂用量错误和1例给药方式措施,用药差错总发生率仅为1.25%,常规管理组中,药剂用量错误3例,给药方式错误2例,给药患者错误2例,给药种类错误3例,用药差错总发生率达到6.25%.在满意程度方面,危机管理组的非常满意率65.63%和总满意率98.75%远远高于常规管理组的非常满意率45.63%和总满意率91.88%(P<0.05).讨论:将危机管理应用于药剂科用药管理当中,大幅度降低了发生用药差错的概率,患者对危机管理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危机意识.
作者:徐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理使用.方法:收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常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实践,制定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结果:从确定高危药品目录、设置专区专柜、设置警示性标识、双人核对、合理用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监测等方面建立了静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结论:在静配中心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多方面确保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作者:金莲玉;叶刘兰;洪顺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门诊药房发放药品为此次调查对象,在2016年实施传统药房管理模式,在2017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后对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药房管理模式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门诊药房退药率明显下降,并达到了预计的降低目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方面起到的效果显著.
作者:季莎莎;阮芳;陈湘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由于辅助用药的分类不明确及相关管控措施的缺乏,辅助用药的使用更多依赖于临床医师的主观意识,因而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及患者经济负担的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文章在总结分析医院辅助药物的使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归纳辅助用药应用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辅助用药管控措施的相关探讨,为辅助药物的合理管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加强对医院药剂科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提出了适合医院药剂科管理需求的监督管理应用的具体策略.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分析法及功能分析法分析了医院药剂科管理的现状,对监督管理功能在药剂科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论:针对医院药剂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环节管理、用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监督管理功能在药剂科管理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作者:周丽;董爱琴;陈鑫;吴三桂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药房介入管理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医院ICU、心内科,肿瘤等开出的9842张处方,根据时期分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之间的4955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均为传统管理时期,2017年5月~2018年4月之间的4887张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均为药房介入管理时期,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体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对照,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不合理药物选择、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等方面的不合理用药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药房介入管理能够对临床科用药进行指导和监管,可有效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钱希琛;王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医护理取得了很大发展,其特色及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可.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结合现代护理理念和思维,研究解决对策十分重要.文章就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及护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作者:沈丽佳;何桂娟;周云仙;裘秀月;蔡华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文章对我国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未来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对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研究较少,而我国作为抗菌药物使用大国,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研究十分必要.因此,需要通过对抗菌药物相关政策进行研究,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雯;阎玉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传统的师承教育以师带徒、注重经典、学在临证为主要特点,是中医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目前师承教育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其优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为促使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需要在《中医药法》及相关《意见》的指导下,从尽快将中医药师承教育纳入各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着手贯彻落实法律规定,以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蔡晴晴;高建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基层医疗机构是保证我国医疗服务均等性的重要机构之一,而由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还未形成完善合理的绩效管理,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我国医疗服务均等性和普及性的发展目标.文章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困难进行总结和分析,力图找到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所使用的绩效管理策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作者:许雪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新人职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6~2017年期间的20名新入职手术室护士,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的20名新入职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7年期间的20名新入职手术室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优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成绩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积极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新入职手术室护士的优化管理可提高培训成绩,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度和工作满意度.
作者:胡堃苗;周胤婵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量化绩效考核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医院ICU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应用量化绩效考核模式,观察组应用量化绩效考核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的一级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人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在ICU护理管理过程当中,应用量化绩效考核模式效果理想,改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舜瑛;吕翔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人本原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研究的方法,是对科室的11名护士进行资料分析.2017年8~11月,科室尚未实施人本原理的护士长管理模式;2017年12月~2018年3月,科室实施了人本原理的护士长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实施人本原理前后,科室护士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的效果差异.结果:人本管理模式下,护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有效激发,占到护士工作人员的91%;护士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增强,占到护士工作人员的91%;护士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明显提升,能良好遵循护士的规章制度,占比达到100%.均高于人本原理实施前的数据(P<0.05).实施人本原理护士长管理模式后,护理事故、护理投诉率明显降低至0%,低于人本原理实施之前(P<0.05).结论:人本原理在护士长管理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护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工作中的创造性显著提升.
