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在临床处置中的应用

严静

关键词:超声科, 危急值报告, 临床处置,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在临床处置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超声科收治的患者68例,将2016年1~6月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置.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危急值报告处置,观察两组患者的危急值处理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遵守情况、病情知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危急值处理时间、危急值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处置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科临床处置过程当中,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理想,有利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行为管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应用行为管理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管理,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环境,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调查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质量和护理环境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管理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君丽;周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FTS计划在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计划在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医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TS计划能显著缩短腹部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的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2017年接待的CT诊断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未开展CT诊断与技术质量优化管理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而2017年开展诊断与技术质量优化管理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CT诊断准确率高达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进行优化管理后,可以明显提高CT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维军;石磊;谢铁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门诊药房发放药品为此次调查对象,在2016年实施传统药房管理模式,在2017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后对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药房管理模式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门诊药房退药率明显下降,并达到了预计的降低目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方面起到的效果显著.

    作者:季莎莎;阮芳;陈湘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二甲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目的:分析二甲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方法: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工作、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进行规范、对器械消毒灭菌程序进行规范等工作.结果: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得到了规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二甲医院口腔科来讲,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控制对策,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作者:施锡辉;李静丽;张璐达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更注重操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作为妇产科学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医学模拟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妇产科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何颖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临床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慢病在医学当中称为非传染性疾病,慢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的症状为主,慢性疾病通常起病的时间较长,且原因处于模糊边界,是导致许多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临床药师在对药物的理解之上,对患者进行宣传用药的有关知识,大限度减少患者病情的发生,发挥药师在管理的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治疗效率及满足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素养.文章对临床药师在慢病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药师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总结.

    作者:竺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新型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新型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的30例为对照组,2017年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骨科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结果:观察组对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护士形象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查房模式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詹姜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普外病区收治的患者3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3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质控评分情况、生存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规范护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饶敏丽;王淑燕;丁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mini-CEX在新护士岗前管理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mini-CEX在新护士岗前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医院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新入职护士9名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岗前管理培训方法,为实施前;2017年新入职护士1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应用mini-CEX进行岗前管理培训,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mini-CEX量表评估的得分情况;实施前后研究对象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施前后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新护士末次考核mini-CEX量表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对培训结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mini-CEX培训能提升培训效果,提升带教老师和新入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岗前管理培训工具,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范萍;周贵香;魏琴;夏学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责任包干制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管理实施责任包干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医院妇科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责任包干制对负责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即结合医院管理的考核标准对病区的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分为药品器材管理小组、文书管理小组及护理服务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对本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安排指导,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另选取未实施该制度管理前的100例患者作为比较,分析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行责任包干制后,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护理管理实施责任包干制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马仙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心的岗位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强化措施,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后标签贴错、药品排错、加药错误、标签遗漏、标签打印错误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后,临床科室对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岗位安全管理得到充分保证,降低医护人员因自身健康问题的转岗,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减少中心内部差错发生次数.

    作者:叶慧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县级医院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培训与效果

    目的:将行动研究法运用在县级医院护理过程中,对质量改进培训,探讨改进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基线调查、模型开发和效果评价等方法,进行县级医院护理质量改进.找出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并据此制定完善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通过一个周期的新培训模型干预后,摸索出在县级医院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改进方法和措施.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进行质量改进,使其能够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应用,从而提升县级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力.

    作者:徐秋红;余新颖;杨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普外科病房感染因素监测与护理管理

    目的:探究普外科病房发生感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监测,以探索普外科病房感染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6~2017年收入医院普外科治疗的住院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可造成病房存在感染情况的原因,探究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医院普外科在2016年共收治住院患者1231例,其中67例患者发生感染,占5.44%.2017年共收治住院患者1562例,其中3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9%.医院普外科通过采用符合科室的护理管理方法后,其医院感染得到了控制,普外科对2016~2017年的医院感染人数进行比较,2017年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房感染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通过对普外科病房实施符合科室的护理管理后,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的转归,加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的监测培训和管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桂梅;吴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RBRVS视角的医院绩效管理与实践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院的薪酬激励体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对医疗体系中的绩效管理能起到指导及风向标的作用,真正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计酬”的分配原则,医、护、医技各自工作量能够及时准确量化,促进组织绩效水平的提升.

    作者:陈为培;杨建兰;高上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践

    目的: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理使用.方法:收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常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实践,制定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结果:从确定高危药品目录、设置专区专柜、设置警示性标识、双人核对、合理用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监测等方面建立了静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结论:在静配中心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多方面确保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作者:金莲玉;叶刘兰;洪顺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目的:强化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探究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放疗技师12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开始,医院对放疗技师开展放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开展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放疗技师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放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时间.并对放疗技师在放疗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进行总结.结果:对放疗技师开展放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后,放疗技师工作中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实施前,放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时间显著高于管理实施前(P<0.05).放疗技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的安全管理和放疗设备的安全管理两方面,开展管理后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和延长设备安全运行时间.结论:放疗技师应明确自身在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通过强化对放射治疗的安全管理和放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放射治疗的安全稳定性.

    作者:钱国光;汪梅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为患者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的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使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得以有效减少.

    作者:吴晓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业务学习对提高神经内科综合业务水平的思考

    目的:探讨业务学习在提高神经内科综合业务水平的应用.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开始于每年12月份对神经内科各级临床医生进行业务学习考核,包括教学教课和病例讨论,同时动态性评估各级临床医生的知识水平及更新情况.结果:每年业务学习考核检测结果显示两年间科室临床医生的平均业务知识考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题型得分显示,名词解释得分显著下降,多选题、简述题、单选题和论述题得分明显提升,其他题型无明显差异.答题正确率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成绩在60~69分的比例分别为52.6%、19.0%,70~79分比例为10.5%、52.4%,80分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6.8%、28.6%.不同职称分层显示,高级职称组得分成绩高,中级职称组得分成绩低,初级职称组居中.结论:业务学习应用于神经内科综合业务水平管理,有助于了解各级医生的知识水平,提升科室整体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高科室的综合业务水平及科室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榕;金洪国;何松彬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低年资护士胜任能力培养引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低年资护士胜任能力培养中应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办法的价值.方法:将在医院急诊科工作的52名参加护理能力培训的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能力培训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能力培训措施基础上,加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制度.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急诊技术以及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急诊技术考核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各项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资护士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能,提高其护理技能和综合护理能力,有利于护士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其长远发展起到一定好处.

    作者:邹素华;周芳鸣;吕春晓;潘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