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 杂志社, 一稿两投, 问题处理
摘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电压及频率变化对正常大鼠脊髓反射的影响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麻醉状态下S_1脊髓节段不同电压及频率硬膜外脊髓电刺激(ESCES)所诱发的脊髓反射,探讨ESCES诱发脊髓反射的发生机制及来源.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10只,麻醉后手术将电极植入S<,1>脊髓节段,予以波宽200μs、电压强度分别为400,600,1200 mV的单脉冲ESCES;1200 mV时,频率分别为50,60,80,100 Hz的ESCES.以同心圆针电极记录大鼠后肢半腱肌肌腹的肌电信号,观察所诱导脊髓反射的特点.结果 能引起大鼠半腱肌反应的阈值为300 mV.3种电压强度的ESCES能诱导出2种潜伏期成分的脊髓反射,较低的400,600 mV电压强度可诱发出长潜伏期成分,潜伏期分别为(5.27±0.36)ms和(5.19±0.67)ms;较高的1200 mV电压强度可诱发出短潜伏期成分,潜伏期为(2.57±0.23)ms.4种较高频刺激均可诱发出脊髓反射,但刺激后期都出现了脊髓反射脱落后不规律出现,部分大鼠出现了较高频刺激后期脊髓反射完全消失.50 Hz频率的ESCES所诱发脊髓反射的潜伏期和波宽分别为(4.46±1.07)ms和(7.33±1.00)ms,与另外3种频率所诱发脊髓反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电压的ESCES可诱导出不同来源的脊髓反射.长潜伏期成分可能是兴奋脊髓背根传入神经后引起的单突触反射;短潜伏期成分可能是直接兴奋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或运动纤维后向下传导引起的肌肉兴奋电反应.4种较高频ESCES所诱发的不规律出现的脊髓反射,可能是一种单突触反射.较高频刺激时脊髓反射的小规律出现可能与较高频刺激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王熠钊;徐江;黄晓琳;许涛;方征宇;徐琦;涂细凯;杨沛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东省成人肢体残疾主要致残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根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广东省数据,分析广东省成人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及治疗建议.方法 于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中收集广东省成人肢体残疾数据,根据患者残疾程度、城乡分布及年龄区间进行分组统计,考查其主要致残原因,并给予相应预防及治疗建议.结果 在广东省境内,不同致残原因所致成人肢体残疾患者在残疾程度、城乡分布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致残原因中,以脑血管病所致肢体残疾患者数量多(16.7%);除脑外伤及中毒外,其它原因所致肢体残疾发病率均是农村远高于城市水平(城市、农村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1.8%和68.2%);中、青年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是脊髓灰质炎(14.8%,17.1%),老年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是骨关节疾病(35.7%).结论 为进一步减少我国肢体残疾患者数量及减轻残疾程度,各相关单位需要加强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脊髓灰质炎及骨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大农村医疗建设投入,提高农村人口肢体残疾的诊断率及好转率.

    作者:陈曦;黄东锋;刘鹏;陈少贞;林爱华;李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期待您的参与

    如期而至的2010,又为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过往的2009,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H1N1流行、全民健身日、祖国60华诞盛大庆典,无一不深深刻在了共和国记忆的年轮上.承载着五一二地震的惨痛教训,我们国家在康复医学建设上有了新的发展,卫生部已经制定了将康复医疗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支付范畴的项目与标准,正式着手将康复医疗纳入医疗保险,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规范、2010至2015年康复医学发展规划纲要也已制定,必将规范和引领我们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而我们的杂志,也继续履行着自己传播学术信息的使命.