作者:申晓梅;任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究mini-CEX在新护士岗前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医院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新入职护士9名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岗前管理培训方法,为实施前;2017年新入职护士1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应用mini-CEX进行岗前管理培训,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mini-CEX量表评估的得分情况;实施前后研究对象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施前后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新护士末次考核mini-CEX量表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对培训结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mini-CEX培训能提升培训效果,提升带教老师和新入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岗前管理培训工具,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范萍;周贵香;魏琴;夏学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作者:庞维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业务学习在提高神经内科综合业务水平的应用.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开始于每年12月份对神经内科各级临床医生进行业务学习考核,包括教学教课和病例讨论,同时动态性评估各级临床医生的知识水平及更新情况.结果:每年业务学习考核检测结果显示两年间科室临床医生的平均业务知识考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题型得分显示,名词解释得分显著下降,多选题、简述题、单选题和论述题得分明显提升,其他题型无明显差异.答题正确率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成绩在60~69分的比例分别为52.6%、19.0%,70~79分比例为10.5%、52.4%,80分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6.8%、28.6%.不同职称分层显示,高级职称组得分成绩高,中级职称组得分成绩低,初级职称组居中.结论:业务学习应用于神经内科综合业务水平管理,有助于了解各级医生的知识水平,提升科室整体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高科室的综合业务水平及科室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榕;金洪国;何松彬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低年资护士胜任能力培养中应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办法的价值.方法:将在医院急诊科工作的52名参加护理能力培训的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能力培训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能力培训措施基础上,加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制度.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急诊技术以及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急诊技术考核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各项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资护士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能,提高其护理技能和综合护理能力,有利于护士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其长远发展起到一定好处.
作者:邹素华;周芳鸣;吕春晓;潘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压源,并探讨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措施,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重症学科科监护室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工作的压力源情况.结果:工作压力源方面,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的协调问题及护理专业问题是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而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和工作资源、科室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来源则较弱;在单项压力源的评分上,频繁的考核、质量问题及检查反馈得分高,压力大.结论:重症科由于其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护士的工作压力较为繁重,极易产生负面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措施,正面纠正、积极引导和调整护士的心理状况,减轻其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护士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发志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中开展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在急诊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将2016年(实施前)与2017年(实施后)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为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及综合实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各方面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
作者:朱晓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学微视频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它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补充.文章探讨将微视频引入药理学当中,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焦河玲;张跃文;王琳琳;刘亚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本文探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改进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探索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新途径,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作者:刘志勇;孟毅;常学辉;关东升;张娟;赵彩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医经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课开设了实验课.该课程虽为选修课,但学生普遍反映能加深对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该课程建设有效地提高了中医经典实验课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张伟妃;张瑞义;张伟荣;朱龙英;赵荣华;李福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前中医药院校大班授课,学时压缩,导致传统《内经》教学授课效果不理想.为了适应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内经》理论在当代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从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确立了“精读精解原文、理论结合临床、借鉴现代研究”的中医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内经选读》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作者:唐华伟;高小玲;霍磊;李迎霞;邵雷;陈玉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探讨提高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从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出发,结合推拿学科特点,探索有效方法.结果: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应从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考核、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重新梳理,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有更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肖彬;李征宇;李蔚江;张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妇产科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更注重操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作为妇产科学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医学模拟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妇产科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何颖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120例超声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的60例为对照组,2017年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医疗纠纷的科室管理.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沟通不佳、技术失误等,有效的管理对策可规避医疗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春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呼吸科的22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间的差异,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相比,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广谱抗生素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操作是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邱虹;李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改良分诊模式对急诊候诊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急诊患者2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诊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模式分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满意度9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8% (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改良模式分诊,可显著提高分诊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急诊患者的诊治安全,提高患者的候诊满意度.
