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推行精细化护理服务的成效

郭琳华;石有泽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2011年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与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推行精细化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聘护工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开展精细化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节约患者聘用护工费用.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拉善盟地区首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报告

    患者男,4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2h”来诊.患者2h前晨练时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四肢湿冷,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糖尿病8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控制血糖.体格检查:体温35.6℃,呼吸20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00/75 mmHg,急性疼痛面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0.2~0.3 mv;动态观察3份心电图V1-V5导联ST段继续抬高并渐成弓背样.发病2h心梗三项:CKMB<1.0 ng/ml(正常值0~4.3 ng/ml),MYO<93.8 ng/ml(正常值0~107 ng/ml),CTNI< 0.05 ng/ml(正常值 0~ 0.4 ng/ml).

    作者:柴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出生后接受氧疗)的214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并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及全身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ROP24例(38只眼),ROP患病率为11.2%,其中Ⅰ期17例,Ⅱ期5例,Ⅲ期2例.对ROP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另外,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及呼吸暂停也是ROP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出生体重低、吸氧浓度高、吸氧时间长和呼吸暂停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亚楠;梅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采用U PDRS(Ⅱ)评分标准,于入院时及护理干预60 d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60 d护理干预后帕金森病患者的U PDRS(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帕金森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临床症状.

    作者:武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蒙西药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HP)的持续存在,致使腺体破坏,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终导致胃癌[1].多数研究提示,根除HP可以减少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2].随着HP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蒙药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慢性胃炎伴HP感染,蒙医辩证多为脾胃湿热,HP在蒙医属湿热外邪,我们采用蒙药早上嘎日希-3g,中午荜拨-7味15粒,晚上色日希-3g,与西医三联疗法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与单纯西药三联法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布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技术的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软组织松弛肥厚和上气道肌肉兴奋性下降共同导致的上呼吸道间歇性的局部或完全塌陷(分别称为低通气和呼吸暂停).OSAH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5%至10%[1],65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病率超过20%.该疾病的危害众多,包括白天嗜睡,机动车事故的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抑郁症和生活质量下降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作者:王世超;黎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眼眶内植物性异物二例

    例1:男,蒙古族,26岁.酒后路边摔伤37 h.自诉2013年3月27日酒后路边摔伤,致右眼上睑皮肤裂伤,怕家人责备不敢回家,自行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外伤清创缝合、肌注破伤风、抗感染等常规外伤治疗.外伤后37 h因眼睑肿胀加重,头疼、低热,怀疑有头部外伤当地医院条件所限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6(外力协助拉开眼睑),左眼1.0,右眼上睑眉弓外下缘处皮肤裂伤长约2.5cm,伤口处可见淡血水样分泌物及结痂,眼睑高度肿胀(见图1),眶压增高,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眼底不能检查.

    作者:刘广川;戎峰;段易存;高军;刘卫艳;王建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女性的常见病,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NovaSure endometrial ablation system,NovaSure)属于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以阻抗控制为原理,一次性全面去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的浅肌层组织,防止子宫内膜再生,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从而控制过量的子宫出血.与其他子宫内膜切除术比较,具有术前无需预处理,自动化操作,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不受经期限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

    作者:戴晓怡;SONG Jian-dong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作者:马金柱;张信来;布日古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住院患者压疮的上报与跟踪管理

    目的 预防、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发生,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我院2011年开始实行压疮上报与跟踪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2011年1 ~12月全院压疮上报总人数150例,院外带来101例,院内发生49例;2012年压疮上报总人数136例,院外带来84例,院内发生52例;2013年压疮上报总人数73例,院外带来52例,院内发生21例.院内发生压疮人数2013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上报与跟踪管理能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绿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把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知识得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语言和情绪方面)得分、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孟祥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巴曲酶、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88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第1、3、5日应用巴曲酶10、5、5BU,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 2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二次射频消融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肝癌,并进行二次肝癌射频消融患者30例(包含彩超或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二次射频消融术相隔时间为40~ 45 d.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录首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其第2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时T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 T)频数的变化.结果 (1)30例肝癌患者均完成至少2次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2)首次肝癌射频消融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射频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 T细胞频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CD+8 T比值较术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T细胞频数较首次术后1周、4周均有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4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有所增强,二次射频术后在短期内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作者:刘中华;陈金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内瘘的护理进行强化措施,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下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患者11例,该组患者均在术前确诊,在介入手术室行DSA造影明确位置,临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至双侧肾动脉以下,固定后进入手术室,术中充盈球囊间隔性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 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500~1 800ml,6例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约400~800 ml,无1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出现盆腔脏器及下肢缺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联合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干预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内放疗范畴,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定位技术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将带有放射线的微粒植入到肿瘤间或瘤床或淋巴引流区域,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应用多的放射性粒子为125Ⅰ,125Ⅰ粒子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辐射剂量小,且肿瘤组织接受的照射远比正常组织高得多,散发出的辐射剂量对陪护人员及环境损伤小,远远低于国家防护标准[1],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就我院80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作者:白美春;宋芳;魏云祥;李利清;张丽;白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析

    目的 探讨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m-3与XIAP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结论 Pim-3与XIAP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推测Pim-3与XIAP可以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新指标之一.

    作者:苏丽娟;李敏;陶格斯;贾富全;张曙光;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与核素显像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评估

    目的 分析超声、核素显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0例,共768个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99mTcO4-核素显像、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68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698个,甲状腺癌70个.(1)超声诊断:70个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为真阳性48个,假阴性22个,灵敏度68.5%;698个良性结节超声诊断为假阳性182个,真阴性516个,特异性73.9%.(2)核素诊断结果:70个恶性结节核素诊断为真阳性44个,假阴性26个,灵敏度62.8%;698个良性结节核素诊断为假阳性242个,真阴性456个,特异性65.3%.(3)核素与超声联合诊断结果:70个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为真阳性61个,假阴性9个,灵敏度82.8%;698个良性结节超声诊断为假阳性276个,真阴性422个,特异性60.5%.(4)经x2检验,超声和两者联合应用之间的灵敏度比较,x2=7.002,P=0.008<0.05;特异度,x2=28.713,P=0.000<0.05;核素显像和两者联合应用之间的灵敏度比较,x2=11.010,P=0.001<0.05;特异度,x2=3.548,P=0.060>0.05.结论 99mTcO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高于单独应用,因此,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评价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宋海霞;王春梅;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兰察布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研究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此次糖尿病诊治情况调查,了解乌兰察布地区糖尿病诊治现状,制定适合我地区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质量,节约成本.方法 患者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共调查335名糖尿病患者,依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结合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观察效果.结果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仅占19.40%,合并高血压138例占41.19%.接受过不正规或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208例占62.19%.经过正规治疗12周后HbA1c达标率为36.72%,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率为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血压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糖尿病只要正规治疗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能将HbA1c达标率提高到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相一致的水平.

    作者:崔秀芳;郝晓红;闫纪平;董宏丽;郭海清;康晓清;麻晓燕;巴日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护理体会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据统计,目前全球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SUI)[1].国际尿控协会(ICS)于1975年第一次将SUI标准化定义为: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而非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典型症状是患者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站立时因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等剧烈活动时使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2].

    作者:王秀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病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及Barthel评分.结果 患者出院时,研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