    作者:《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在康复医学日益发展的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康复医学队伍.但是,在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亦逐渐认识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康复人才的培养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冬艳;吴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30%~78%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困难,且吞咽障碍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增加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再次卒中的危险性,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作者:夏文广;郑婵娟;华强;张阳普;郭珍立;朱遂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等长收缩负荷对家兔股动脉固有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等长收缩负荷对股动脉同有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为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对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家兔24只,体重(2.0±0.5)kg,于左下肢坐骨神经植入电极,电刺激产生等长收缩造成缺血,预先设定不同收缩强度和时间.实验终止时取坐骨神经支配区-腓肠肌组织,微球技术定量检测股动脉固有侧支血流(FCBF).结果 ①采用40%大等长收缩强度(IEmax)时缺血区局部血流降低程度大(P<0.01);采用60%IEmax和80%IEmax的局部血流下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采用40%IEmax刺激0~4 min,FCBF呈增加趋势,第4分钟时达峰值,较刺激即刻、刺激后第2,3分钟明显增加(P<0.01),至第5分钟不再进一步增加.③以40%IEmax刺激4 min后再灌注0~2 min,FCBF呈增加趋势,再灌注第2分钟FCBF较再灌注即刻明显增加(P<0.01),第5分钟FCBF回落至基础水平,至第8,10分钟无显著变化.结论 促使家兔股动脉FCBF大开放的小强度为40%IEmax,短刺激时间为4 min,FCBF开放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

    作者:韩良;励建安;余滨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或称偏侧忽略(hemineglect)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患者对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失去反应或定位.单侧空间忽略不是单一的功能异常,而是一组具有复杂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王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温有氧训练对中青年肥胖患者身体形态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原因使得肥胖人群数量急剧增加,肥胖症在各个年龄阶段人群中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30岁以上人群尤为明显).肥胖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脂代谢异常等,对其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能增加能量消耗,对机体糖脂代谢功能具有良性调控作用[1].本研究对中青年肥胖患者进行高温有氧训练,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领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刺激对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

    目的 探讨磁刺激对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46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en重物坠落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治疗组于SCI后24 h开始,每天给予脉冲磁刺激,频率为0.5 Hz,强度为1.44 T,每次3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7 d.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磁刺激治疗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三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微管相关蛋2(MAP2)/巢蛋白/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的表达.结果 SCI后,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室管膜下区、损伤病灶周围和血管周围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多(P<0.05),且尽管总体细胞数量有限,在上述部位的MAP2/巢蛋白双标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磁刺激可以促进脊髓内源性NSCs的激活,并有可能诱导其向神经元细胞分化,该诱导分化作用是否在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实质性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许涛;郭风劲;陈安民;黄晓琳;郭铁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时程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5只,分为模型组(未给予运动训练)、实验组(根据训练时程分为训练1周、2周、3周、4周组)和假手术组(切除椎板暴露脊髓,但不造成脊髓损伤).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胸髓(T_(10))不完全损伤模型.运动方式采用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脊髓体感诱发电位进行运动及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①运动功能:大鼠运动训练1,2,3和4周后,运动功能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5);②脊髓体感诱发电位:大鼠运动训练2,3和4周后,N1波峰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且随训练时程增加而逐步缩短(P<0.05).结论 部分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并且其改善作用与运动训练时程相关.

    作者:徐冬晨;王红星;雷晓婷;丁新生;姚莉;张宁;王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脉冲电磁场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触诱发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行为学及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的影响,并探讨PEMFs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42只SD大鼠分为PEMFs组、造模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PEMFs组即刻予以PEMFs干预,频率14 Hz,频率可自动下调50%幅度,自动跳变周期为1 min,磁感应强度9 mT,脉冲持续时间1 ms.造模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不予以PEMFs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分别存造模前2 d及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进行PWMT测定.结果 PEMFs组及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的PWMT值均低于造模前2 d的基础痛阈(P<0.01);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PWMT值高于造模后第12小时(P<0.01);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PWMT值均较空白对照组的相应时点低(P<0.01);且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的PWMT值高于造模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PEMFs可以改善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的行为学,并可使其受伤后第18小时的机械痛阈提高.

    作者:王晶;张长杰;顾旭东;姚云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随着当前脑卒中发病率不断攀升,现代康复医学已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以Bobath技术为代表的各式神经促通手法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我科于2002至2005年期间采用Bobath技术治疗6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王刚;何建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已知或可疑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组织炎症.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较常见的疾病,病情表现轻重不等,在早期易忽略,不但威胁小儿的生命,且引起不同程度后遗症,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高压氧治疗主要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脑梗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本研究通过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探讨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北方;林秋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诱发电位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功能障碍评价中的应用

    脑缺血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其病因、发病和干预机制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困难([1-2]).

    作者:高洁;王永堂;龙在云;曾琳;伍亚民;邵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