作者:黄秀;金清河;金盈盈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分析超声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接受超声侵入性操作的37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862例和观察组19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侵入性检查,观察组采用优化超声侵入操作.分析感染发生状况,比较两组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1.24%.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3株,占63.89%;革兰阳性菌13株,占36.11%.观察组感染率仅为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超声侵入性操作易引发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提高抗感染意识,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能大程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胡文诒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选取2017年1~4月骨科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病区管理、护理隔离巡视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英;程婷婷;吕佳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2017年接待的CT诊断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未开展CT诊断与技术质量优化管理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而2017年开展诊断与技术质量优化管理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CT诊断准确率高达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进行优化管理后,可以明显提高CT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维军;石磊;谢铁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为患者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的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使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得以有效减少.
作者:吴晓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共42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预警管理机制进行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共4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达标率,统计其护理期间的医院感染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实效和护理文书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可提高护理质量达标率,预防消化内科医院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干超;徐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二甲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方法: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工作、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进行规范、对器械消毒灭菌程序进行规范等工作.结果: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得到了规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二甲医院口腔科来讲,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控制对策,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作者:施锡辉;李静丽;张璐达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将行动研究法运用在县级医院护理过程中,对质量改进培训,探讨改进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基线调查、模型开发和效果评价等方法,进行县级医院护理质量改进.找出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并据此制定完善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通过一个周期的新培训模型干预后,摸索出在县级医院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改进方法和措施.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进行质量改进,使其能够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应用,从而提升县级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力.
作者:徐秋红;余新颖;杨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ISO管理体系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检验科的400例检查报告单,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的200例检查报告单设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的200例检查报告单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行常规临床管理,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加行ISO管理体系.比较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报告合格率、准时发放率和检验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T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设备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管理体系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升检验结果质量,保障检验设备的规范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晓浩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麻醉科高值耗材管理质量的效果.加强麻醉科高值耗材的管理,保证数量齐全,质量完好,无丢失、无漏记、无少记及无过期情况的发生.方法:收集绍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2016年高值耗材管理质量检查反馈存在的问题,于2017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高值耗材的有效期失效率、漏记少记发生率及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高值耗材的有效期合格率、物品丢失率、计费正确率及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实施前.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麻醉科高值耗材的管理质量,增加医生满意度,减少错误收费的发生,从而节约了医院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疗安全系数.
作者:孙一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标本管理,观察组对标本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标本管理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质量改进、护患融洽、护理纠纷等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标本管理情况,观察组的标本感染、标本丢失、标本不上锁、送检资料不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过程当中,对标本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其效果显著.
作者:盛淑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手术室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5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261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的261例手术患者实施“破窗理论”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医护人员安全意识防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破窗理论,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吴海青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强化措施,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后标签贴错、药品排错、加药错误、标签遗漏、标签打印错误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后,临床科室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岗位安全管理得到充分保证,降低医护人员因自身健康问题的转岗,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减少中心内部差错发生次数.
作者:叶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临床医疗安全管理中,使用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收治的114例出现超声危急值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的57例孕妇为接受常规监测急救的对照组,余下57例为2017年接受超声危急值报告监测急救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临床干预效果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平均干预时间、孕产妇急救率、围生儿急救率、医患纠纷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施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有效减少干预时间,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急救率,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对保障孕产妇及围生儿生命健康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菲妮;陈晓晓;徐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将危机管理理论融入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0例于2017年在医院呼吸科进行危机管理期间就诊的患者,与实施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呼吸科的护理安全工作中实施危机管理理论,减少了医院发生危机事件的几率.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其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朱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识别、评估、控制、评价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老年病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200例,于2017年6月起采用识别、评估、控制、评价程序护理管理模式,分析其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并统计护理差错、护理差缺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护理差错、护理差缺、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识别、评估、控制、评价程序在构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的安全模式中行之有效,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差错、差缺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马文蕴;范雅婷;干月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机预警机制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运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到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照护,观察组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引入危机预警机制.结果:危机预警机制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管道护理风险知识及管道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道安全管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肛肠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引入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雪女;施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强化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探究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放疗技师12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开始,医院对放疗技师开展放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开展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放疗技师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放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时间.并对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进行总结.结果:对放疗技师开展放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后,放疗技师工作中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实施前,放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时间显著高于管理实施前(P<0.05).放疗技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的安全管理和放疗设备的安全管理两方面,开展管理后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和延长设备安全运行时间.结论:放疗技师应明确自身在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通过强化对放射治疗的安全管理和放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放射治疗的安全稳定性.
