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贵;周旋;赖群;刘孝梅
认知(cognition)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到复杂的执行功能.认知功能南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1].当某一个认知域发生障碍,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当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受损(cognitive impairment)[2].血管性认知受损(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综合征.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范畴,一般以记忆障碍、认知速度减慢和思维障碍为主[3].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评定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磁场生物效应及其治疗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磁场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反应的影响也有新报道[1].本研究探讨头穴埋磁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丁洪越;修志红;张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MA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将其中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出血后运动)、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每组32只,各组又分为术后7,14,21,28 d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72 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组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另外6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48只)、无出血组(8只)和正常组(8只),脑出血组又分为术后6,12,24,48,72 h和7 d共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无出血组、正常组及脑出血组各时相点的4只大鼠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RT-PCR检测.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MAP-2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罔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脑出血后24 h MAP-2开始上调,持续到7 d,与正常组和无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4 d出现表达上调,28 d表达达高峰,但实验组表达上调更显著,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T-PCR结果:脑出血后12~24 h MAP-2 mRNA有一短暂表达上调,与无出血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恢复接近正常.实验组术后14~28 d表达上调,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同样有上调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P-2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且运动训练可促进MAP-2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李红玲;曹慧芳;田胜男;李菲;刘敏;李春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科自1998年起应用超短波、调制中频电及电磁场分别对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手段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忠豪;陈长青;林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发一种能模拟人体行走模式的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方法 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上,根据人体正常行走时下肢主要肌群的收缩时序,研发出一种四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频率1~100 Hz,电流强度0~110 mA,脉宽≤600 ms,连续输出,该治疗仪的电刺激模式可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序阶段同时或分别刺激相应肌群.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室结果得知,该电刺激治疗仪能诱发下肢肌群产生类似于正常步行时的动作,基本达到预定设计目的 .结论 本课题组研发的多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下肢瘫痪的康复治疗.
作者:燕铁斌;程曙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有效抢救,早期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复苏的状况是决定心肺复苏终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1].为探索提高脑复苏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急诊科与高压氧科联合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24 h内行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有贵;周旋;赖群;刘孝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探寻其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联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n=36),缺血对照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 d至28 d给予丰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 d、7 d、14 d、21 d和28 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并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测MAP2和SYN的表达.结果 训练后,28 d时Bederson评分缺血丰富训练组(0.910±0.302)优于缺血对照组(1.330±0.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失误测试中缺血丰富训练组与缺血对照组间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丰富训练组恢复趋势优于缺血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示梗塞周边区及海马的MAP2和SYN的表达早期下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后不断恢复,缺血丰富训练组在晚期(MAP2-21 d为0.2055±0.0124,MAP2-28 d为0.2406±0.0419;SYN-28 d为0.2931±0.2407)优于缺血对照组(MAP2-21 d为0.1681±0.0124,MAP2-28 d为0.2064±0.0301;SYN-28 d为0.2407±0.0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AP-2和SYN的表达,促进功能表现的改善和大脑可塑性的改变.
作者:江城;廖维靖;杨万同;蒙兰青;周琴;胡晓琴;程明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功能和缺血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对照组(对照组)、电动跑台训练组(运动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运动训练组(联合组),每组6或10只.术后第5天将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血侧纹状体区.术后第6天开始,运动组和联合组大鼠给予定量的电动跑台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期间对4组大鼠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运动4周后处死大鼠,透射电镜观察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以及宿主脑区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运动训练2周后运动组和联合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可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密度较大,迁徙也相对广泛,宿主缺血脑区超微结构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但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罡;贾杰;吴毅;胡永善;汪洋;于惠贤;张峰;Alastair I H Murchie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声压级次声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产生的次声作为处理因素.将32只大鼠随机假手术组(n=8)、造模组(n=8)、次声组(n=16),次声组按每天作用时间分为20 min组及120 min组.每组8只.动态观察(2 h、1 d、3 d和7 d)各组神经功能状态.7 d后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次声120 min组神经症状改善明显(P<0.05).次声120 min组缺血侧大脑皮质IGF-1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声压级次声(120 min/d,7 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IGF-1表达有关.
作者:李川;范建中;吴红瑛;魏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 Ⅰ)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2~3月龄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后运动训练2周组(运动训练组),每组6只大鼠.于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2周后,3组大鼠同时断头取脑,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缺血部纹状体脑组织内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型(mGluR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升高明显(P<0.01),运动训练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下调(P<0.01).结论 运动训练可以使缺血再灌注大鼠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 Ⅰ)水平下调,这可能是抑制兴奋毒性谷氨酸的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曦;郭青川;贾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输卵管慢性炎症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因素[1].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方法很多,但各有利弊.1994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208例因输卵管阻塞或不畅导致不孕的育龄女性给予微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军;范才;李丽君;张佳宁;徐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在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CRPS分两型,CRPSⅠ型继发于无确切神经损害的其他组织损伤.如骨折和心肌梗死等,CRPSⅡ型继发于明确的周围神经损害.CRPS是较为常见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归纳了CBPS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冲磁场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脉冲磁场组在造模结束后2 h给予脉冲磁场处理,磁场强度为0~0.01 T,频率为50 Hz,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7 d,处理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大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损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 脉冲磁场组脑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脉冲磁场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损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GF-1的表达增多,脉冲磁场组与模型组相比,IGF-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 脉冲磁场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GF-1的表达,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吴红瑛;罗仁;范建中;李川;魏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美国脑卒中发病率为90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人群为60万[1].我国亦属于脑卒中高发地区之一,平均年发病率为250/10万,患病人群已达700万,致残率高达60%以上,50%生活不能自理.6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每增加10岁,其发病率增加2倍[2].
作者:王宁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可塑性是指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内、外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脑组织新联系的形成,或现有神经联系效率的增强有关.半个世纪前,赫博(Donald Hebb)等提出,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可因个体经历不同而发生改变;随后的许多研究证明,成年动物大脑皮质在化学及解剖学方面的可塑性变化受饲养环境的影响;此外,脑损伤、运动、学习、感觉刺激(如光、听觉、物理因子等)也能引起类似改变[1].
作者:吴毅;贾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