作者:钱国光;汪梅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医院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6月医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ICU用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ICU用药安全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1).结论:在ICU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丁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慎独”理念的加强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医院于2012~2017年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运用“慎独”理念,精神科护士总人数为10人,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指在其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慎独”理念的加强,对照组则是像平常一样不采取任何措施,后以护理质量和三方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科室内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慎独”理念加强的观察组护士,其护理质量和三方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慎独”理念可提升护理质量,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李雅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从基本公卫问卷调查结果看如何拓展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以更好的提升基层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浙江省宁波市部分居民的医疗卫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内容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结果:城市户籍的居民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戒烟的正确方式、避免肥胖的方法、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方面,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居民(P<0.05);城市户籍的居民在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主动遮住口鼻、被动物咬/抓伤后及时处理、出现常见疾病时及时就医、具备简单急救技能、当出现需救治患者时拨打救治电话等健康行为方面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居民(P<0.05).结论:基本公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服务街道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健康行为情况方面整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中,农村户籍居民的改进工作压力更为突出.
作者:沈巧燕;孙娟;管静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健康宣教中,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以入住医院血液内科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住院各阶段、流程注意事项的了解,增强患者对各项医疗护理诊疗的依从度,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治愈和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梁珍伟;王艳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急诊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并分析原因,以便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9名和对照组49名,观察组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实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和实习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急诊科临床带教学生的管理,以问题为切入点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学生考核成绩,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的临床带教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心电图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学中的难点部分.心电图是必须初步掌握的一部分,课本上的理论和图形十分难学,其图线难辨并且难记,而实习医生和护士到心电图室学习就不同于书本的理论,而是对书本和见习知识的巩固和补充.文章就探讨在临床上,带教老师如何提高带教质量,通过新的各种带教方法,从而培养实习医生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上学习心电图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心电图的认识,进一步将心电图的临床实际应用和书本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让他们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作者:施灵丹;吴彩云;陈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普外病区收治的患者3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3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质控评分情况、生存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规范护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饶敏丽;王淑燕;丁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老年患者用药差错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7月在医院老年科住院诊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出现的用药差错情况;针对用药差错问题,于2017年8月~2018年1月对在医院老年科住院诊治的260例老年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后老年患者的用药差错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防范老年患者给药差错中的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老年患者用药差错率,还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裘丽珍;刘雪珍;沈秀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医院住院行化疗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进行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疼痛情况;调查两组护士护理风险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风险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化疗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可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掌握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焦虑、疼痛程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静静;胡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产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62起的资料,整理并总结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结果:防范措施开始实施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了,医疗失误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病患护理满意度也有很大提高.结论: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分析,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完善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出院后COP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出院后COPD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COPD患者微信平台予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Morisky-Green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出院后CO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劳洵姬;姜建浩;陈毓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医技检查作为医院业务运转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患者就诊体验.文章阐述在以“零等待”为目标的背景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通过医技检查预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优化各项医技项目预约流程,有效配置检查资源,从而达到提高就诊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的目的.
作者:周洲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心电图作为临床检查技术之一,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对心电图的管理多采用心电图信息系统.以往的心电图数据格式很难用于检索和注释,HL7-aECG格式,有望成为心电图信息化领域的统一标准,有助于心电图信息数据的发展.文章对HL7-aECG格式的心电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探讨,以为多元化心电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周竞飞;徐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通过对公立医院月末固定资产、总务材料、医用材料等物资会计核算进行改进处理.比较传统方法与改进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
作者:王东;应露蓉;厉胜群 刊期: 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